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7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油茶籽油属于高品质的烹饪食用油,还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油。其营养价值丰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油茶籽油的品质受其品种特性、栽培方式、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加工工艺、海拔高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成分含量等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其品质的因素。本文对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如产地、预处理方式、加工工艺、贮藏方式等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2.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焰 《经济林研究》2009,27(4):117-120
为给油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油茶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述了有关油茶籽、茶籽粕和茶籽壳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具体内容涉及茶油、茶皂素、茶籽多糖、茶蛋白、糠醛等产品在医药、保健、日化、建材等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3.
何继学 《科学种养》2009,(10):16-16
油茶籽压榨出的油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经检测: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油酸达80%-83%,亚油酸达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还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亚麻酸。科学鉴定:油茶油无论在营养成分还是在对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效果上,均优于橄榄油,因此,发展油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现将南方油茶的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油茶籽糖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油茶糖蛋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以维生素C作为对照,采用4种不同方法考察了油茶籽糖蛋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油茶籽糖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8.81h、提取盐浓度0.12 mol/L、pH值8.77和液料比11.62 mL/g,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8.76%,糖得率为10.14%.抗氧化试验表明,油茶籽糖蛋白能显著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备一定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35.
充分利用茶叶籽制油,为国家增产食用油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茶叶籽制油,为国家增产食用油脂,促进茶叶籽油产业的发展,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支持,浙江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茶叶籽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今天在北京召开。首先我代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欢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参加此次高峰论坛,共同探讨我国茶叶籽油产业未来  相似文献   
36.
刘云  阚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57-14359
[目的]探讨油茶籽油对核桃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3种油茶籽油对核桃油的抗氧化作用,确定了油茶籽油对核桃油的抗氧化能力及适宜的添加量。[结果]油茶籽油对核桃油的抗氧化作用以腾冲红花油茶籽油最佳,其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加入量以25%~30%为宜;其次是白花油茶籽油和普洱油茶籽油。[结论]为开发调和的功能性核桃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  相似文献   
38.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9个代表性种群的腾冲红花油茶籽油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比重、折光指数、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幅度依次为0.903 2~0.915 9 d40/40、1.470 0~1.473 6 n40、0.345 0~0.750 5 mg/g、11.905 1~33.629 9 meq/kg;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腾冲红花油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11%~84.04%;并且富含钙、磷、钾等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39.
油茶籽多酚微波辅助提取响应面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是油茶籽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研究其组成、提取工艺和活性,对于优质茶油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就微波辅助提取油茶籽多酚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料液比这3个因素对油茶籽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微波功率与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与料液比、微波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利用DesignExpert7.1软件分析得出的油茶籽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800W;提取时间,35s;料液比为1︰16。在此条件下,用回归模型预测的油茶籽多酚的提取量为19.60mg·g-1,实际测得值为19.02mg·g-1,相对误差为3%。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时间短、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技术与市场》2010,(8):193-193
工业生产茶皂素一般采用水浸法、溶剂提取法等,它们均存在提取时间长、产率低、工艺复杂等缺点。而茶油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带壳压榨,然后浸出提取茶油工艺,采用该工艺得到的茶油质量较差,出油率偏低,制约了在工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