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5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3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为了探讨胞外焦磷酸酶/磷酸酯酶2(Enpp2)基因在母牦牛不同繁殖阶段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对Enpp2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NPP2在母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Enpp2基因ORF全长2 669 bp,...  相似文献   
102.
以2岁奶牛输卵管为材料,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得到了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在DMEM/F1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用一代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为靶细胞,对其进行了电穿孔转染,转染对象是分子大小为31085bp的以β-casein启动子为基础的含有人胶原蛋白cDNA基因和EGFP、Neor双标记基因的质粒。电穿孔试验发现,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在低渗缓冲液中电转染可以获得阳性转染子,其中以90mOsm/kg为最佳。电压以800V为好,电压高和低都不利于电穿孔的成功。成功转染的细胞用800mg/L G418进行筛选,在10d后获得了较大的阳性细胞克隆簇。对获得的阳性细胞克隆簇进行扩大后,得到了较纯的阳性细胞克隆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为81.6%。在荧光显微镜下选择阳性细胞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进行了转基因克隆试验,结果显示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获得的重构胚融合率差异显著(51.9%比63.2%),获得的桑椹胚/囊胚率差异不显著(20.3%比25.5%)。对获得的具有绿色荧光的胚胎进行DNA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胚胎成功转入了外源基因,并且转入的外源基因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03.
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胰酶+0.4 g/L EDTA消化5、10、20 min;处理2以0.5 g/L胰酶+0.08 g/L EDTA消化35、50、75 min;处理3以0.3 g/L的Ⅰ型胶原酶消化60、90、240 min;处理4以2.5 g/L胰酶+0.4 g/L EDTA和0.3 g/L Ⅰ型胶原酶(1∶2)消化60 min,150 min.原代细胞纯化采用差速贴壁和反复差速贴壁法.传代采用胰酶两步消化法进一步纯化输卵管上皮细胞.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优势明显,传代纯化细胞效果不佳.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时,处理1效果不理想;处理2采用3个消化时间时均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处理3消化240 min时结果较好;处理4消化150 min效果较好.原代细胞纯化,反复差速贴壁得到的上皮细胞较纯,进一步传代纯化细胞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反复差速贴壁分离纯化细胞,传代采用两步消化法,可以成功地进行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  相似文献   
104.
从2008年冬季以来,经常有蛋鸡生产中不能进入产蛋高峰的情况,经济报酬很低,给养鸡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笔者经多方面调查走访、化验检测分析等发现主要与疾病、营养不平衡或不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对比剂逆流的X线征象,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7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有逆流征象病例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对照.病例临床诊断均为不孕症患者,对比剂使用76%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或碘海醇注射液.结果所有病例中血管性逆流9例(24.3%),间质性逆流13例(35.1%),混合性逆流15例(40.5%).诊刮结果3例为子宫内膜结核,2例为子宫内膜增生,28例为炎性病变,4例未见异常.结论子宫输卯管造影时发生逆流征象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提供了主要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6.
采用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标记法,逆行追踪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初级感觉神经元位置。结果显示,两侧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以及颈12至腰荐12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左侧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在脊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内,有两个相对集中区,分别位于胸5至腰荐2和腰荐8至腰荐10。颈静脉节和结状节的标记细胞数量比脊神经节的少。表明,鸡输卵管虽属单侧发育器官,但其蛋白分泌部接受双侧感觉神经的分布,只是以同侧(左侧)神经支配为主;感觉神经既经脊神经途径传入,也由迷走途径传入,但以前者为主,文中还对交感与副交感传入途径的优势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对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目的是建立高质量的牛体外胚胎共培养细胞系。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结合血球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检测,通过Lysi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GF在0~50 ng/mL浓度范围内,其促增殖、抑制凋亡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持续增高时,其促增殖、抑制凋亡能力降低;此外,S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数量有下降趋势。表皮生长因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促进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并使其细胞周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日本沼虾输卵管上皮细胞中的病毒,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球状,直径约100 nm,外有膜包被,其包涵体直径1-3μm,有2种类型,第1种包涵体内充满高电子致密物及多层膜状物,第2种包涵体内电子致密颗粒均匀,边缘有病毒粒子黏附。在输卵管中发现该病毒对研究甲壳动物病毒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9.
2009年3月6日,我市某蛋鸡饲养户饲养的2056只190日龄产蛋鸡因产蛋率一直维持在7成半,不能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10.
丝毛蛋鸡肛门脱垂,主要是母鸡输卵管或泄殖腔翻出肛门之外造成的一种疾患,初产或高产母鸡易发。丝毛蛋鸡肛门脱垂的初期,肛门周围绒毛湿润,有时从肛门流出白色或黄白色的黏液,此后有3~4厘米长的肉红色物脱出体外。时间稍久,脱出物由枣红色变成暗红色。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炎症和糜烂,多数以死亡告终。据统计,因此病死亡的鸡可占产蛋期内死亡总数的30%~45%,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