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67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246篇
  210篇
综合类   63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下作物自动对行挖掘收获试验台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土下作物机械化收获质量和效率,解决土下作物收获机械田间试验成本高、效率低、数据采集不便且受天气因素影响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土下作物机械收获自动对行挖掘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传动装置、速度调节装置、偏离行中心距调节装置、块根固定及株距调节装置、偏离探测装置、液压纠偏执行机构和挖掘模拟装置以及测控系统和液压系统组成。在分析试验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及参数确定,设计了集成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的机电液一体化测控系统。以甜菜收获为研究对象,以株距、偏离行中心距离和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漏挖率为指标进行试验台准确性田间对比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前进速度、偏离行中心距离、株距等参数组合下,试验台试验漏挖率为2.33%~2.72%,田间试验漏挖率为2.38%~2.92%。与田间试验相比,漏挖率绝对偏差率范围为2.10%~6.85%,平均偏差率为3.67%,且漏挖率越大,偏差率越大,试验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甜菜、萝卜、土豆等土下作物的自动对行挖掘收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下移及有效磷生态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素下移情况及其与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有效磷生态阈值对作物产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 30年定位试验,选取5个处理,即不施磷肥(N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1.5倍(1.5NPKM)、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SNPK),采集0~20、 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有效磷含量,研究土壤有效磷垂直变化,并分析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与磷素下移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提高有效磷含量,施磷量越高,有效磷含量增加越快;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15.7~24.7 mg/kg,磷素下移慢,可下移到40~60 cm土层;而有效磷含量大于55.6 mg/kg时,磷素下移速度显著增加,下移到60~80 cm土层,并且下移量更大。综上,磷素下移的深度受耕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潮土区土壤有效磷生态阈值为25 mg/kg,既满足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为15~25 mg/kg时,控制磷的投入量;当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超出25 mg/kg,减少磷的投入。  相似文献   
24.
针对农产品图像中的混合噪声,提出了1种有效的滤波算法。首先从噪声检测和标记方法、自适应加权滤波等环节对中值滤波算法进行适当改进,从而提出了1种改进自适应加权中值滤波算法对混合农产品噪声图像进行第1阶段滤波;然后对滤波后图像分别采用3×3滤波窗口、5×5滤波窗口的均值滤波算法进行第2阶段滤波;最后对均值滤波后的图像进行等权融合处理。分别将研究的滤波算法与中值滤波、加权中值滤波、极值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算法进行试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经过研究的算法滤波后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其余算法且噪声残留程度明显低于其余算法,这对于农产品的高效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5.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的面波、声波、折射波等噪音,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以震源为顶点的锥形体,在水平切片上显示为圆形,在纵向切片上显示为线性。三维★K★Ky锥形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征呈圆锥形,与噪音在正交子集道集上的分布形状吻合,三维F-Kx-Ky锥形滤波可以很好压制这类特征的噪音。根据面波在正交子集中表现特征稳定特征,研究了一种基于正交子集的锥形滤波去噪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在正交子集上利用锥形滤波压制面波噪音,比传统的压制面波方法有更好的效果,且更大程度的保留了有效信号的原貌。  相似文献   
26.
针对在高分辨率影像上进行林区冠层高精度分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一种结合形态学滤波的基于标记的分水岭分割算法,来实现对输电线下行林区冠层的自动分割。以航拍影像为数据源,首先构建结合了彩色和纹理梯度的综合梯度,然后采用形态学滤波消除中间过渡区域所形成的梯度极小值,同时根据树冠顶端先验信息提取标记,并强制叠加到梯度图像上,最后将上述结果作为初始信息参与分水岭分割,实现高分辨率影像上林区冠层的高精度自动分割,并以目视解译的形式获取研究区冠层的精确面积作为参考,结果显示本算法的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实现林区冠层的高精度自动分割。  相似文献   
27.
为确定适宜矿化度的微咸水滴灌方式,并为指导不同葡萄品种的微咸水滴灌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在冀南平原地区开展大棚葡萄微咸水滴灌试验,研究了淡水(CK)、2 g·L-1微咸水(2 g·L-1)、3 g·L-1微咸水(3 g·L-1)和4 g·L-1微咸水(4 g·L-1)4个不同矿化度水分灌溉处理对土壤水盐分布、葡萄生长和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 g·L-1处理的土壤盐分累积小于影响葡萄生长的盐分阈值,而3 g·L-1和4 g·L-1处理的盐分累积已超出该盐分阈值。(2)微咸水滴灌会减缓生育前期葡萄新梢的生长速度,且矿化度越高减缓程度越大。(3)随着矿化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2 g·L-1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处理。(4)2 g·L-1处理‘火焰无核’葡萄的糖酸比...  相似文献   
28.
机器视觉系统采集到的田间杂草图像在分割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为了提高图像的预处理效果,针对杂草图像的特点,在多级加权中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增加3个不同大小尺寸的二维滤波掩膜,使得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细节特征,从而改善了田间杂草图像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29.
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算法去除苹果图像噪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福增  张艳宁  王峥  杨青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2):130-133,143
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去噪方法。采用该方法对苹果图像的加性噪声(高斯白噪声)去噪,结果PSNR为184.94,视觉效果清晰(而含噪声图像的PSNR为158.23,噪声太多不清晰)。好于邻域平均法(PSNR为174.15,视觉上含部分噪声)、中值滤波法(PSNR为182.4Z)、小波阔值去噪(PSNR为171.59,视觉上也含部分噪声)和Wiener滤波去噪法(PSNR为173.65)的去噪结果,更好于数学形态学的去噪结果(PSNR为150.46,视觉上含较多噪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方法对苹果图像加性噪声的去噪效果具有信噪比高、视觉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0.
基于虚拟仪器的农产品"身份证"数字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稷  钱东平  周娟 《农机化研究》2007,(12):160-162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图形化语言LABVIEW开发的农产品"身份证"数字识别系统,采用CCD摄像机对农产品"身份证"编号进行采集,通过PCI-1411彩色图像采集卡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并进行图像处理,最后应用美国NI公司的OCR软件包对处理好的编号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