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8篇
  3篇
综合类   27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物杀虫剂防治烟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杀虫剂,于2005年进行了6种药剂处理对烟蚜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6种生物杀虫剂对烟蚜有较好的防除作用。药后7天各药剂间差异不显著,但以50%绝杀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从试验结果来看,“绿浪”百部.楝.烟乳油800倍液药效较长,药后15天与其它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灭蚜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药效较短,与其余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在生产上可根据需要交替使用本试验所选用的6种农药,以避免烟蚜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线性方程、幂函数方程及指数方程3种模型回归分析了在不同的分级标准下烟株蚜量与蚜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幂函数及指数回归模型的相关性好于直线回归模型,以指数回归模型的相关性最好.通过对可能的分级标准进行比较筛选,确定了烟株叶片蚜量的分级标准为0级:0头/叶、I级:0~5头/叶、Ⅱ级:6~20头/叶、Ⅲ级:21~100头/叶、Ⅳ级:101~500头/叶、Ⅴ级:大于500头/叶,并建立了蚜情指数(x)与烟株平均单叶蚜量(y)的回归估计模型为y=0.9362·e0.07386x(R=0.9696**).对该分级标准及回归模型的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当蚜情指数小于80、抽样量在100株以上时,对蚜量的估计可达90%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3.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及烟草黑胫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所用复配剂3个浓度对烟蚜及烟草黑胫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与各对照单剂防效差异不显著,初步筛选出一种既防虫又治病的新型药剂.综合防效及成本等因素考虑,以复配剂3 000 g/hm2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14.
各种天敌对烟蚜种群数量影响效果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98和1999年10块不同类型的烟田烟蚜种群数量及其各种天敌的种群数量和捕食量,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天敌的日捕食总量与烟蚜种群数量的追随关系以及各种天敌与理想优势种天敌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对烟蚜种群数量影响最显著的是草间小黑蛛和蜘蛛类,其次是瓢虫类和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了在不同接蜂量和蚜量范围条件下的僵蚜数量及其羽化情况.接蜂量和接蜂时的蚜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以接蜂时的蚜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接蜂量为蜂(♀)蚜比1:100、蚜量范围2 000~3 000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僵蚜的数量可达到8 000个/株以上.在繁蜂前期僵蚜的质量较高,僵蚜的羽化率可保持在90%以上,在繁蜂后期受重寄生蜂的影响,僵蚜的质量明显下降.应用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时,重寄生蜂是影响后期繁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在25±0.5℃,75%±5%RH,14 L:10D条件下,研究了烟蚜在烟草、茄子、豇豆和甘蓝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获得了净生殖率R0、内禀增殖率rm、世代平均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若虫历期在甘蓝上最长(6.86 d),烟草上最短(6.03 d);成虫寿命在烟草上最长(12.25 d),茄子上最短(7.77 d);世代历期在烟草上最长(18.28 d),茄子上最短(13.94 d);繁殖力在烟草上最高(31.42头),茄子上其次(25.64头),甘蓝上最低(11.60头);若虫存活率在茄子上最高(80%),甘蓝上最低(55.56%),其中,1龄若虫存活率在茄子上最高(91.43%),2,3,4龄若虫存活率在烟草上最高,分别为96.36%,100%,100%;寄主植物按内禀增殖率rm值的大小排列,依次为茄子>烟草>豇豆>甘蓝.综合评价,在4种寄主植物中,茄子是烟蚜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117.
为探究不同代数烟蚜茧蜂的寄生效应,在室内续代饲养8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密度及不同代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烟蚜密度为50头/株、25头/株时,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9.33%、14.67%。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与雌蜂密度呈正相关,且雌蜂密度为3头/株时对烟蚜的寄生率最高,为28.67%,而其羽化率不受雌蜂密度变化的影响。从F1代到F8代,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逐渐下降。其中,F1代的寄生率高达64.00%,F8代的寄生率为46.40%。前7个世代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均在87.50%以上,但F7与F8之间的羽化率差异显著,其羽化率分别为87.50%、69.64%。所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其各项能力均会显著下降,7代后更为明显。因此,在室内续代饲养7代后要及时复壮,以保持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正常寄生力。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陇县烟区部分自然因子对烟蚜种群增长的影响。通过大田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烟蚜种群增长影响的部分自然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位、天敌、叶片正背面、降雨等因子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烟蚜自然种群动态。烟蚜种群变化取决于若蚜量、1~4叶位叶耳及背面下部区域烟蚜量的变化;初期天敌对烟蚜控制作用不明显;叶耳部位由于位置及形状限制,是烟蚜防治后再次发生的重要源头;短期降雨不能有效降低烟蚜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9.
不同接蚜量对烟蚜饲养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接蚜量对烟蚜饲养周期的影响,利用2叶一心期烟苗作为烟蚜寄主,对不同接蚜量达到最佳饲养质量所需要的饲养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苗单位叶面积烟蚜数量少于3.2头/cm2时,烟苗的地上部鲜重、单株叶面积等农艺指标较好,死蚜、病蚜数量较少,烟蚜的饲养质量较佳;接蚜0.5头/株时,17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158头/株;接蚜1头/株时,15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143头/株;接蚜2头/株时,11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109头/株;接蚜4头/株时,8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93头/株。  相似文献   
120.
为筛选可产生杀虫活性代谢物的海洋真菌,评价其在农林害虫防治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从21株海洋真菌中复筛得到对烟蚜有较高生物活性的菌株mfz19,用点滴法测定该菌株对烟蚜的触杀作用,并对其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蒸馏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后进行GC-MS检测.菌株mfz1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为500 μL/mL时对烟蚜毒杀作用显著,24h校正死亡率为92.91%,LC50为91.40 μL/mL.杀虫活性提取物为一种混合物,其中1,3-二烯丙基脲的相对含量达到90.40%.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蚜活性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