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2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6篇
  44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GGE双标图划分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乃银  李健 《作物学报》2014,40(5):891-898
长江流域棉区棉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合理划分纤维品质生态区有助于提高原棉品质和配棉效率。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分析2000-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环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模式,提出长江流域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可划分为“中等品质生态区”、“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和“低马克隆值生态区”。其中,长江流域中等纤维品质生态区涵盖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岗地棉区、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南襄盆地棉区、湖南省环洞庭湖东部和西部棉区、江西省环鄱阳湖棉区、安徽省沿江与江淮棉区、江苏省宁镇丘陵与沿江棉区和浙江省沿海棉区,纤维品质较好,代表了长江流域的总体水平;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位于湖南省环洞庭湖北部滨湖沃土棉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良,而马克隆值偏高;低马克隆值生态区涵盖长江流域最西边海拔较高的棉花熟期早长势较弱的四川丘陵棉区和最东边土壤含盐度较高且棉花长势较弱的江苏沿海棉区,纤维马克隆值达到B级水平,为长江流域马克隆值最好的区域,但纤维比强度水平一般。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在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面的应用效果,可为长江流域棉花区域化种植和纺织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决策支持,也为其他棉区和作物生态区划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青海省海晏县甘子河乡是海北和环湖的重要草原牧区,也是重要的环湖生态区,在整个环湖区草场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草场的保护利用和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3.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碳汇管理措施的增汇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内容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基于土地动态模拟系统(DLS)模拟了2012与2020年全国栅格尺度的农田分布,同时利用基于遥感反演的1988、2000年农田分布数据,应用CENTURY模型模拟了实施免耕、秸秆还田措施下中国1988~2020年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1988~2000年、2000~2012年与2012~2020年3个时段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情况,揭示了九大农业生态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在不实施农田碳汇管理措施的情况下,1988~200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呈增长态势;而2000~2012年的全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2012~2020年间,虽然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有机碳贮量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2000~2012年间显著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秸秆还田与免耕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增加,同时这两种管理措施的增汇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增汇效果相对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制订和实施农田增汇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并保障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4.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不同生态区的青稞品种。以西宁、拉萨、合作、马尔康、香格里拉5个不同生态区的5个品种(‘昆仑12号’、‘藏青25’、‘甘青5号’、‘阿青6号’、‘康青7号’)共25个材料为试验对象,采用SSR引物检测品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变异率不同,且‘藏青25’的变异率最高(0.264),‘甘青5号’的变异率最低(0.040);不同生态区的变异率也不同,且香格里拉的变异率最高(0.144),合作的变异率最小(0.064)。环境因子的改变使得青稞品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藏青25’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生态因子的改变易使该品种发生变化。合作作为参试生态区中品种变异率最低的地区,其生态因子对维持品种的性状表现较为有利;香格里拉环境较为复杂,致使青稞的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5.
青海不同生态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丰  张永成  张凤军 《作物杂志》2011,27(3):109-112
通过对青海农业区的川水地、浅山地、半浅半脑山旱地、脑山地以及柴达木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马铃薯地膜栽培中适宜的覆膜技术。  相似文献   
106.
对沙化荒漠生态区生态治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探讨生态治理技术在干旱退化草原区治沙造林中的应用效益设置对比试验,分2组进行,每组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组:草本植物处理中,处理B(无芒雀麦+多变小冠花+紫花苜蓿+高羊茅)的植物总盖度大,生物量高,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生态治理效益明显,其次为处理A(高羊茅+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紫羊茅),而处理C(无芒雀麦+多变小冠花)较差;第二组:3种灌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为红柳>紫穗槐>柠条.单一栽植灌木不混植草本植物,不能作为生态治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东经100°22’,北纬25°59’,海拔1170m),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常出现15t/hm^2以上的超高产水稻,但氮肥运筹对15t/hm^2以上产量水平超高产水稻构成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08.
特征特性"四季笋王"叶片大、披针形,皮白嫩,在气温8~30℃条件下生长良好,在15~28℃条件下生长最佳.定植后40天左右收获,单茎重0.5~1.5公斤,适合长江流域和相似生态区四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9.
陆嘉惠  吕新  吴玲  李学禹 《草业学报》2013,22(2):195-202
根据西北地区盐碱土的盐分组成特点,选择NaCl、Na2SO4、NaHCO3 3种单盐,通过盐胁迫下3种药用甘草种子萌发特性、萌发进程、胚生长、种子活力及复水后萌发率的差异分析,比较3种药用甘草种子对不同土壤盐分的萌发响应、耐盐阈值及其适宜盐碱地种植区,为盐碱地种植药用甘草适宜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单盐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药用甘草种子的萌发率,延长种子的萌发时间,抑制胚轴伸长生长,盐害强弱顺序为:NaHCO3>Na2SO4 >NaCl。NaCl和Na2SO4对药用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主要为渗透效应,盐胁迫解除复水后种子萌发恢复率为50.6%~78.5%;NaHCO3 对药用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主要为离子毒害,种子萌发恢复率仅为5.1%~21.5%;胀果甘草耐盐性最强,适宜在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总盐量为0~1.3%的区域种植,光果甘草耐NaHCO3最强,可在含小苏打的弃耕低盐地种植,乌拉尔甘草耐盐性最弱,种植地土壤的总盐量范围在0~0.7%为宜。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索大豆品种的适应生态区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挖掘品种高产潜力,以中黄3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生态区与种植密度两种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生态区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公主岭地区、廊坊地区和新乡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达到188750株/hm2、200000株/hm2和177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比较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河北廊坊地区因具有较高的日均气温和充足的降雨量,是大豆中黄35高产的适宜生态区。筛选出了不同生态区大豆中黄35的适宜种植密度,构建了高产群体结构,通过对产量构成的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得出,生育期内活动积温高、日均气温在20~26℃范围内的天数多、鼓粒期降雨量充足和种植密度合理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