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孟海霞 《新农业》2012,(11):16-17
蛋雏7周龄到产蛋前(一般为7~18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育成前期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随着采食量不断增加,鸡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而前期的体重决定成年后鸡的骨骼和体形的大小,在11~12周龄就完成了骨骼生长的95%。到了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腹脂增长了9.5倍,如果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将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蛋鸡的生殖系统从12周龄开始缓慢发育,18周龄时则迅速发育。  相似文献   
52.
脂肪肝综合症也称脂肝病,是一种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肝脏异常脂肪变性,以产蛋量突然下降,死亡率增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1病因长期饲喂高能低蛋白饲料,导致鸡的肝功能发生异常,高能量在肝脏合成的脂肪过多,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结合,使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肝脏内;VB、胆碱、含硫氨基酸的缺乏,肝脏蛋白质合成和输出障碍,导致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肝脏;饲料发霉变质、夏天高温的应激,青年鸡限制运动、采食过多,生长发育过快,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均可引起肝脏的破  相似文献   
53.
为进一步了解猪LP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苏钟猪为试验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苏钟猪5种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肾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RNA水平的表达谱信息;对苏钟猪LPL基因的CDS区域进行了克隆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苏钟猪LPL蛋白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LPL基因在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为:皮下脂肪>心脏>肾脏>背最长肌>肝脏,其中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公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母猪(P<0.01),公猪与母猪间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性状均差异显著(P<0.05).猪LPL基因编码含479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等电点为4.99,具有疏水性,存在信号肽,是分泌型蛋白,与牛、绵羊、家猫等的亲缘关系较近.LPL对苏钟猪的皮下脂肪、心脏、肾脏、肌肉等组织的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可成为苏钟猪肉质改良育种中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4.
肉用商品鸭6周龄至上市期为育肥阶段。此阶段肉鸭采食量多,消化快,生长速度也快,脂肪沉积多,是决定肉鸭商品价值和养殖效益的重要阶段。由于鸭体各部分正充分发育,各种机能不断加强,因此,饲养管理上可比中鸭粗放些,除饲养密度应小些,饲料营养水平相对低些和慎防腿病之外,其他饲养管理方法基本跟中鸭相同。不同形态的鸭产品生产对饲料的营养需求各异,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例如生产肥鸭就应采取能量相对较高的饲料配方,蛋  相似文献   
55.
56.
畜禽基因与其性状的关联研究较为广泛,具有编码效应的DNA和RNA对性状有重要影响,非编码RNA中的miRNA可以通过影响mRNA的翻译而对畜禽的性状产生特定影响。总结了miRNA在畜禽脂肪代谢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畜禽脂肪组织中miRNA的表达和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笼养蛋鸡易发生脂肪沉积,有时会伤害肝脏,这种病症称之为脂肪肝综合症.脂肪肝综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肪肝,有时称之为脂肪肝出血症.  相似文献   
58.
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动物内脏中的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相关。应用RT-qPCR技术分别检测2岁~3岁健康公、母新疆驴内脏器官心、脾、肾、肝、小肠、大肠和肺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H-FABP、PLIN1、LPL、HSL、PPARγ和FASN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新疆驴内脏器官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性别对基因的差异表达影响较小;在各组织间,H-FABP基因在心脏、PLIN1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的高于其他组织;LPL、HSL基因在心脏、肾脏的表达量较高;PPARγ基因在脾、肺中表达最高,而FASN基因在心、脾中表达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驴内脏器官有关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抗性淀粉是一类在小肠中不消化吸收,在大肠中发酵成短链脂肪酸的淀粉。近年来,因其具有减少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增加饱腹感和减少脂肪沉积等优异的功能而广泛存在于功能性食品中,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日粮中添加抗性淀粉能够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调节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本文旨在综述抗性淀粉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为今后降低动物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0.
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调控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脂肪沉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遗传和表观遗传的调控作用。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可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命过程。动物脂肪沉积是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肥大的结果,脂肪细胞分化是由多能干细胞经前体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的过程。相关研究表明,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i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CAAT enchancer binding proteinfamily,CEBPs)在脂肪沉积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近期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去甲基化也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过程,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作者主要介绍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定义、发生位点、生物学功能、参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过程中的酶及其作用机制,概述了脂肪沉积过程及PPARγ、C/EBPα等转录因子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重点阐述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对脂肪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旨在为阐明脂肪沉积机制及改善动物肉质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