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2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6篇
  44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81.
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全省划分为3个玉米种植生态区及8个种植亚区。经5年多点试验,建立玉米产量函数模型24个,抉选出玉米定量栽培模式18个。经1985-1989年试验、示范及推广实践证明,将生态区划和模式化栽培有机结合,提高了模式的普适性和针对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八五“期间玉米生产上新台阶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82.
<正>最近一段时间,"超级"一词在我国种业界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从"超级稻""超级小麦""超级玉米",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重大育种科研课题的立项,可以说,"超级作物"育种俨然已成为体现我国目前较高科研水平和育种目标的代名词。但业内同时也有一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583.
转基因核不育抗虫杂交棉在长江上游生态区子、皮棉产量均显著低于中下游。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纤维长度、比强度与中下游表现趋于一致。这表明,在长江上游进行杂交棉跨生态区选育是有效的;但中下游麦克隆值显著偏高。无论是长江上游还是中下游,杂交棉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增加单株结铃数,兼顾铃重和衣分的适度改良。采用目标区域亲缘作恢复系配组,F1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更佳,筛选出强优势组合的机率更大。  相似文献   
584.
王强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4):28-29,32
把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引入低纬度、高海拔的南亚热带生态区有一个适应周围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的过程,本文就对凉山州引进的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的各项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各项繁殖性能初产后均逐步提升,至第3胎后达到一个较高且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585.
“贵玉1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选育的高油玉米新品种,适宜在贵州省及相邻相似生态区高产栽培,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86.
辽宁省虽然已育出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熟及晚熟大白菜新品种,但目前尚缺乏生育期75 d(天)左右,既可提前播种,实现早种早收并有较高产量,又可适应接晚茬,作为腌渍用的中熟品种.因此将辽宁省新育成的5个中熟大白菜品种组织了区域试验,以便对重要经济性状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做出评价,确定适宜的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587.
骨干谷子品种对谷子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其优异性状遗传基础及利用价值,选用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12个骨干谷子品种,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2个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骨干品种在株高、穗长、穗粗、穗下节间长、单穗重、生育期以及黄色素含量等方面差异较大。79对SSR多态性标记共检测到258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平均3.265 8个;SSR标记多态性(PIC)的变幅为0.141 1~0.711 6,平均为0.510 1;其中PIC>0.5的SSR标记有50对,占多态性标记的63.3%。12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140 2~0.801 1,平均为0.473 7;来自华北夏谷区的豫谷1号和沧谷4号遗传距离最近,而沧谷4号和来自内蒙高原的地方品种金香玉距离最远;总体而言,华北夏谷区品种和西北早熟春谷区品种遗传距离相对较大。相似性系数为0.594时,12个品种可聚为两类,华北夏谷区的豫谷1号、矮88、冀谷19号、沧谷4号和济谷12聚为一类,来自西北春谷早熟区、晚熟区和东北春谷区的7个品种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结果和品种的生态类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群体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华北夏谷区品种和春谷区品种之间存在基因交流。总之,不同生态区来源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同一生态区来源品种遗传差异较小;华北夏谷区骨干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春谷区品种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华北夏谷区品种和西北早熟春谷区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丰富华北夏谷区遗传变异,应加强与西北早熟春谷区品种之间的交流。本研究结果为优异谷子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88.
针对不同环境、多性状条件下优良品种选择效率低下的问题,探讨整合环境型鉴定技术(envirotyping techniques, ET)和多性状选择对黄淮海夏玉米区试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16—2017年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数据为材料,基于当年19个环境协变量信息采用ET将40个试点划分为不同生态区(mega-environments,ME)。采用品种-产量×性状(genotype by yield×trait,GYT)双标图技术对不同生态区(mega-environments,ME)籽粒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穗长、秃尖、穗行数、穗粒重、百粒重、茎腐病和黑粉病等农艺性状的组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研究GYT双标图技术在玉米区域试验多性状评价中的作用。AMMI方差分析表明, 2016年被测农艺性状基因型、环境和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2017年被测农艺性状除穗位高互作效应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基因型、环境和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当年气象因子信息将位于8个省份的40个试点划分为4个ME,降水亏缺...  相似文献   
589.
川西北生态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该区域地处长江和黄河流域上游。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等3 个县构成的“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地带,湿地泥炭层深厚,对黄河流域的水源涵养、水量补给、净化水质、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有重要作用。其影响力辐射了整个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全长5464 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8 省区,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涵盖人口1.1亿人;长江上游有雅砻江、金沙江、安宁河、岷江、大渡河5 条江河支流在川流经26 市县,其中流经四川草原区甘孜、新龙、雅江、木里、盐源、冕宁、石渠、巴塘、冕宁、西昌、德昌、松潘、汶川、康定、泸定、丹巴等16 县。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环境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0.
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对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多点试验,对越冬率、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26.7%~96.4%,产量为644.3~4 236.3kg/hm~2。不同生态区以12PZ20平均产量最高,为2 141.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5.34%;株高116.7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72.5个,角粒数21.6粒,千粒重2.63 g。12PⅡ16-1平均产量为2 120.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4.21%;株高115.8 cm,千粒重为2.59 g。2个品种抗寒性强,可在兰州、张掖等河西地区推广种植。天油258平均产量为2 010.3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8.27%,在7个生态区增产,增产点次最多,增产幅度较大,株高128.8 cm,千粒重2.92 g,经济性状优良,是丰产型品种,适应范围最广,可在甘肃东、中部的天水、庆阳、陇西和陇南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