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8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625篇
基础科学   143篇
  2085篇
综合类   4856篇
农作物   490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810篇
园艺   323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各形态含量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肥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始于1990年,设CK(不施肥)、N2(单施尿素)、N2P(不施钾肥)、N2K(不施肥)、N1PK(低量氮肥和钾肥)、N2PK(平衡施肥)、N3PK(中高量施肥)、N4PK(高量氮肥和钾肥)、N2PKM(化肥...  相似文献   
152.
为深入理解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响应土壤亏缺的潜在机理,该研究利用可精准控制CO2浓度的大型人工气候室,探讨了正常CO2浓度400 μmol/mol、升高CO2浓度800 μmol/mol和素供应水平(0.004、0.012、0.02、0.06、0.1和0.5 mmol/L)对黑麦草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供水平0.1和0.5 mmol/L的气孔密度增加约35%(P=0.012)和25%(P<0.001),但却减小气孔开度13%(P=0.002)和12%(P=0.005),且导致供水平为0.06 mmol/L的黑麦草气孔分布更加规则。同时,CO2浓度升高还导致供水平0.1和0.5 mmol/L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8.6%(P=0.002)和15.8%(P<0.001),从而提高黑麦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不同供水平明显改变了植株生物量及其分配,且高浓度CO2对较高水平时地上生长产生更强的施肥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土壤素亏缺的响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3.
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关于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检索了已发表的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章,并对文献数据进行了再挖掘分析,总结归纳了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主要受种植系统和其他施肥情况的影响,一季中稻下大都表现为肥施用降低甲烷排放,降幅受其他土壤养分情况影响而不同。通过影响水稻根系及其分泌物进而影响土壤碳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土壤的有效性,并改变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来调控甲烷的产生及氧化过程,最终影响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4.
花溪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花溪湖潮乡辣椒氮钾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中量、钾高量或低量的配方处理对辣椒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低量氮钾配方和习惯施肥辣椒有早衰现象,不施肥处理的辣椒早衰更明显。经济性状以中氮低高钾效果最好,其果长达到11.95 cm,果粗1.2 cm,干重为64.2 g/10个;产量以高量氮钾最高,为188.9 kg/667m2,中氮低高钾次之,为183.7kg/667m2,两者差异不明显。中氮低高钾的配方既可使辣椒增产,经济效益最高,又能提高辣椒肥料利用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5.
钙是猪体内矿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它主要构成骨骼和牙齿,并且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猪体对钙的需求量较大,同时钙  相似文献   
156.
酸烯醇式丙酮酸/酸盐转运体(PPT)是植物质体酸盐转运蛋白家族(pPTs)成员之一,介导细胞质中的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进入质体基质的同时,将交换到细胞质中。为对水稻OsPPT基因家族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在水稻中的潜在功能。利用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分析OsPPT的亚细胞定位,通过酵母异源表达实验分析OsPPT的酸盐转运能力。设置正常供和缺等非生物胁迫水培实验处理,阐明OsPPT家族成员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以及对非生物胁迫逆境的响应。结果表明,OsPPT基因家族4个成员均定位于叶绿体膜,而且OsPPT可以在酵母中介导酸盐的跨膜转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展示了OsPPT基因家族在应对环境胁迫时表达模式上的动态变化,比如饥饿,以及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氯化钠等非生物胁迫环境。OsPPT基因家族可能参与酸盐在细胞质和叶绿体之间的运输,同时也可能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7.
本研究在农田排水沟渠末端增设农田生态塘,对麦季农田流失水体进行贮留,并通过在生态塘配置养分拦截植物进行养分富集研究,旨在为减轻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小麦季农田设置农民习惯施肥(NN)和优化施肥(EN) 2个施肥水平;生态塘种植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拦截植物。结果表明:试验年度麦季农田共发生8次地表径流,麦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1 119.0 m3·hm-2。NN处理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4.5、0.5、4.0 kg·hm-2,采用优化施肥能够减少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EN处理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3.9、0.4、3.8 kg·hm-2。本研究灌排单元农田面积为5.2 hm2,小麦季其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23.3、2.4、20.8 kg,生态塘中水芹菜和黑麦草拦截农田N、P、K流失量分别为18.0、1.9、22.0 kg,植物养分拦截量占本灌排单元农田地表径流水体养分流失的77.3%、79.2%、105.8%。经折算,生态塘与农田的面积比例以1∶43~50为宜。研究表明,在太湖地区小麦田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生态塘,并配置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养分富集植物,可拦截麦田地表径流氮养分超75%,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8.
火龙果溃疡病是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枝条试验和大田试验评价了25% 吡唑醚菌酯·毒氟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 吡唑醚菌酯·毒氟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1.628 mg/L),其毒力略高于单剂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159.
红壤地区施入的肥很容易被吸附固定而留存于土壤中,降低肥利用效率,留存于土壤中的对土壤生态功能和作物养分供应的后续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处理(CK)以及短期施入不同肥量(P2O5,0、50、100、150和1 000 kg·hm-2)多年后土壤养分、土壤氮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肥处理下,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转化过程的潜在速率以及产量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的后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投入高剂量肥(1 000 kg·hm-2, P1000)27年后,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氮循环相关过程速率,包括氮矿化速率(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 Nmin)、固氮酶活性(Soil nitrogenase activity, SNA)、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 PNR)(P < 0.05),同时降低了净N2O排放潜能(Net N2O production rate, NN2O)(P < 0.05)。与不施(P0)和短期投入低剂量肥处理(50,100,150 kg·hm-2)相比,P1000处理中,土壤有效(AP)、氮矿化速率、固氮酶活性、潜在硝化速率和潜在N2O产生速率(PN2O)分别增加了33.3%~76.4%、88.2%~388.1%、111.4%~4 826.3%、22.6%~152.4%和13.8%~78.9%(P < 0.05),同时净N2O排放潜能也降低了64.6%~78.9%(P < 0.05),表现出明显的后效,且在作物生长季更为明显。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AP和pH是影响以上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最主要的因子。近三年作物平均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无显著差异,但与土壤TP、AP和pH呈显著正相关;但在长期尺度上(1992—2019年),P1000处理相对于其他低处理累积增产效应达3%~23%。以上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短期大量施用肥多年后,由于大量肥投入导致的土壤pH提升和的缓释效应,使得肥在促进土壤肥力、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氮循环转化活性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后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0.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辣椒疫病等土传病害具有生防潜力,但由于难以纯培养而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如能调动土著AM真菌的抑病功能则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托重庆石柱辣椒科技园,研究设施大棚中间作玉米对土著AM真菌生长及辣椒疫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辣椒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处理辣椒根系AM真菌侵染率、根际AM真菌数量与土壤酸酶活性以及小区作物养分总吸收量均显著提高,辣椒疫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单株辣椒的吸收量及果实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其中种植密度更高的等垄宽间作处理两种作物根系AM真菌侵染率、小区玉米产量及作物养分总吸收量均显著高于等行距间作处理,辣椒疫病发病率与之正好相反。设施环境下间作玉米或能通过促进AM真菌生长及其对辣椒根系的侵染来增强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功效,其中等垄宽间作处理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