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本试验开展了水泥池条件下方斑东风螺与光裸方格星虫、文蛤的生态养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单独养殖的平均壳高增长率、平均壳宽增长率及增重率均高于混养,但混养模式较单独养殖的成活率高;在混养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养品种的密度,以获得较高的增重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2.
为了对中国古代农民职业教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途径进行探讨。中国古代农民职业教育有起源久远、受众面广、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多样等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农业专家指导、朝廷设置农业机构督导以及编著农书传播农业经验等途径完成的。通过对农民职业教育的研究,对今天农业科技转化和社会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为实验材料,设置几种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对泥东风螺幼螺生长适应性进行探讨和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泥东风螺幼螺生长的饵料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适宜幼螺生长的盐度范围在26 ~ 31之间,幼螺培育环境的酸碱度不应低于pH6.5或高于pH8.5.研究发现,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泥东风螺摄饵率相对较高,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泥东风螺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为泥东风螺养殖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方斑东风螺“急性死亡症”的病原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南发生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急性死亡症”进行了病原分离纯化、人工感染试验,以及病原16SrDNA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为哈维弧菌(Vibrio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常见的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复合磺胺等敏感,而对青霉素表现为耐药;组织病理结果显示鳃叶、腹足、肝胰腺、消化道、肾等器官的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血细胞浸润等现象。  相似文献   
25.
林清海 《水产养殖》2012,33(5):23-24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处于热带、亚热带的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是在我国分布的几种东风螺中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品种[1],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过度捕捞使方斑东风螺的自然资源大大减少,需要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笔者于2009年8月-2010年12月利用原有的露天鲍鱼育苗池进行了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探讨,以便为方斑东风螺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示范,增加养殖新品种和养殖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
方哲  王冬梅 《科学养鱼》2012,(10):42-44
东风螺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我国的主要经济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3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是热带、亚热带种类。东风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耐低氧,经济价值高,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已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本文综述了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东风螺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中细菌种群结构,研究和优化方斑东风螺地膜覆沙池养殖体系的管理模式。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对方斑东风螺地膜覆沙池养殖系统和潮线下养殖系统底质样品和水体样品中的细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海水为基础构建的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内主要细菌种群包括变形菌门、绿弯菌门、蓝细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地膜覆沙池养殖系统主要细菌种群包括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变形菌纲、厌氧绳菌纲、蓝细菌和放线菌等;潮线下养殖系统主要细菌种群包括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厌氧绳菌纲、蓝细菌,而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的分布较少。被检测的两个养殖系统中细菌种群均具有较高的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两个养殖系统底质样品S1和S2为一簇,种群结构相似度为54.5%;两个养殖系统的水体样品S3和S4为一簇,种群结构相似度为84.0%;试验结果说明,通过池塘水体更新和微生物种群监测等调控手段有效控制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能够使方斑东风螺地膜覆沙池养殖系统的微生物生态水平接近潮线下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不同粒径养殖底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养成效果的影响,在微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3种不同粒径养殖底砂(细砂1 mm、中砂2 mm和粗砂3 mm)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比较其对稚螺生长、消化、抗氧化的影响以及对底质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稚螺的初始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263 3±0.0033)g、(10.67±0.11)mm、(7.06±0.15)mm,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细砂组稚螺的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560 3±0.026 3)g、(12.72±0.06)mm、(8.50±0.16)mm,存活率为(92.67±0.94)%,均显著高于中砂组和粗砂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中砂组和粗砂组稚螺的存活率逐步降低,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58.22±4.57)%、(48.44±1.13)%;中砂组稚螺最终的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452 0±0.024 6)g、(12.13±0.17)mm、(7.91±0.13)mm,粗砂组分别为(0.427 5±0.019 6)g、(12.26±0.0...  相似文献   
29.
东风螺的营养与饵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风螺是一种新兴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利润大。当前,东风螺人工育苗及养成中完全采用生物饵料。综述了饵料的种类、营养价值、可消化性、诱食性、投饵管理等及其对东风螺的生长速度、变态周期和成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2种东风螺线粒体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来自粤东和粤西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和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Sowerby))的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506 bp(16S rRNA)和640 bp(COⅠ)。2种东风螺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较高的A T比例(16S rRNA基因63.5%,COⅠ基因62.4%)。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 rRNA基因片段变异较小,台湾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各存在1个碱基变异位点;方斑东风螺COⅠ片段有12个碱基存在变异,包括3个简约信息位点和9个单一多态位点;台湾东风螺COⅠ片段有17个碱基存在变异,包括4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3个单一多态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种东风螺线粒体的COⅠ基因比16SrRNA基因具有更高的多态性,COⅠ基因序列更适用于东风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斑东风螺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2.68和0.004 2,台湾东风螺则分别为5.62和0.007 8,说明台湾东风螺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方斑东风螺。无论是方斑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粤东群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和核苷酸多样度都大于粤西群体,说明粤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粤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