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458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159篇
  1028篇
综合类   2666篇
农作物   132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可变电荷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Zn,Cd次级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2.
采用室内增溶性实验及吸附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甲基对硫磷在硼润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体系中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CTMAB对膨润土吸附甲基对硫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且当CTMAB其浓度大于CMC时,增溶效果显著;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膨润土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量随着CTMA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在膨润土表面的CTMAB并不是作为一个分配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有效的吸附薄膜;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膨润土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量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3.
干渣吸附处理含磷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水体磷浓度、干渣粒径和温度对干渣吸附除磷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干渣对水体中磷素的选择性吸附特征及其饱和吸附磷素后的解吸释磷现象。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高,干渣吸附除磷速率越慢,效率越低。磷浓度为6和12mg·L^-1时,作用20h后,除磷效率可达90%。干渣粒径越小,除磷速率越快,效果也越好,磷浓度为12mg·L^-1,吸附平衡后,30、60和100目干渣的除磷效率分别为80%、93%和96%。温度对干渣除磷效果的影响较大,磷浓度为12mg·L^-1,25和35℃时,除磷效率可达95%,但在5℃时,除磷效率仅为75%。干渣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磷素,适宜作为除磷吸附剂,处理多种含磷污水。  相似文献   
54.
对农林废弃物菠萝皮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以去除大气中的TVOC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的同时实现废弃物的多次循坏再利用,为吸附剂的研究与空气净化提供借鉴。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以及单因素实验对皂化改性菠萝皮吸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吸附条件优化;对渣粒径、温度和加入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吸附等温、动力模型拟合试验探究机理;通过BET、SEM及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横向对比试验与其他材料对比吸附效果并探讨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能力。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与氢氧化钠体积比为1:2.8,浸泡时间为6 h,离心时间为13 min,预测值Ymax=8.2759%;渣粒径60目、温度22℃、加入量3g为最佳单因素条件;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26),吸附状态为多分子层多位点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57),即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物理化学双重吸附过程;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孔隙率升高,表面褶皱增多,且酰胺N-H基团、-OH等有效基团参与吸附;横向对比试验证明吸附效果在1%水平上显著优于其他四种吸附材料,即改性菠萝皮>硅藻土>活性炭>竹炭>树脂,且至少可重复利用7次以上。  相似文献   
55.
采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改性菠萝皮渣吸附Cu2+的因子进行优化,得出在浓度60 mg/L、加入量1.2g、pH=5、时间2h、温度40℃时,改性菠萝皮渣有最大吸附率YMax=91.8%。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吸附可能以单分子层吸附占优势。吸附速率模型研究表明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吸附的动力学行为。活性炭对比试验表明改性菠萝皮渣对铜离子的吸附在低浓度时优于活性炭。扫描电镜下改性菠萝皮渣表面显示粗糙和多褶皱。改性菠萝皮渣对铜离子的吸附是物理和化学吸附相结合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6.
杨树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滨海脱盐土壤上11年生1-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69杨根系活动能抑制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抑制能力与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相关,当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为30 mg/L时,抑制能力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量之差为-15.57 mg/kg;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恒温吸附数据都能很好地用一元 Langmuir方程、Freund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拟合,其中一元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根际土壤磷吸附容量参数Xm,k, k1,k2的值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7.
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磷(P)、钾(K)、硫(S)、硼(B)、锌(Zn)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4种水稻土对P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对K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对S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2#>4#>1#;对Zn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2#>1#;对B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田间养分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8.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多杀菌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多杀菌素。通过树脂选型,筛选出XAD-4作为多杀菌素提取的吸附剂;吸附最适pH值为11.0,流速为1/6(1/min),加入2%氯化钠;采用丙酮梯度解吸,总收率达64.7%。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以豆壳烧制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研究生物炭对Bt Cry1Ac蛋白的吸附行为以及生物炭对Cry1Ac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是典型的多孔结构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Cry1Ac蛋白与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为50 min,最合适的吸附浓度比(生物炭:蛋白)为1:100,二者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UVB紫外照射4 h后,生物炭与Cry1Ac蛋白复合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是单纯蛋白的4.93倍,显示生物炭具有较好的紫外抵抗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Cry1Ac蛋白的抗紫外能力,为后续研发耐受紫外线的农药剂型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60.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和硝酸改性得到小麦秸秆生物炭吸附材料,将其应用于水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处理,研究改性时间、溶液初始pH值、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硝酸改性后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内部结构舒展,孔隙丰富,具有更大的吸附空间,更有利于材料对Cr(Ⅵ)的吸附作用。批量处理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0 mL浓度为100 mg/L的含Cr(Ⅵ)废水,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3、吸附剂用量0.6 g、吸附时间12 h。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式,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1.93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