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株型对冬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与植被指数关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ROSAIL模型和地面实测数据分别探讨了冠层株型特征对建立VIs-LAI拟合模型的影响,并基于Beer定律分析了消光系数KVI随株型的变化特征,其中共考虑了3种株型品种(披散型、中间型、紧凑型),VIs则选用了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结果表明,不同VIs与LAI间的相关性程度会受到株型特征的影响,而同一株型内部VIs与LAI的相关性较混合株型好。不同植被指数比较,EVI-LAI相关关系受株型的影响较大,划分株型后其复相关系数R2可提高30%以上;而NDVI-LAI相关关系受株型的影响较小,并且这种影响仅在LAI<3时略有表现,可能与NDVI在较高LAI时的饱和有关;RVI-LAI相关关系对株型变化的反映则稍强于NDVI,且当株型趋于紧凑型时,其拟合模型有从指数型向直线型转化的趋势。此外消光系数KVI会随株型趋于紧凑而降低,3种植被指数的消光系数符合:KNDVI>KEVI>KRVI。  相似文献   
12.
作物冠层中叶片氮素垂直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冠层中叶片氮素含量沿冠层从上向下逐渐减少,形成了氮素的垂直分布梯度。冠层中叶片氮素垂直分布是由于氮素向生长中心转运和叶片适应光在冠层中分布特征的结果,这种分布有利于提高冠层和植株的光合速率。在综合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冠层叶片氮素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单作和间作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利用率 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通过两个生长季(2006~2007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1:3和2:3两种问作模式及单作种植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截获与利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玉米、单作大豆、1:3间作和2:3间作的消光系数分别为0.45、0.60、0.53和0.52.播后第79 d前,间作和单作玉米的干物质量间差异不显著;此后,1:3同作玉米的干物质量极显著高于单作玉米,1:3和2:3间作模式之间玉米干物质量的差异显著;观测期内,大豆干物质量单作和问作间差异显著.玉米/大豆1:3间作群体的辐射利用率(3.51 g·MS-1)和2:3间作群体的辐射利用率(3.49g·MJ-1)约为单作大豆辐射利用率(1.24g·MJ-1)的2.8倍.但略低于单作玉米(3.56g·MJ-).虽然单作玉米和大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的籽粒产量,但间作群体的总产量分别比单作玉米和大豆的产量高约6.0%和320%;间作种植收入比单作玉米高56%~60%.比单作大豆高70%~74%.本研究表明,间作种植能够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来增加作物产量,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芦新建  胡月楠  张进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310-6311,6381
通过数学分析得出修正后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中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消光系数k、叶面积指数LAI测量的准确性无关,k和LAI对于蒸腾速率的影响体现在林冠截留净辐射Rnl中;利用茎流计测量结果推算得出的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可以较好地模拟植物蒸腾,此时,rst的推算值中包含了Penman-Monteith模型所有其他参数值在测量或求解时产生的误差,同时它也是对其他参数误差的一个修正,对rst计算回归的准确性是影响模型计算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不同性能,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正确测定叶绿素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双波长联立方程法,双波长差分法及等吸收点法。其中探讨了波长偏差,单色光带宽,分光光度计性能,溶剂和不同的提取方法以及叶绿素提取液的状态等各种条件对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介绍了消除某些影响的校正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播期对水稻群体光能截获量及干物质垂直分布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的3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品种还是播期,至齐穗期水稻群体各高度层的干物质积累量都表现出20cm以下>80cm以上>20~40cm>40~60cm>60~80cm;品种间表现为汕优63(V2)>两优293(V1)>扬稻6号(V3)。水稻群体消光系数(K)在同一播期的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汕优63(V2)>两优293(V1)>扬稻6号(V3),相同品种不同的播期之间表现出播期2(S2)>播期1(S1)>播期3(S3)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方日光温室的辐射条件,为合理进行日光温室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epctrum900-ET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的辐射因子连续观测,每隔15 min读一个数据。[结果]在阴天条件下,日照时数较少、室内光照、热量不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日光温室内的太阳总辐射量与室外的太阳总辐射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要合理安排作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结论]对温室内作物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宁波市镇海站晴天AGHJ-I-LIDAR激光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355 nm波长的平均消光系数明显高于532 nm波长,355 nm波长的消光系数平均高值区可达>0.6 km-1,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出现在0.5~0.9 km的高度,时间上主要出现在9:00—23:00。消光系数>0.4 km-1区域的上边界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趋势,中午前后与日出、日落时相比略高。632 nm波长上消光系数高值区仅为0.4~0.6 km-1,主要出现近地面层,集中分布在0.1~0.3 km的高度,时间上主要在13:00—21:00。划定不同消光系数的界限,统计超过界限消光系数的出现区域概率,结果表明,消光系数高值区的分布概率上,355 nm波长区域明显>532 nm波长对应区域;从高度分布上来看,355 nm波长高概率区域的上界和下界均比532 nm波长要高。同时,355 nm波长有明显的日变化,中午前后上界有峰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9年宁德市监测站提供的逐时PM2.5质量浓度和宁德市气象局提供的大气能见度监测数据,探讨了PM2.5消光系数、能见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宁德市PM2.5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0~50μg/m3之间,夏秋两季PM2.5小于春冬两季,总体PM2.5污染不严重。(2)宁德市PM2.5质量浓度与大气消光系数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乘幂负相关关系。(3)在不同相对湿度等级中,消光系数、能见度与PM2.5值关系均保持不变,表明影响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因子包括大气相对湿度与PM2.5值。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冬小麦冠层消光系数农业气象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Licor-188B辐射量子照度仪测定了黄淮海冬小麦冠层消光系数,建立了冠层消光系数模型,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高准确度。数值分析表明,直接辐射消光系数日变化非常明显,射散辐射消光系数日变化幅度较小,总辐射日平均消光系数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当LAI=5时,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抽穗期消光系数理论值变化范围为0.6865-0.6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