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7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露天开采对土地破坏严重,立地条件复杂。只有综合环境因素与植被生态习性,针对不同的立地类型进行植被配置与管护才能达到对矿区生态修复的目的。为此以安太堡露天煤矿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定58个样点,在样点10 m×10 m范围内对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型、覆土基质、覆土厚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植被类型组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面非均匀沉降、河流动能指数、地形起伏度,共18个立地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排土场立地条件及特征,运用SPSS聚类分析法对样点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最终划分为平台、边坡2个立地小区;平台小区化分为9个立地类型组、13个立地类型,边坡小区化分为9个立地类型组、20个立地类型。研究结果可以为排土场立地改良、植被恢复与维护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益,选取刺槐林地、榆树林地、混交林地(刺槐和榆树混交)、灌木林地(紫穗槐)和荒草地5种典型复垦植被下的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对5种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样地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均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枯落物厚度在0.80~1.64cm之间,总蓄积量在0.72~7.51t/hm~2之间;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能力均表现为刺槐林地最大,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45.58%~206.58%,最大持水量为13.11~123.98t/hm~2,有效拦蓄率为119.74%~166.05%,有效拦蓄量为10.09~98.76t/hm~2;林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 t+b;枯落物在0~1h内吸水速率最大,1~4h内吸水速率急剧下降,随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关系式为:V=atb。研究结果可为评价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类型复垦区枯落物层水源涵养效益提供参考,为排土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10-1813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野外埋置法,对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区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养分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凋落叶年分解速率表现为刺槐(51.27%)混合(39.48%)油松(29.05%);由Olson模型拟合的年分解系数表现为刺槐(0.71)混合(0.46)油松(0.33);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均表现为油松混合刺槐;各类型凋落叶分解95%所需时间约为分解50%所需时间的4倍;在1 a的分解过程中,各类型凋落叶的C,K均表现为直接释放模式,刺槐的N和P表现为富集模式,油松的N和P表现为淋溶—富集—释放模式,混合叶的N表现为富集模式,P表现为淋溶—富集模式。刺槐和油松凋落叶的混合分解较油松凋落叶单独分解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矿区复垦土地人工重建植被的群落生长动态,基于2010年和2015年对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0.8 hm~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复垦模式动态监测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人工植被复垦17~22年间群落生长动态特征。结果表明:5年间,群落的树种组成较为稳定,优势种仍为刺槐,但其重要值大幅下降,入侵种榆树的重要值增长较快;草本层植物由44种减少到35种,在优势成分上呈现出由1年生或1~2年生向多年生、旱中生向中生演替的趋势;样地内胸径≥1 cm的独立个体数由1530株增加到2854株,其中死亡194株,新增1518株,每年死亡率和每年增补率分别为2.71%和15.18%;死亡量最大的树种是刺槐,增补量最大的是榆树;群落总的胸高断面积由10.99 m~2·hm~(-2)增加到14.19 m~2·hm~(-2),其中因死亡而减少的胸高断面积为0.65 m~2·hm~(-2),新增的胸高断面积为3.85 m~2·hm~(-2),以刺槐的损失量和新增量为最多;刺槐和油松的平均胸径增加,榆树的平均胸径减少;小径级个体死亡量较大,大径级个体死亡量较小;不同树种的死亡个体径级分布基本类似于2010年该树种的径级分布;刺槐和油松的种群大小变化率分别为-2.88%和-0.24%,均呈小幅度负增长,榆树的种群大小变化率(33.37%)在5%以上,属于快速增长的种群。从群落5年间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来看,不同树种的死亡率和增补率各异,群落的物种成分和结构变化较大,复垦生态结构尚不稳定。  相似文献   
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的成因,划分了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和预测时段。介绍了该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得出了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量预测的结果。通过分析.揭示出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的危害,为其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国家煤炭开发产业逐渐西移,干旱荒漠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在干旱矿区水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针对土壤种子库(特别是持久土壤种子库)在天然降水条件下激活情况的研究依然匮乏。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新星露天煤矿周边0-5 cm表层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水条件下种子库中种子短期萌发试验的方法,对矿区周边持久土壤种子库在不同降水量处理下的萌发进程以及不同日降水量、年降水量对土壤种子库的激活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日降水量对土壤种子库的激活效应存在差异,随着日降水量的增加,激活的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种子萌发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5 mm日降水萌发的种子数最多,10 mm日降水萌发的物种数最多;2)不同植物种子对不同日降水量的响应状态不同,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冷蒿(Artemisia frigida)在3~20 mm日降水均能被激活,而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等灌木种子需在10 mm以上降水量才能被激活;3)在50~150 mm年降水量范围,...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时间的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复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复垦土壤容重逐渐降低,砾石比例呈递减趋势,其它粒径比例逐渐升高;土壤的表层养分含量增加明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等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pH值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升高,pH值、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等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8.
张耀  周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4):206-212,251
山西平朔露天矿投产近30a,长期矿山生产造成了植被大面积破坏。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快速监测矿区植被覆盖特征,对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2013年多时相Landsat数据,分析NDVI、NDWI和植被差值指数RNDVI,评价研究区植被长势和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27a来研究区生长季NDVI均值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剧烈变化集中在无、中等和高植被覆盖区域;植被质量以改善为主,改善和退化面积分别为110.26、46.10km2,其中显著改善和严重退化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75%和21.26%;长期复垦的人工植被生长状态优于自然植被。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矿区复垦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测,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矿区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了解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环境质量,为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及复垦土壤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为研究区域,采集8个样地土壤样品[方法]利用酸消解法,测定了其中8种重金属Cr、Ni、Cu、Zn、Pb、As、Hg和Cd的全量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各样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标准值;不同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为P_(As)P_(Cu)P_(Cr)P_(Zn)P_(Ni)P_(Cd)P_(Pb)P_(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318~0.389,土壤达清洁水平;各样地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为E_(As)E_(Cd)E_(Cu)E_(Ni)E_(Cr)E_(Pb)E_(Hg)E_(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93~12.65,属于轻微生态风险。KMO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结果显示明安太堡煤矿复垦区中的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可能存在共同来源[结论]As、Cd和Ni是复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元素,它们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以及复垦模式变化,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复垦基质本身的含量及煤矸石堆垫、淋溶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由数据库系统、图形库系统、模型库系统、人机界面系统等五个模块组成的矿区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并对其设计思想及各模块的内容构成,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安太堡露天煤矿人工重建的生态系统上,进行运行、验证和预测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