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570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73篇
  410篇
综合类   1479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土地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进行经济林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在100 m×140 m固定样地中检验黄连木种群性比与繁殖植株密度、种群密度和林分密度的关系,分析微生境因子对黄连木种群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木雌、雄植株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增大,且种群性比显著偏雄性(检验,p0.05);黄连木种群性比表现出显著的密度依赖性(p0.001),雄株比例与繁殖植株密度、种群密度、林分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在10 m×10 m研究尺度上,雌树和雄树株数均与土壤全氮、有机碳、有机质以及枯落物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黄连木种群雌雄植株具有相似的资源需求;黄连木雄树株数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磷含量对黄连木种群性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土壤湿度则对种群性比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3.
苏北农林生境蚂蚁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捕法和样方调查法获得苏北地区农林生境蚂蚁4亚科11属14种。优势种为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e)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从生境分布来看,前2种亦是研究区域的广布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7种农林生境中蚂蚁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山地针叶阔叶林中蚂蚁群落种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蔬菜果园农田蚂蚁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人类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PCA分析可将这7种生境蚂蚁群落分为3大类型。相关分析与群落结构P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4.
为了研究桑黄菌丝体中桑黄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桑黄菌丝体中桑黄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检测桑黄多糖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黄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60 ℃,提取次数3次,液料比为14倍,在该最佳提取条件下桑黄多糖得率为4.97%;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桑黄多糖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ABTS+.和DPPH.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3.54%和88.83%。表明优化的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中桑黄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桑黄多糖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功能性食品和药剂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5.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spp.)是我国传统的典型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鸡(土从)菌无法人工栽培,年产量波动严重,市场价值较高,这导致了以假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造成了我国鸡(土从)菌市场和科研领域的混乱。通过综述鸡(土从)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与白蚁的共生关系、食(药)用价值以及鸡地从菌栽培现状等,分析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鸡(土从)菌人工栽培研究以及传播正确的鸡(土从)菌知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个鸡(土从)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6.
使用2009—2013年的CLDAS大气驱动场(V1.0)数据为气候数据源,结合影响西藏青稞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确定生育期≥0℃的积温(T0)、最热月平均气温(Tmax)、生育期降水量(R)这3个气候因子作为西藏青稞种植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进行西藏青稞种植气候适应性区划。为了得到既能满足气候需求又有耕地的实际可种植区域,本研究将土地资源信息与气候区划叠加。结果表明:青稞最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雅江中游河谷2400~4100 m区域及昌都市的中部和南部,结果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127.
张峰  任菲  蔡志平  宋成怀  许毅涛 《绿色科技》2020,(4):105-107,114
对2018年1~12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东西跑道外侧草坪的鳞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目昆虫具有明显季节差异,种类和数量均是夏季最多,秋季其次,冬、春季相对较少。生境分析表明,鳞翅目昆虫对生境依赖有一定差异,故提出了清除草坪内开花植物或种植不开花植物,从而减少昆虫多样性,降低鸟类到草坪觅食及鸟击概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选择岩溶区三种不同的典型根系地下生境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类型Ⅵ——白云岩水平产状多层空间类型、类型Ⅸ——白云岩倾斜产状多层空间类型及类型Ⅺ——白云岩直立产状多层空间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计算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值,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根系地下生境类型和不同空间土壤层次的土壤指标值差异极显著;(2)不同类型的土壤质量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土壤质量表现为白云岩倾斜产状多层空间类型最好,且三种类型的土壤质量均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该文揭示了根系地下生境的土壤质量差异,这为岩溶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和治理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GIS支持下的浠水县林地适宜性评价及林种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和土壤类型5项因子,应用GIS技术对浠水县林地适宜性及林种结构调整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浠水县63 054 hm2的参评土地中,最适宜林地占48.7%,适宜林地占33.0%,勉强适宜林地占17.5%,不适宜林地仅占0.8%。其中3,905 hm2大于25°的坡耕地5、792 hm2未利用滩地及302 hm2的荒草地均为最适宜和适宜林地,应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荒滩)造林尽快充分利用。根据不同林种对立地条件及林地适宜度等级的要求,浠水县林业用地可增加经济林面积2 699 hm2、特用林面积6 378 hm2、防护林面积13 122 hm2,减少用材林面积11 797 hm2,通过林种结构调整可使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由调整前的8.3%提高到37.8%,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改善林种结构,为浠水县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0.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生境质量"可持续机制,以天津市郊区武清区为例,通过分析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In VEST模型对其进行Habitat Quality模块水平数值测度,研究京津都市圈发展对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转型与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1)1980—2018年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导,但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快速增长,未利用地面积大幅缩减,林地和草地占比较小。2)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耕地转移面积最大,林地和草地集中向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水域集中转向耕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面积较大,未利用地转换面积较小,但转移概率最为剧烈。3)武清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增长了2.87%,具体表现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水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保持正向增长,耕地变化速率呈现负增长。4)总体上,武清区呈现出"城扩耕缩"、"人进草退"的态势,但局部年份也有"草进水进"的转态;武清区生境质量处于中等级,但中等级面积趋于下降,低等级生境质量面积趋于上升,较低等级面积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区面积趋于扩大;生境质量低值区以武清城区为核心集中分布,且零星分布于武清区东北、西北地区;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武清区东部。研究表明: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加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大都市郊区生态源地,统筹调控大都市郊区生态安全分区,推进大都市郊区生态廊道和全域生态节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