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5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1459篇
林业   481篇
农学   984篇
基础科学   329篇
  640篇
综合类   7350篇
农作物   638篇
水产渔业   861篇
畜牧兽医   7467篇
园艺   812篇
植物保护   306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634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783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1061篇
  2011年   1259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1301篇
  2007年   1058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810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五号病强弱毒在传代细胞上产生蚀斑的研究表明,强毒OK_5株大、中、小斑分别为8,5和2mm,且一般在接种后50h就能充分出斑,弱毒OM_2R_(39)株大、中、小斑分别为3.5,2和1mm,出斑时间在100h以后;用蚀斑测毒,强毒OK_5的蚀斑毒价高于弱毒OM_2R_(39)3.8倍。由此证明五号病强弱病毒有遗传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992.
以ANAE染色法和~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了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家兔的T细胞动态变化.结果,免疫兔外周血T细胞增殖反应在免疫后第24d达到高峰,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这72.65%,对照组仅为41.2%;约1周后,出现抑制性T细胞,其增殖反应也明显减弱,最后完全被抑制.而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的加入,可解除这种免疫抑制.攻虫后,特异性T细胞应答反应未再出现强烈的回忆反应,但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家兔获得9/12的保护.因此,T细胞在这种抗锥虫免疫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受冷害,细胞质膜脆性随着降温强度的增强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质膜脆性越大越易破裂,其渗透性也越高,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表现形式不同,叶绿体被膜较易破坏,线粒体则是内膜嵴先受破坏,外源甘氨酸能增加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及活性,起渗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嗜酸性细胞是由骨髓干细胞所产生,具有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其趋化因子和促嗜酸性细胞生成因子皆可以从淋巴细胞获得,说明免疫系统和嗜酸性细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已证实,嗜酸性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寄生虫病(如肠道线虫病、旋毛虫病、猪囊虫病),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气喘、枯草热荨麻疹)和皮肤病(如湿疹)等。嗜酸性细胞减少则主要见于病毒病,急性败血性疾病和中毒等。另外,临床上可以根据嗜酸性细胞的多少来判定疾病的预后,如嗜酸性细胞由减少转为消失  相似文献   
995.
996.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和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实验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分别探讨了小鼠生殖周期中子宫肥大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的消长情况。结果发现,以间情期为基准,无论是子宫肥大细胞数量,还是外周血T细胞数量,在发情期明显降低,妊娠期维持较低水平,临产前反弹,分娩1d减少,分娩后2-3d恢复间情期水平。发情期、妊娠期肥大细胞和T细胞的减少,有利于附植、妊娠,也可能是精子和胎儿不被母体排斥的原因之一,临产前反弹,提示分娩时母体对胎  相似文献   
999.
1000.
大豆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