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570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73篇
  410篇
综合类   1479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辽西基岩质海岸造林树种适宜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辽西地区基岩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进行调查,经比较分析,造林树种应选择侧柏、刺槐、日本黑松、油松、火炬树。侧柏、日本黑松适应性强,适于在基岩质海岸的各类立地条件下生长.是造林的先锋树种;而刺槐、油松则受立地因子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只适于在特定区域和特定立地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222.
陈家瑞 《森林与人类》2004,24(12):27-29
我国野生苏铁资源不仅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由于人口膨胀,开荒种地,工业和交通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苏铁类植物的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野生苏铁频危的进程。拯救野生苏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23.
近年来,对青海江西林区进行了土壤调查,综合分析研究了该林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成土过程、土壤属性及理化性质等,对本区主要森林土壤分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24.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5.
调查了筛草在山东砂质海岸线的野外生境、分布及保存现状,观测了其物候期、形态特征、开花结实特性、繁殖特性及叶表皮微形态等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筛草的种质资源保存、人工栽培驯化、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6.
指出了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动物的生境利用特点成为生物保护学研究的热点。综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的概况,以期对今后开展生境利用研究工作时在方法的选取方面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27.
开展耕地适宜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以易门县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立地因素、土壤条件、管理条件3个主导因素9个评价因子构成了该区域的评价体系。依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的数学评价模型,利用加权指数和法、限制因素法、层次分析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统计软件,得出易门县100 m×100 m栅格精度的耕地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了易门县各乡镇适宜耕地数量、人均适宜耕地面积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得出:在数量上,该县耕地23981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不适宜类439 hm2,不适宜类439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中等适宜类以上占到89%。在空间上,易门县耕地适宜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最适宜类和中等适宜类集中分布中西部平坝地区;临界适宜类和不适宜类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北部高山区域。最后,以耕地适宜等级大小为农作物布局依据,为作物空间布局指明了宜烟草、宜林、应改良区域。  相似文献   
228.
利用相关生态因子探究云南省三七的适宜性区划,对于三七引种栽培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云南省地理环境和三七适宜生境需求,根据生态环境相似的方法,应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10个生态因子权重,用Delphi法对不同生态因子分级赋值,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表达和叠加分析功能得到三七适宜种植区和得分评价图。结果表明,云南省三七最适宜种植区面积达452 846.14 km2,主要分布在文山和红河,临沧、保山等部分地区也存在零星分布;适宜种植区分布最广,面积达1 979 583.07 km2,包括云南中南部的大理、临沧、保山、普洱、楚雄等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面积达1 252 675.66 km2,包括怒江、大理、丽江、楚雄、昆明、曲靖、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可为三七种植选址及发展三七种植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是土地科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LUCC变化模拟已逐步深入到农作物空间。开展长时序农作物空间变化模拟有助于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类-自然”综合体的复杂关系。然而目前农作物空间模拟研究较少,已有模型在空间映射关系,对象识别等尚存技术局限,模型应用也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本文构建了基于适宜概率的柑橘生产空间分配模型,对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1980—2015年柑橘统计特征,各时期统计面积和模拟面积的相对误差均<25%。在县域尺度上,统计面积和模拟面积的相关系数在0.987 6~0.999 9,呈现明显的线性相关,达到了极显著相关。1980—2015年间,四川省柑橘空间快速扩张,柑橘模拟面积的时序变化与统计面积一致。柑橘空间集中在川中丘陵区和成都平原区。空间格局从分散零星向区域集聚转变,大致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3个柑橘集中区。SPAM-Citrus模型误差受空间分辨率、空间分配规则、土地覆被、作物分布点的共同影响。在应用中应尽量选择种植年限较长的采样点,同时面向研究对象和区域,选择合适分辨率和空间分配规则,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30.
赤腹松鼠对森林存在潜在危害,为了探究云南紫溪山赤腹松鼠的巢址选择特征,并为该物种的危害防治提供理论数据,于2020年冬季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对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赤腹松鼠巢址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共发现巢址42个,分布于高、低两个密度区。采用频次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赤腹松鼠巢址的生境及巢树特征,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与主成分法分析不同密度区内巢址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高、低密度区内巢址利用树种存在差异,赤腹松鼠偏好选择在距离水源较近、郁闭度高的高质量森林中营巢,且偏好选择针阔混交林中偏向南方的高大乔木的树冠上层作为营巢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