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旨在挖掘影响松辽黑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及脂肪、肝和肌肉在体内的功能。本研究选择体重100 kg左右健康且背膘厚差异显著的6头(高、低各3头)松辽黑猪为试验动物,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其脂肪、肝和背最长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鉴定不同脂肪沉积猪和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组的猪中发现1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部分参与了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代谢通路、脂肪酸代谢和甘油代谢等通路。经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EHHADHME1、SCDOLR1、PHGDHACLYLEPCYP超家族基因等基因为影响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差异表达表达基因中,脂肪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胰岛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通路;肝中高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多种物质的代谢、脂肪酸的降解、氨基酸的合成等通路;背最长肌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了蛋白质的降解、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Wn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通路。不同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提示,EHHADHME1、SCDOLR1、PHGDHACLYLEPCYP超家族基因等基因是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不同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表明,脂肪组织是脂肪合成的主要部位,而肝和肌肉组织主要涉及脂肪酸的降解。本研究结果对脂肪性状的遗传改良、机理解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2.
脂肪沉积性状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也与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对3对具有极端背膘厚度的长白猪全同胞个体的背部皮下脂肪组织样本进行链特异性建库RNA测序和小RNA测序鉴定lncRNA和miRNA,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220个lncRNA和18个miRNA在高、低背膘组间差异表达。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它们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靶向关系预测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猪脂肪沉积的lncRNA和miRNA相关ceRNA调控网络。结果发现,差异表达lncRNA及miRNA靶基因能够显著富集到多个糖脂代谢相关的通路,如“脂肪细胞分化”、“糖酵解/糖异生”等。最终成功构建了一个与脂肪沉积过程密切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包含9个差异表达lncRNA,6个差异表达miRNA和25个靶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非编码RNA在猪脂肪沉积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不同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组织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谱,探究lncRNA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机制的关系,为揭示绵羊尾脂沉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地方绵羊巴什拜羊(肥尾型)和野生盘羊×巴什拜羊杂交二代(小尾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2个群体尾部脂肪组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lncRNA并预测靶基因,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转录组测序的表达结果。【结果】 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出728个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270个表达下调,458个表达上调;通过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到634个靶基因参与疾病、免疫、蛋白修饰、细胞代谢等相关功能分类,共涉及76条信号通路,部分lncRNA介导的靶基因SCD、GPAM、THRSP、FASN等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相同。【结论】 lncRNA在绵羊脂尾进化中对尾部脂肪沉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从lncRNA的角度分析绵羊脂肪沉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正>该病是由于蛋鸡采食高能量日粮,使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营养、内分泌、遗传、环境、应激和有毒物质等因素都可诱发,多发于高产青年鸡群。该病的特征是鸡体重增大、产蛋量少、肝脏大、沉积大量脂肪、易碎,甚或发生肝破裂而突然死亡。1发病原因该病多发生在缺少运动的笼养鸡群,特别是高  相似文献   
35.
<正>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人们对瘦肉型猪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原有的地方品种猪已不能满足需求。而采用"一土二洋"培育的三元杂交商品猪,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是当前发展养猪业的方向。养好三元杂交商品猪应抓好以下几点:1三元仔猪的饲养管理1.1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猪初生体重很小,一般在1kg左右。但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60日龄增长15倍以上。仔猪初生后的强烈增长,是以旺盛的新陈代谢为基础的;因此,必须供给仔  相似文献   
36.
畜禽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肉质风味、口感、嫩度、色泽等指标.调节IMF含量改善肉质成为研究重点.通过添加不同浓度(0、0.15、0.30、0.45、0.60及0.75 mmol·L-1)缬氨酸,检测脂肪合成相关重要信号分子SREBP-1c蛋白表达与成熟情况,检验脂滴生成和细胞增殖情况,探究缬氨酸如何影响小鼠成肌细胞(C2C12)胞内脂肪沉积.结果表明,体外培养36 h后,0.45 mmol·L-1缬氨酸处理C2C12,可显著促进SREBP-1c蛋白成熟、表达和细胞增殖,一定程度促进脂滴沉积;添加0.45 mmol·L-1缬氨酸和75μmol·L-1棕榈酸后C2C12细胞中SREBP-1c蛋白含量显著上调,进一步促进细胞内脂质沉积,C2C12细胞增殖未受抑制.综上,缬氨酸可通过正向调节SREBP-1c相关信号通路,参与C2C12细胞内脂肪沉积或转运.研究首次证实缬氨酸可促进小鼠C2C12细胞脂肪沉积及增殖,为进一步探究缬氨酸在脂肪沉积过程中作用提供新见解,也为缬氨酸提高畜禽肉质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7.
<正>猫脂肪肝也称猫脂肪沉积综合征,这种疾病是猫特有的且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1发病情况病猫6.5岁,雌性,体重4kg,其长期以牛肉、猪肉及动物肝脏等高蛋白、高脂肪食品为主食,发病10d前其精神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发病一周前绝食并出现抽搐等神经症状,其体重大幅减轻。2诊断  相似文献   
38.
39.
旨在分析猪THRSP基因5’调控区多位点SNP联合调控THRSP基因表达的效率。实验从猪基因组获取包含多位点SNP的目的片段,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构建表达载体,检测多位点SNP 的联合启动效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THRSP基因表达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SNP位点中,TCAGA 的启动效率最高,比CTGGA的启动效率高129%,而CCAGA、CTAGA和CTGAT的启动效率较CTGGA分别低99.0%、73.2%和42.6%。TCAGA的启动效率较CCAGA高75.6%,而CCAGA比CTAGA的启动效率高96.6%;报告基因所揭示的SNP启动效率与THRS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0.
在猪日粮中普遍采用添加油脂的方法来提高能量浓度。添加的种类包括植物油、高油玉米、牛脂、禽类脂肪以及动植物油脂混合物。一般来说,油脂来源越便宜,相应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这会导致猪胴体品质变差。目前通过调查得到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来源的油脂须在不影响胴体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规定它们必须在生长猪的第一阶段限量使用或与CLA同时使用。 CLA全称为亚油酸的共轭体。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在猪日粮中添加 CLA有提高生长速度和猪肉品质的双重潜在功效。CLA可以用来提高普通型猪胴体中的瘦肉含量,还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