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2篇
  39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600L/h,萃取时间4小时,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78个组分。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组成低温生物膜的耐冷菌进行分离纯化。[方法]从低温生物膜上分离纯化耐冷细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测定其在4℃和30℃时的生长曲线。[结果]组成低温生物膜的微生物有很多种,其中8种分别属于丛毛单胞菌属、黄杆菌属、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杆菌属、无色菌属和弧菌属。这8株菌中S3生长速率最高,S2生长速率最低,其他6株菌的生长速率相差不大.它们在30℃时的生长速率均高于在4℃时,且在24h时均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该研究对于解决低温污水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灰水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改进型微动力一体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灰水,监测了进出水的CODCr、LAS、TN和SS以及反应器的温度、pH值和DO。[结果]进水CODCr平均为188 mg/L,出水CODCr平均为32 mg/L,CODCr去除率为80.2%~86.9%。当水力停留时间(HRT)≤3 h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随停留时间的延长增长较快。当HRT>3 h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随停留时间的延长增长变缓;HRT=3.5 h时,系统对CODCr、LAS的去除率分别为91.7%、81.2%。反应器在常温下按HRT=3.5 h运行时,处理后灰水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CODCr、LAS的去除率随温度变化变化不大,TN的去除率下降了40.4%。[结论]改进型微动力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系统对CODCr、LAS的去除率分别为91.7%、81.2%。  相似文献   
84.
移动床生物膜变形工艺原位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炳泉  郭志涛  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70-7271,7277
通过改造的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结合微孔增氧技术,对某鱼塘废水进行了原位净化处理研究。采用这种组合工艺净化此类废水,COD、NH3-N浓度可以分别降到20.0、0.6 mg/L左右;溶解氧浓度可以达到6.1 mg/L左右。试验证明,该原位处理装置处理此类废水是高效且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85.
低温对园林植物生物膜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园林植物栽培实践中,冬季低温是造成其死亡的重要因素.论述了低温对园林植物膜结构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园林植物植物质膜的结构和组分、园林植物膜系统透性、园林植物内源激素等4个方面的影响,描述了园林植物在低温下的生理变化情况以及低温胁迫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不同沼肥配比对切花百合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沼肥是一种优质、全效的有机肥料。为了解不同沼肥配比对切花百合的生长发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试验。试验为等N施肥量设计,基肥B设置2个水平、追肥A设置3个水平,共设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切花百合品种为‘索蚌’,沼肥为充分腐熟的沼渣和沼液。结果表明,处理B1A1与处理B2A3(CK)切花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以基施沼渣1.06kg/m2,追施沼液2.7kg/m2的处理B1A1切花百合产量最高,切花16枝/m2;施用沼肥对切花百合地上部分干重、株高、旗叶宽、花苞数量、花苞大小、切花率等方面作用效应明显,能改善和优化植株性状,提高切花品质,以处理B1A1切花百合生物产量、株高、单株花苞数和切花率最优;不同沼渣配比基肥水平下的百合生物量和切花产量为B1>B2,施用沼渣处理的百合生物和切花产量最高;不同沼液配比追肥水平下的切花百合株高和第一朵花苞长度为A1>A2>A3,随着施用沼液量的增加,切花百合株高和第一朵花苞长度随之增大趋势;此结果可为山区切花百合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基质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水质修复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包括基质类型、放置密度及水体C/N等,并探讨了生物膜处理养殖废水对池塘生态环境和水产产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趋势,并指出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提高水产产量、净化水体、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利用以炭纤维为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酵母废水,通过逐步提高进料浓度的方式,对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力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d,进料COD浓度由启动时2 798mg/L分阶段提升至5 596和13 990mg/L的过程中,相应的沼气容积产气率分别为0.06、0.14和0.37L/(L·d),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7%、71%和74%,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64%和65%,反应器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当进料COD浓度继续提高至22 980mg/L,对应COD容积负荷达4.7g/(L·d)时,COD去除率降至49%,但pH能维持在7.7,平均甲烷含量为66%,沼气容积产气率进一步上升到0.58L/(L·d)。可见,过高的进料容积负荷虽然提高了容积产气率,但会造成沼气转化效率的下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长,反应器内微生物菌群逐渐稳定并演化成了以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为古菌代表和以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为细菌代表的优势菌属构成的沼气微生物菌群,优势菌属占总微生物数量的比例为58%。启动初期和稳定期的沼液中古菌、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9.23%、30.77%和66.86%、33.14%;产甲烷类菌株在古菌菌群中的比例从起始阶段的33.11%提升到稳定阶段的76.70%,氢营养型产甲烷菌成为古菌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类群(由起始阶段的24.67%升高到稳定阶段的60.13%)。  相似文献   
89.
选择性σ因子σ~(54)(又称为RpoN)参与到许多细菌特定基因的转录起始过程,如氮同化基因、四碳二羧酸转运基因以及鞭毛基因。为了研究施氏假单胞菌A1501(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中σ因子RpoN对鞭毛合成的影响,构建了A1501的rpoN缺失突变株与功能回补株,并对野生型、突变株与回补株的鞭毛结构、swimming运动、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能力以及鞭毛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po N突变株丧失了鞭毛结构与swimming运动能力,根际定殖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对野生型分别下降了25倍与10倍;此外,rpoN缺失后A1501中大量鞭毛基因发生显著下调;启动子分析发现RpoN除了可能参与调控Ⅱ级、Ⅲ级鞭毛基因外,还可能调控一级基因fli A以及四级基因fliC。以上结果说明RpoN在不同调控等级影响A1501鞭毛的合成,进而影响该菌运动、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这些与水稻建立起联合固氮体系息息相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哲  闵红梅  夏关均  贾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38-8339,8342
全球变暖使得高温成为影响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综述了高温胁迫下植物在生物膜、叶片相关生理活动和相应的生理生化效应上的变化情况,最后就胁迫生理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