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6篇
  17篇
综合类   286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2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拮抗细菌B9对灰霉病菌的影响及在番茄叶表的定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抑菌圈法及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拮抗细菌B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受到其明显抑制,发酵原液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B9菌株在番茄叶表的定殖试验表明,拮抗细菌喷施于番茄叶表3d内,拮抗细菌的定殖数量较高且数量基本稳定,然后定殖数量逐渐下降,可维持20d左右。温度及接种灰霉病菌对定殖都有影响,在温度28℃左右先接种拮抗细菌1d后再接种灰霉病菌的情况下,拮抗细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数量最多,定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2.
深绿木霉紫外光诱导耐低温突变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紫外光诱变处理获得一种耐低温(10℃)的深绿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突变菌株Tuv-1。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连续转接培养5次,具有稳定遗传性。低温下与亲本菌株相比,Tuv-1菌丝生长速率大,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3.
重寄生放线菌F46和PR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sp.)和PR(Streptomyces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检可以观察到F46和PR在灰葡萄孢菌丝上产生附着胞、缠绕靶标菌丝,使靶标菌丝畸形等现象;诱发接种后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苹果、草莓、番茄采后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低温下的防效优于高温,提前诱发接种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74.
对采自宁夏14个市县的170份土样及其它材料进行分离,得到96株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9种木霉菌以及2种未知名菌种,它们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黄绿木霉(T.aureoviride)、深绿木霉(T.atroviride)、钩状木霉(T.hamatum)以及T.sp1和T.sp2。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1种木霉菌种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前四种木霉菌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对峙培养中对葡萄灰霉菌的拮抗系数为Ⅰ ̄Ⅱ,抑菌率达61.8% ̄77.6%。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霉菌或缠绕或穿入葡萄灰霉菌菌丝生长,并发生菌丝断裂、消解以及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75.
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相关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灰霉病菌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介绍了国内外用于防治灰霉病菌的几类主要微生物;阐述了灰霉病生物防治的主要机理;讨论了目前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应用前景作了评述,认为生物防治在未来作物灰霉病的防治和人类安全问题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灰霉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山西各地数十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对多菌灵的抗性进行了监测。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_(50)值为0.0428μg·mL~(-1),EC_(90)值为0.1280μg·mL~(-1);中抗菌株的平均EC_(50)值为11.2415μg·mL~(-1),EC_(90)值为128.4351μg·mL~(-1),中度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262.7倍;由于大多数高抗菌株的抗性太高,无法测得其EC_(50)值,但实验表明,EC_(50)值均大于50μg·mL~(-1),且大部分高抗菌EC_(50)值大于100甚至500μg·mL~(-1),即抗性倍数在1000倍以上。山西各地灰霉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均较为严重,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6%、87.2%、93.5%和100%,除晋北高抗菌株频率较低外(33.3%),其它地区高抗频率均在50%以上。从各地区的抗性情况看,晋南和晋东南较重,晋中和晋北相对则较轻。  相似文献   
77.
以培养滤液对种子幼根幼芽生长的抑制率为指标,测定培养滤液对小麦、玉米、棉花种子发芽的安全性;以叶面喷施后测定幼苗高度抑制率的方法,探讨培养滤液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安全性;以收获作物的株高、颗粒数、千粒重及穗重等为指标,测定培养滤液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20倍的培养滤液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幼苗生长几乎无影响;将培养滤液浓缩12倍,在小麦和玉米一芯一叶期叶面喷施,收获前小麦和玉米的结穗大小和籽粒饱满程度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灰葡萄孢发酵也可以作为小麦和玉米的苗后除草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8.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对抗性突变株的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1-1与CF1-2对速克灵抗性程度高,抗性水平与敏感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484.6倍和911.0倍。抗性菌株在无速克灵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敏感菌株弱,产孢量也明显少于敏感菌株;但其引起草莓离体叶片发病较敏感菌株重,病斑大且边缘颜色深;薄片黄瓜测定结果也表明,在无速克灵的情况下,敏感菌株CF1引起发病较重;而在有药条件下CF1受到一定抑制,但抗性菌株仍能致黄瓜片发病。将抗性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对速克灵的抗性仍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79.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ici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iron sulfate use leading to optimal inhib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ngal pathogens. Assays have been focused on fungal species inducing severe grapevine diseases. FeSO4 directly inhibited the in vitro mycelial growth of Botrytis cinerea, Eutypa lata, 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 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 Diplodia seriata, and Neofusicoccum parvum with variable efficiency in the range of 0.5–10 mM. The development was always completely inhibited at 20 mM. This inhibitory effect was greatly increased at acidic pH values. The anionic moiety of the molecule was of importance since bromide, chloride and sulfate were highly active, whereas acetate and oxalate showed a small effect.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on E. lata and B. cinerea showed that a treatment with FeSO4 induced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hyphal organization leading to cell death. No toxicity was observed on grapevine leaves following repeated FeSO4 sprays in the antifungal concentration range. Therefore, FeSO4 may be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place the long-term pollutant use of CuSO4 as an antifungal agent, with the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iron being an important plant micronutrient.  相似文献   
80.
王向阳  吕丽  施青红  项链 《北方园艺》2011,(15):185-188
以红提葡萄为试验材料,分离出葡萄灰霉病菌种,选择酒精、桂醛、戊二醛、稳定态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酸性电位水、臭氧等方法进行处理.食品添加剂均在国家允许的最大浓度范围内使用,研究其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以获取采后安全、有效的葡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3 μL/L的桂醛对培养基中和菌液中的葡萄灰霉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茵率分别为99.09%和99.10%;其次是臭氧,抑茵率分别为72.73%和97.91%.桂醛处理最佳时间为15 min以上,臭氧杀菌最佳时间为10 min以上.与对照相比,2种处理在新鲜葡萄上使用均能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直径.其中臭氧抑菌效果好于桂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