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32篇
水产渔业   64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41.
渔业管理中生物学参考点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生物学参考点常被表示为与渔业管理相关联的捕捞死亡率和生物量,是单从生物学角度来衡量渔业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的指标。通常可分为目标参考点、限制参考点和阈值参考点。目标参考点是为了持续获得某一目标渔获量所需的最小生物量和相应捕捞死亡率,包括目标生物量(Bmsy)、目标产卵亲体量(Smsy、SSB35%、SSB40%)、目标捕捞死亡率(Fmsy、Fmax、F0.1、Fmed、F40%、F40%)等参数。限制参考点用于保证捕捞死亡率不会高到危害鱼类种群的可持续利用和其生物量不会低到危害其生存,主要包括Fmsy、Fmax、F0.1、Fcrash、F20%、Bloss等参数。阈值参考点介于目标参考点和限制参考点之间,包括预防性捕捞死亡率Fpa、预防性生物量Bpa,主要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预警,防止生物量小于BL。生物学参考点主要应用动态综合模型、产量模型和亲体量补充量关系模型来估算,估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补充、生长、死亡等生命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对生物学参考点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以金枪鱼渔业为例阐述它在渔业管理上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衰退,亟需利用生物学参考点的原理和方法对重要渔业资源种类进行...  相似文献   
42.
用5种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typsin、pepsin以及Alcalase 2.4L)分别酶解金枪鱼头蛋白,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羟基自由基清除力最强的是Alcalase 2.4L的酶解液,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Alcalase2.4L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40 min,酶解温度54℃,加酶量0.38%,该条件下酶解液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佳,为63.67%。  相似文献   
43.
地中海蓝鳍金枪鱼上钩率、叉长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鳍金枪鱼(Thunnusthynnus)是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较高纬度海域的一种冷水性金枪鱼,在所有金枪鱼鱼种中,它的个体最大。1995年地中海蓝鳍金枪鱼的产量达3万多t[1]。地中海延绳钓的渔获物有蓝鳍金枪鱼、箭鱼、大青鲨、翻车鱼和等,蓝鳍金枪鱼为优势种,其它鱼种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2]。研究该鱼的上钩率及其生物学特征对渔业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海域的延绳钓上钩率等研究未见报导,本文根据两年渔汛期的生产数据和观察记录数据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 1995年 5月…  相似文献   
44.
以冷藏金枪鱼前腹肉为试材,托盘包装后置于4℃冷柜中,经700 Lux光照强度的不同光源(红光(波长630 nm)、绿光(波长530 nm)、紫光(波长400 nm))照射处理4 d后测定L~*值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光源照射对金枪鱼新鲜度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供试波长越长,越有利于保持冷藏金枪鱼的新鲜度;红光照射的效果最好,可考虑做为金枪鱼展柜的光源;红光照射金枪鱼4 d后的L~*值、a~*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值、高铁肌红蛋白(Met Mb)相对百分含量和鱼肉鲜度K值分别为32.27、7.11、0.89 mg/100 g、30.34%和12.96%。  相似文献   
45.
46.
根据2001及2003~2005年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主要捕捞对象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金枪鱼叉长范围63~206 cm,加工后净重范围9~138 kg。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是97~176 cm,加工后净重范围14~80 kg。两种类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各月差异较大,平均约40%。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净重与叉长关系分别是W=2.0241×10-5L2.9503,W=2.2281×10-5L2.9079。  相似文献   
47.
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项目于2006年2—11月在东太平洋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seus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个体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大个体大眼金枪鱼的高,叉长小于140 cm的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4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小,5—11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月大眼金枪鱼的空胃率相对较高,5—11月大眼金枪鱼空胃率均低于15%;200~350 m水层中大眼金枪鱼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各月份(χ2=227.95,P〈0.0001)和不同叉长组(χ2=364.61,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水层(χ2=178.50,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8.
根据2010年8-11月在中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研究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30.00~160.00m,最适水温范围为22.00~24.00℃.最适盐度范围为35.70~35.80;长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范围为130.00-190.00m,水温范围为20.00-26.00℃,盐度段为35.60~35.90。  相似文献   
49.
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是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通过计算以渔获量为权重的经度和纬度的加权平均值即渔场重心和利用空间距离分析方法,分别对1967-1987年、1988-2004年两个时间段的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重心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和各月渔场重心空间聚类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渔场重心在年内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大眼金枪鱼月重心变化1-4月向西北移动,5-8月向东南方向移动,9-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黄鳍金枪鱼月渔场重心变化1月向西北移动,2-4月向西移动,5-8月份向东南移动,9-12月份向东北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的洄游规律.渔场重心的年间变化受到了海洋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南方涛动现象(ENSO)的影响,大部分发生El Nio的当年或次年,年渔获量分布重心会向南、向西移;发生La Nia的年份前后渔获量分布重心会向北、向东移.同时捕捞行为也对渔场重心的年间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0.
拟锥齿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常见的兼捕鱼种,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在热带大西洋海域(4.24°~14.03°N,38.28°~27.13°W)调查时采集的383尾拟锥齿鲨样本,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锥齿鲨雌雄性比约为1∶〖KG-*2〗0.36,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拟锥齿鲨的优势叉长范围分别为75~95 cm、65~90 cm;雄性肝重指数与性腺的发育程度关系不明显,雌性性成熟个体的肝重指数小于未成熟个体;雄性成熟个体占雄性总数的96.8%,雌性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Ⅳ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雌性总数的56.12%,雌性拟锥齿鲨50%性成熟叉长为84.6 c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其次为1级,分别占52.38%和〖KG*9〗33.86%;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鱿鱼,分别占72.56%和27.44%;雌、雄的叉长和重量关系式分别为:WR=2×10-5LF2.7614,WR=2×10-6LF3.3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