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853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21篇
  93篇
综合类   730篇
农作物   36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林分老化、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舒城县油茶低产林的原因,并提出了低产林改造技术,以促进该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采用秸秆和黑地膜2种材料,研究了覆盖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覆草在低温季节(1~6月和10~12月),林地温度比对照均表现出高0.02~1.03℃;在高温季节(7~9月)覆草处理比对照低0.1~0.5℃,覆膜表现出稍高,但8月最高气温时还是比对照低;在林地温度日变化中,覆膜和覆草也表现出与季节变化相似的结果;覆草和覆膜对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都在30%以上,平均值超过60%;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性,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覆盖能降低林地抚育管理费,减少林地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林地覆盖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以油茶籽粕正丁醇萃取物为原料,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将较强抑菌活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采用60%乙醇进行大孔树脂柱层析,然后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体积比分别为9∶1∶0.1、8∶2∶0.1、7∶3∶0.1进行正相硅胶梯度洗脱,以30%甲醇作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油茶籽粕正丁醇萃取物能分离出纯度非常高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4.
张眉  王厚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3):200-204
采用本量利法对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模式下油茶供给的数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Logistic模型对油茶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茶油价格预期、相关产品价格预期、是否获得补贴是影响农户油茶供给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水分胁迫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年生油茶优株闽43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得的土壤含水率作为不同处理组,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并作出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胁迫35 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16 mg·g-1和4.91 μg·g-1·min-1。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4 mmol·g-1、347.90 μg·g-1和0.261 μg·g-1。可溶性蛋白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5 d时降至最低值4.77 mg·g-1。综上所述,油茶苗在轻度胁迫时期(15~25 d)能够正常生长,中度胁迫时(25~45 d)出现抗逆机制,重度胁迫时(45~75 d)则发生枯萎直至死亡。持续干旱的油茶苗最好能够及时浇水,以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6.
油茶是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通过对江西省已筛选出的26个油茶无性系,采用仪器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油茶无性系脂肪酸成分和构成比例差异。茶油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用油,在所测试的26个品系中,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90.35%,其中平均油酸含量为81.73%;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9.43%。由色谱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品系间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系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该实验数据可以为油茶的品质选育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7.
稀土对茶园增产及品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常规分析方法、 生物痕量分析技术及酶活性检测等手段对茶园喷施稀土后的一些 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喷施稀土可明显提高叶绿素的含量, 有利于光合 作用; 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GDH)、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及肽酶(PTD)等 酶活性; 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 品质得分高于对照; 有利于  相似文献   
98.
油茶随机扩增多态DNA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油茶嫩叶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分别测试了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油茶RAPD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在25μlPCR反应体积中,含20ng模板DNA,2 5mmol·L-1MgCl2,0 2mmol·L-1dNTP,0 3μmol·L-1引物,1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80s;94℃变性60s,37℃退火90s,72℃延伸120s,反应4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99.
茶树品种与针形茶的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中叶种、浙江龙井种、南江大叶种为试材,研究了加工针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3品种均为针形茶适制品种。其中,四川中叶种的针形茶品质最好,龙井种次之,南江大叶种更次。其品质差异主要由品种鲜叶理化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0.
浙江省山茶花品种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清炮 《园艺学报》1992,19(1):7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