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SPEI的新疆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地区54个气象站1963—2012年的逐月气象资料,计算得到近50 a来新疆12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序列,并利用线性趋势、经验模态分解(EMD)及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对新疆近50 a干旱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以1987年为界,由普遍干旱期转型为相对湿润期,但近10 a又出现显著的变干趋势,预示着新疆有可能会重新进入干旱期。新疆干旱变化存在2、6、24 a左右的主要振荡周期以及3~4 a的次振荡周期,其中6 a振荡周期最为突出。EOF展开的第一模态反应的是西风系统控制下,新疆全区干旱变化的平均状态。EOF展开的第二模态则反映出由于天山山脉阻隔及地形差异,导致的南北疆干旱呈现反相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新疆近50 a干旱时空变化整体上存在一致性,局域上又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气温与降水变化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1年-2010年陕西及周边的42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陕西省29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内、年际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年气温大致存在三种主要的类型:南北差异型、地形影响型、正负相间型。南北差异型为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表现为温度受纬度变化的影响南部气温较高北部气温较低。2)陕西省年降水大致存在四种主要类型:南北递减型、延河南北反向型、东南-西北分布型、相间分布型。南北差异型为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表现为陕西北部降水较少,南部降水较多。3)陕西省气温空间场对应的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空间场对应的时间序列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内的波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区主要集中在辽北、辽中、辽西北部分地区的大、中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苏省1980-2009年常规气象台站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冬小麦春霜冻的致灾指标,同时运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冬小麦春霜冻的灾害风险指数,并用该指数分析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1980-1987年间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年总发生站次以6.11站次/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478<0.05)增加趋势,1988-2009年呈明显减小趋势,减幅为0.9站次/a(P=0.0063<0.01);各等级春霜冻害发生站次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2)江苏全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历年总发生站次有明显的22a、准11a、4a和2a周期;(3)重霜冻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淮北地区的沐阳县,轻、中春霜冻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苏北沿海的大丰市;(4)冬小麦春霜冻的高度风险区分布在苏北的新沂市、沭阳县、大丰市、如皋市和如东县;中度风险区分布在徐州(新沂除外)、连云港、宿迁(沭阳除外)、淮安、盐城(大丰除外)、扬州(高邮除外)、泰州(兴化除外)和南通(如皋、如东除外)等地区;低度风险区为整个苏南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市和高邮市。  相似文献   
15.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palmer drought indic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emplo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to drought indices includ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Palmer Hydrological Drought Index (PHDI), Palmer Moisture Anomaly (Z) Index (Z-Index), Weigh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WPDSI), and Water Deficit (P-PET) Index and to compare their resultant spatial patterns across Turkey. In this respect, the PDSI, PHDI, Z, WPDSI, Aridity Index (AI) and P-PET Index value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observed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lues of the 96 Turkish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or the 1929-2009 period, and gridded available water holding capacities (AWHC) in 1-m soil depth are extracted from the soil data sets of the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re (ORNL DAAC). By considering the strong match among the PDSI, PHDI, and WPDSI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patterns of the first EOFs (EOF1) with the highest eigenvalue, we suggest that using and applying one of these drought indices could be adequate for a drought analysis in Turke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evident that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from the EOF2, EOF3 and EOF4 loadings of the PHDI and WPDSI indices have a similar pattern across Turkey. Therefore, with respect to the geographical autocorrelation and magnitudes of the loading values, it is explained that the PDSI and WPDSI in particular could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physical process, and one may have a p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usage of a combination of PDSI, PHDI and Z-Index. Consequently, in a multi-purpose medium- and long-term drought management plan for Turkey or in any country having similar climatic and physi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using one of the three drought indices along with the Z-Index could be acceptable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日照时数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EOF经验正交分解法,对陕西省近50 a来四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50 a来,陕西省日照时数的下降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其中夏季减少趋势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春季和秋季变化表现为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四季日照时数的主要下降中心在延安地区中部和宝鸡地区西部,不同季节气候变异中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Metho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standard field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60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1-2000 by the utiliz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mainly distributes in eastern part of China;The 1st,2nd and 3rd EOF mod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a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ports about three rainfall patterns from analysis on the percentage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of summer.[Conclusion] There exist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的多年平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温度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年温度和降水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全省一致性气候特征,但也存在着东西、南北间的差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高气温极值出现在辽西,最低气温极值出现在辽东,两者的变化趋势存在非对称性,冬季增温最强,秋季最弱。全省各地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几乎以相等间距递减分布。对各特征向量进行时间系数分析发现,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呈总体上升趋势,降水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表明辽宁省气候大体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1961—2011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发现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多年月平均OLR资料的EOF分析发现,OLR与气旋频数成较好的负相关。再选取2004年为个例,通过对OLR作EOF分析和200 hPa速度势的距平合成分析来研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45 d的低频振荡非常活跃;气旋源地与振荡中心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2-2013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数据分析了舟山海域夏季上升流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同时期的海面风场数据探讨了风对该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对多年夏季月平均的SST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结果表明,7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1.66%、16.55%,8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03%和7.30%,并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舟山近海海域的上升流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相关分析显示,经向风速和SST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夏季盛行的西南风有利于上升流的发展。并且,艾克曼(Ekman)体积输运计算结果表明,舟山海域7、8月份风生上升流的量级分别为3.0×10~(-5)m/s和1.5×10~(-5)m/s,7月上升流显著强于8月,这与8月份观测到的海表显著低温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