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6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林业   1365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200篇
  2911篇
综合类   3702篇
农作物   233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627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267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638篇
  2022年   636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华北农田不同耕作方式的固碳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长期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碳储量以及潜在碳成本的情况,在中国科学院石家庄栾城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了长期耕作定位试验,设置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CT)3个处理,并对各处理的固碳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化肥投入的条件下各处理碳储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04—2010年各处理间碳储量平均值由37 867.06增长到48 316.33kg/hm2,SCS的大小为CT>NT>RT;潜在碳成本NT、RT与CT分别为499.50,516.91和564.84kg/(hm2.a);通过效益评价可知,NT的生态效益最好,各处理间差异显著。RT的经济效益最好,与NT间差异不显著,但RT显著高于CT。建议华北麦玉两熟区农田优化当前农艺措施,提高机械覆盖面积,提升免耕作物经济产量,在此区域适当推广少免耕技术。  相似文献   
992.
曹妮娜  王琨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56-56,90
六价铬离子具有较强的腐蚀和刺激作用,已被确认为是致癌物,做好络离子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实验结果表明: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的的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空白点和已知浓度点的精密度、质控图、考核样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都较好,考核值也在给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3.
生物黑炭输入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生物黑炭施用对果园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黑炭施入量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黑炭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总氮含量及pH值,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对照相比,生物黑炭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总氮含量分别提高3.26%~25.61%和61.22%~87.76%,pH值提高0.03~0.30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13.13%~19.3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84.34%~107.55%。  相似文献   
994.
文章对不同碳氮源对山楂叶悬钩子炭疽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孢子萌发的最适营养条件为葡萄糖,蛋白胨。  相似文献   
995.
王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98-100
通过培育试验研究水田土壤对外加无机氮和有机碳的响应机制,考查不同形态和含量的无机氮和定量的葡萄糖对水田土壤的施肥效应.水田土中施加氮肥消耗土壤中的有机碳,硝态氮对热水提取有机碳(HWC)损耗更多,土壤主要进行异养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从而使HWC下降,外源葡萄糖的加入激发了土壤中原有的顽固态碳,使得表现HWC升高,这可能存在有机碳的起爆效应.  相似文献   
996.
对徐州石灰岩山地4种不同植被类型中的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均随灌草地向林地变化而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在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变化趋势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水溶性有机碳在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变化趋势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草地。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和pH值等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在徐州石灰岩山地地区,与当地大面积栽植的侧柏相比,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可作为更好的替代树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997.
雾灵山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9年河北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结合外业调查数据,将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13种主要林分类型,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提供的方法,分别计算各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总固碳量为5.42X104t/年,总释氧量为1.45×105t/(年·hm2),单位面积周碳量为3.085 t/(年·hm2),释氧量为10.186 t/(年·hm2).(2)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总固碳价值、总释氧价值分别为6.50×107、1.45×108元/年,总固碳释氧价值为2.10×108元/年.(3)各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总价值:阔杂>山杨>落叶松>柞树>桦树>油松>疏林灌木>经济林>针杂>核桃楸>椴树>刺槐>侧柏.(4)落叶松林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最高,侧柏林最低.  相似文献   
998.
土壤移动有机碳的迁移和转化受到土壤氮营养水平的控制,氮促进有机碳的分解和呼吸排放,但是土壤的矿化受到高氮水平的控制。选用土壤为水稻土,在外加不同含量的铵态氮(0、40、80、100 mg/kg)并维持土壤的含水量为70%WHC(WaterHoldingCapacity)的条件下,培养4周,测定土壤的几种形态的移动性碳随培养时间变化曲线,试图选择出比较合适的移动性碳。试验结果表明,外加铵态氮的数量未对土壤的移动性碳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各种移动性碳的指标中,热水提有机碳(HWC)数值最大,KCI提取态的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最小,微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carbon)适中,两种土壤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故从本文的初步结果可以认为HWC包括了DOC和MBC,是一个比较好的移动性碳指标,且测定方法较MBC简单。  相似文献   
999.
为正确评估广州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低碳利用,运用碳氧平衡模型,测算广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碳排耗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广州生态用地碳氧不平衡,区域内难以满足现状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通过测算广州生态用地碳氧供需状况,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概念,按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与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结合的情况及比重等,主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分类方法.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灵敏、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存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变化,提高土壤活性碳库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而缓效性碳和惰性碳可能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固碳增加可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