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94篇
  362篇
综合类   596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0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探究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北极熊’为供试紫花苜蓿品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及不同施用量(0,50,100,150,200 kg·hm-2 K2O)对越冬期苜蓿根颈在不同温度(4℃,—20℃)处理下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i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温度处理下,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中,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和SP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经—20℃低温冷冻后,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下,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含量下降,SP含量增加,POD,SOD,CAT活性增强,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变强,且硫酸钾效果强于氯化钾;两种钾肥均在150 kg·hm-2(K2O)钾肥处理下,MDA含量最低,POD,SOD,CAT活性最强,SP含量最高,表明苜蓿受伤程度最小,抗寒保护能力最强。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秋季施用300 kg·hm-2K2SO4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2.
王静  刘晓静  程甜甜  童长春  汪雪 《草地学报》2021,29(9):1941-1949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特征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品种(‘LW6010’、‘甘农3号’、‘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和2个施氮处理(0,103.5 kg·hm-2),对比研究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的叶特征及其生产性能,并采用通径分析法探讨叶特征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和供氮103.5 kg·hm-2时,‘LW6010’的叶面积、比叶重、叶片数、叶蛋白含量、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面积、导管数量和总产量显著大于‘陇东苜蓿’。通径分析表明,‘LW6010’叶特征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叶面积>叶重>叶片数>叶增量>比叶重>叶茎比。综上,紫花苜蓿的叶特征在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存在差异,无论氮水平高低,氮高效紫花苜蓿品种‘LW6010’叶特征综合表现总是优于‘陇东苜蓿’。利用通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叶特征各因子中叶面积和叶重的产量效应最突出。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以‘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Qingshui’)与‘WL168’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WL168’)的杂交后代选育系RSA-01,RSA-02和RSA-03为研究对象,于种植第5年对其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RSA-01,RSA-02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WL168’(P<0.05),而RSA-03显著高于‘清水’;RSA-02,RSA-03茎粗显著高于‘清水’和‘WL168’,而茎叶比均低于‘清水’;各形态指标中,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且RSA-03值最小,为2.17%;通径分析表明,RSA-01,RSA-02和RSA-03的茎叶比、茎粗与其地上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49和0.709,-0.700和0.422,-0.858和0.189,茎叶比、茎粗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素;RSA-01,RSA-0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清水’和‘WL168’。与亲本‘清水’相比,RSA-03的地上生物量和茎粗都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但其抗逆性减弱,该研究结果为后期产量改良及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不同根颈直径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颈粗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寒性与其根颈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颈粗(3.50 mm,5.25 mm,7.00 mm)苜蓿根系进行低温胁迫(4℃,-10℃,-15℃,-20℃)处理,测定了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非结构碳氮比(Cnstructured carbon nitrogen ratio,C/N)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低温胁迫的增加不同颈粗的苜蓿根颈活力均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淀粉含量、C/N和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苜蓿根颈活力大小与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及C/N显著相关(P<0.05)。研究认为,根颈直径大的苜蓿抗寒性较强,其通过调控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及C/N以适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25.
探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紫花苜蓿品质的可行性,采用近红外光谱法与常规方法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系)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磷和干物质等8项指标进行测定。利用配对T检验、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的可行性,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苜蓿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磷和干物质等6项指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可信度较高。紫花苜蓿品质评价指标可简化为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等5项。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系)有WL358、WL440HQ、WL656HQ和WL366HQ。  相似文献   
26.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藜的时间、水平、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分别为0.952 6,0.971 8,0.937 9,其危害最大;其次为反枝苋和稗草。藜、反枝苋和稗草为优势种群,与玉米存在时间、水平、垂直空间的竞争激烈,并且这3种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也最大,因此在使用一种除草剂时,可能会导致另两种杂草的发生与蔓延。马齿苋尽管数量最多,但其在垂直方位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对玉米影响小,处于劣势。除草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值均较不除草对照高,其折合产量为10 111.11 kg/hm2,较不除草处理增产36.19%。  相似文献   
27.
于宗恺  景煜都  刘励  刘小伟  张强  程杰  郭梁 《草地学报》2023,31(4):1115-112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良修复草种在黄土高原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及土地利用变化,苜蓿人工草地大量弃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苜蓿弃置草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弃置年限(0年、5年和10年)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参与土壤碳氮磷(C,N,P)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和微生物C,N含量随弃置年限呈增加趋势,而C,N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和微生物P含量随弃置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但P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土层,表层(0~2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较高,其变化趋势与总体结果相似;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80~100 cm)深层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各指标较于表层土壤均降低40%~80%。相关分析表明弃置草地土壤由于P匮乏而逐步退化,可通过补施磷肥改善。  相似文献   
28.
为有效保全苜蓿草颗粒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及营养品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草颗粒为研究材料,研究贮藏时间(0,60,120,180,240 d,冷冻240 d)与蒙药黄芩(0%,0.5%,1.0%,1.5%)对其维生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与其他添加量相比,添加1.5%黄芩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5、维生素C和α-维生素E含量。贮藏60 d及以上显著降低了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贮藏120 d时苜蓿草颗粒DM含量趋于稳定;苜蓿草颗粒贮藏180 d后其CP含量显著降低;贮藏0~180 d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颗粒NDF和ADF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贮藏240 d相比,冷冻贮藏相同时间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α-维生素E和OM含量,显著降低DM、NDF和ADF含量。因此,1.5%黄芩添加剂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含量,且常温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0天。  相似文献   
29.
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及粮草轮作水分恢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在1 ̄6年内苜蓿草地土壤湿度下降迅速,产草量逐年上升,7年后土壤湿度下降趋于平缓,但苜蓿产草量下降迅速,表明苜蓿生长强烈耗水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导致苜蓿生长逐渐衰败,苜蓿平均降水生产效率逐年下降;(2)苜蓿草地土壤垂直剖面可分为降水入渗恢复层(0 ̄200cm)、根系发达枯竭层(200 ̄500cm)和根系衰老缓耗层(500cm以下)三个层次。随苜蓿生长年限延长,苜蓿剖面的主要土壤干层逐渐上移,并且干层厚度呈现减小趋势;(3)耕翻的苜蓿茬后轮作粮食作物的年份越长,土壤水分恢复越好,实行草粮轮作的苜蓿最迟不超过生长的第10年。  相似文献   
30.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FMES including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cells as well as the damage of DNA are initially evalu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plant cells and human pulmonary fibroblasts in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with certain intensity and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in vitro. Cell culture, counting in vitro, fluorescent dyeing analysis and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re adop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with the intensity of 3mT can affect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cell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