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环境条件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道了壳高4.13 mm的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密度、换水量、投饵率条件下的生长、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0.6~4.0万个/m2的密度范围内,在小水泥池(0.9 m×0.6 m×0.6 m),日换水量100~400%条件下,密度0.6万个/m2试验组生长最快,28 d平均体重增长24.4 mg/d,体重日均增长率5.9%,存活率最高,28 d平均存活率95.9%,且换水量达到100%以后,换水量的增大,对幼螺的生长和存活率的提高无明显促进作用.认为合适的条件是:密度0.6万粒/m2或略大于0.6万粒/m2,日换水量100~200%,日投饵率6~7%.  相似文献   
72.
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泥东风螺是肉食性贝类,生活在5m~70m海底,自然栖息区为泥沙质底,适温范围为13~33℃,最适生长水温25~30℃,盐度适应范围为20~34,最适盐度是25~32,为广盐广温贝类,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值7.5~8.4。  相似文献   
73.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4.
波部东风螺(Bahylonia formosae habei),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本地俗称黄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区域,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南于螺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高,广为人们喜爱。近几年来各地区滥采严重,东风螺资源不断衰减,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75.
2012年06月—2014年09月期间,收集野生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5 775粒,经培育成活5 246粒,存活率90.8%。亲螺的繁殖期为6—9月,水温在26℃~30℃时为产卵高峰;卵囊呈梯形、马鞍状、透明,单个卵囊卵粒数量309~472粒,平均381粒。在日常饵料中补充金藻、角毛藻等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 unsaturated fatty acid,HUFA)含量较高的单胞藻,可提高存活率。3年来浮游幼体的变态率逐年提高,并培育出壳高3.08~15.91 mm的泥东风螺苗1 733.85×104粒,同时对泥东风螺从受精卵到变态为稚螺的整个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共分16期。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了有底沙与无底沙培育方法对泥东风螺( Babylonia Lutosa)稚螺生长与存活影响的实验结果。以牡蛎为饵料,实验设计3×1042、5×104和7×104 ind/m2三个密度梯度,采用有底沙与无底沙两种方法培育刚变态的泥东风螺稚螺。经35 d培育,有底沙组稚螺壳高、体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高于无底沙组,壳高生长速度差异显著( P <0.05)。而两种培育方法不同的密度培育结果,密度7×104 ind/m2与3×104 ind/m2和5×104 ind/m2实验组稚螺壳高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而3×104 ind/m2与5×104 ind/m2实验组壳高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 P>0.05)。随着稚螺的生长其潜沙行为越明显,说明有沙培育更符合其具有的潜埋栖息习性,有利其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77.
<正>新华网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前夕,农业部、中国海警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共同举办西沙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通过查扣、救护或繁育的200多只国家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绿海龟被放归大海,同时放流的还有100多万粒方斑东风螺等南海特有的渔业资源。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19日举行的活动现场表示,西沙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渔民自古以来的重要作业场所,也是南海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宝库。这次增殖放流活动旨在保护海洋生物、养护渔业资源,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8.
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中锌的添加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101 mg/kg锌的实用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30、60、90、120和150 mg/kg锌,饲喂初质量为( 2.65~2.95)g的方斑东风螺幼螺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锌,对方斑东风螺的增重率有显著影响,添加30 mg/kg时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添加锌没有影响螺的壳增长率、成活率和饵料系数.添加锌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粗蛋白、脂肪、灰分和水分有一定影响.软体组织锌含量受到饲料锌水平的显著影响,且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y=0.156 3x+9.254 5,R2=0.940 4.以增重率为指标,建议在方斑东风螺的实用饲料中,应添加30 mg/kg锌,锌的总含量约130 mg/kg.  相似文献   
79.
在水温16~23℃、盐度30、pH8.0的环境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锌(ZnSO4.7H2O)、氯化镉(CdCl2)和硝酸铅[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对泥东风螺幼螺24、48、72和96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CuSO4.5H2O分别为2.596、1.037、0.690和0.400 mg.L-1;ZnSO4.7H2O分别为16.384、4.738、3.225和2.721mg.L-1;CdCl2分别为17.286、7.340、3.799和2.361 mg.L-1;Pb(NO3)2分别为650.640、410.595、262.342和141.525mg.L-1。CuSO4.5H2O、ZnSO4.7H2O、CdCl2和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40、0.272、0.236和14.153mg.L-1;Cu2+、Zn2+、Cd2+和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062、0.148和8.501mg.L-1,其毒性大小为Cu2+>Zn2+>Cd2+>Pb2+。  相似文献   
80.
方斑瓢虫是新疆农田常见的天敌昆虫之一,具有重要的控害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探讨了棉蚜、桃蚜和豌豆修尾蚜对方斑瓢虫生长发育、存活率、繁殖力、寿命和种群数量增长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饲喂豌豆修尾蚜的方斑瓢虫种群相比,饲喂棉蚜和桃蚜的种群幼虫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更短,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趋势指数更高。饲喂棉蚜、桃蚜和豌豆修尾蚜的方斑瓢虫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5.83%、88.33%和50.83%,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16.71、439.95粒和209.00粒,以棉蚜和桃蚜为食的幼虫存活率和雌虫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以豌豆修尾蚜为食的种群;取食棉蚜、桃蚜和豌豆修尾蚜的方斑瓢虫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16 9、0.212 5和0.044 3,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4.10、130.93和20.98,以棉蚜和桃蚜为食的方斑瓢虫种群增长趋势均显著高于饲喂豌豆修尾蚜的种群。综合以上各项参数,棉蚜和桃蚜是方斑瓢虫的适宜天然猎物。其中,桃蚜规模饲养更为便捷,成本较低,是方斑瓢虫规模化扩繁的优选猎物。研究结果对方斑瓢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及释放应用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