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4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林业   327篇
农学   626篇
基础科学   143篇
  2084篇
综合类   4854篇
农作物   489篇
水产渔业   345篇
畜牧兽医   1810篇
园艺   322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养猪废水氮磷污染及其深度脱氮除磷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氮污染监测,揭示氮污染现状;指出传统A/O工艺脱氮除的局限性;探讨养猪业废水在沼气厌氧发酵基础上通过水生生物氧化塘工艺进行深度脱氮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2.
磷钾在红壤中的迁移及扩散系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圆形土柱顶部施加KH2PO4,模拟钾红壤中的一维扩散迁移,并用Fick方dc/dt=D'.d^2c/dx^2进行描述,对分别培养了3、7、14d的土柱进行钾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钾供试红壤中迁移很慢,扩散系数D'值很小;钾的很移速率稍快于,钾的D'值亦稍大于。  相似文献   
143.
本文论述了三种肥料结构对红壤性水稻土氮钾养分状况的影响。土壤中的生物学有效性氮、氨基酸态氮、氨基酸、速效和活性有机的含量变化趋势是,以作物残体+灶灰+猪粪+化肥处理>作物残体+灶灰+化肥处理>绿肥+化肥处理。在各处理中,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变化不大,但采取秸杆、灶灰、菜籽饼和猪粪还田的措施,在节约化学钾肥提高作物产量中起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4.
以巢湖底泥为原料进行梯度驯化,利用平板分离技术,从底泥中分离到三株聚菌株,参照伯杰氏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初步确定均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通过进行相应的单因子优化实验,初步确定其最佳生长条件为:三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K1菌最适pH为8,K2、K3菌最适pH为7;K1、K3菌最适菌量为OD=0.4,K2菌最适菌量为OD=0.6。同时研究了氧气、碳源对这3株菌聚能力的影响,在厌氧条件下出现放现象,好氧条件下过量摄现象;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其聚率高于以乳糖、甲醇、乙醇为碳源时的摄量。  相似文献   
145.
综述聚菌的生物除机理和影响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湖泊底泥应用生物除和纳米材料除的观点,为应用生物除方法来解决富营养化水体中作为限制因子的的有效去除问题提供技术研发依据。  相似文献   
146.
干渣吸附处理含磷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水体浓度、干渣粒径和温度对干渣吸附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干渣对水体中素的选择性吸附特征及其饱和吸附素后的解吸释现象。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高,干渣吸附除速率越慢,效率越低。浓度为6和12mg·L^-1时,作用20h后,除效率可达90%。干渣粒径越小,除速率越快,效果也越好,浓度为12mg·L^-1,吸附平衡后,30、60和100目干渣的除效率分别为80%、93%和96%。温度对干渣除效果的影响较大,浓度为12mg·L^-1,25和35℃时,除效率可达95%,但在5℃时,除效率仅为75%。干渣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素,适宜作为除吸附剂,处理多种含污水。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素变化规律和形态特征,确定影响杉木林土壤素有效性的因素,为提高连栽杉木对素的利用效率和我国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土壤全、有效、不同形态无机含量进行测定,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  相似文献   
148.
复垦土壤贫瘠,素含量极低,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对玉米产量和复垦土壤素形态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矿区复垦土壤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该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2a的定位培肥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CFB)、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MB)、化肥配施有机肥(MCF)、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MCFB)。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测定相关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各形态与有效以及土壤酸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周期(2021—2022年),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及各形态素。其中,以MB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有效活化系数、不稳定态以及部分不稳定态含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玉米产量显著提高2.4倍,有效含量、活化系数值、不稳定态含量、部分不稳定态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5倍、4.67倍、0.98倍、1.16倍。2)与CK处理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以及酸性和碱性酸酶活性,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后,微生物量水平和碱性酸酶活性均以MB较M处理提升效果最佳,分别显著提高27.08%和9.56%。3)结合相关性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随着荧光假单胞菌和化肥有机肥的施入,在提高不稳定态素含量的同时也提高有效的供应能力,促进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转化,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垦土壤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各形态素及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对复垦土壤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9.
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阐述了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底泥吸附及植物阻抗作用、植物/微生物吸收作用、降解去除作用);通过整理分析559组生态沟渠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剖析了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植物种类、生物量这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农田排水中N、P及农药去除率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N、P及农药去除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的去除率随单一因子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或生物量增大而增大,但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对总氮/总去除率的贡献大于生物量。农药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生物量增大而增大,随污染物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合理构建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0.
为给缺铁地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高效和低效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不同/铁处理对不同效率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分析农艺性状与大豆植株、铁性状的关系,以及、铁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高效和低效基因型对不同/铁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效基因型大豆在R5期的株高、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