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3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与2006年受不同火强度干扰沼泽(重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和中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沼泽主要发育阶段与火干扰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以16:00(16.29±5.62 nmol·g-1)、甲烷氧化菌(18:1ω8t)(9.89±8.61 nmol·g-1)与16:1ω7c(9.79±3.24 nmol·g-1)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中a15:0、i16:0、i17:0、革兰氏阴性菌(G-)中的cy19:0、真菌中的18:2ω6c、甲烷氧化菌(18:1ω8t)与森林沼泽发育阶段、火干扰明显相关(p<0.05)。一般饱和直链脂肪酸/单烯饱和脂肪酸比(Sat/Mon)偏低,其比值随沼泽发育呈现增加趋势,受到火干扰后明显增加(p<0.05);真菌/细菌比(F/B)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未随着沼泽发育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其比值受火干扰后明显发生改变(p<0.05)。土壤细菌与真菌对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明显不同(p<0.001),其中土壤细菌对α-D-Lactose与L-Threonine利用存在差异性(Fα-D-Lactose =2.87 p=0.080,FL-Threonine=3.00 p=0.078),土壤真菌对D-Mannitol、D-glucosaminic Acid利用存在差异性(FTween 80=2.75,p=0.088, FD-Mannitol=3.53 p=0.047, FD-glucosaminic Acid=4.67 p=0.022),但沼泽类型与火干扰未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p>0.05)。[结论]土壤微生物量与沼泽发育阶段相关;沼泽发育与火干扰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细菌与真菌对碳源利用方面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2.
转cry1Ah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分析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同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BIOLOG方法,对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根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根部可培养的微生物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消长,但同一时间内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二者根...  相似文献   
73.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逐渐增加,23年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逐渐降低,不同林地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Y=414.82 x-188.73,r=0.927,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随着树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次生林优于相同树龄人工林,在碳源利用上表现为与树龄更长的人工林相近.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细菌量、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丛枝菌根对刺槐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功能多样性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在造林年限上表现为对较短树龄刺槐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在造林措施上对刺槐次生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作用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74.
一株具有农药降解潜能的鞘氨醇单胞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菌株培养、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1株具有农药降解潜能的鞘氨醇单胞菌XJ进行鉴定。[结果]XJ菌株在LB和MAC培养基上的生长、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酶和TSI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对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95种供试碳源,XJ不能利用的碳源有37种(包括多羟醇和菊糖),符合鞘氨醇单胞菌的生理生化鉴别特性;XJ菌株可扩增出1500bp左右的16S rRNA基因片段,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登陆号为AF331661(Sphingomonas yanoikuyae)的菌株最接近。[结论]供试菌株被鉴定为矢野口鞘氨醇单胞菌XJ菌株(S.yanoikuyaeXJ)。  相似文献   
75.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岩滩水库4个类型监测区水质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各监测区周年水质均为芋类。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是TN,TN 超标倍数(WTN)分析表明,在相同水质等级(芋类)内,汉达监测区水质最好,TN 超标倍数(WTN)值处于0.096~0.883 范围;江栋监测区水质最差,TN 超标倍数(WTN)值处于0.557~1.358 范围。水质周年变化与大水面养殖状况关系密切,建议在大水面开展鱼类养殖、促进库区移民增收的同时,充分保护养殖水域环境,提高大水面资源综合、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6.
土壤微生物BIOLOG分析中特征碳源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BIOLOG ECO微孔板分析施人不同堆肥后,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防治土传病害功能变化的碳源,结合3种数学分析方法对移栽后13、33、55d的土壤进行分析,共选出10种特征碳源,分别是吐温80、D-木糖、苯乙基胺、腐胺、α-D-乳糖、β-甲基-D-葡萄糖苷、γ-羟基丁酸、α-丁酮酸、L-苯基丙氨酸和L-苏氨酸.利用31种特征碳源作主成分分析图,结果表明:PCA图中各处理点的分布情况较相似,能较好地反映发病情况,且特征碳源能更敏感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31种碳源相比,利用特征碳源的聚类图能更合理地将各处理按发病情况归类.  相似文献   
77.
胡椒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严重威胁中国胡椒优势种植区可持续发展,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失衡是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胡椒连作障碍与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胡椒连作障碍形成的微生物机理,本文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了海南万宁8、18和28 a 3种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不同园块之间稳定并达到最大的平均吸光度值(AWCD)呈明显下降趋势;香农指数、香农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亦随种植年限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年限增加出现了2次明显变化,第1次群落结构变化发生在8~18 a阶段,主要与酚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利用微生物大幅减少有关,第2次则发生在18~28 a阶段,与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相关利用微生物减少有关。因此,胡椒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是胡椒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