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林业   724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49篇
  681篇
综合类   2793篇
农作物   143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 670.37亿元上涨至4 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 353.82亿元上涨至1 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2.
以希拉穆仁草原建群种羊草(Leymuschinensi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nevski)及其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C、N、P质量分数,并计算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建群种养分限制格局及养分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①植物叶片的C、N、P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98.74、24.41、1.55 g/kg,枯落物的为362.53、14.79、1.17 g/kg,3种植物叶片的C、N、P质量分数与其枯落物的差异显著(P<0.05)。②植物在枯落之前会将养分转移,防止养分的流失,N、P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范围分别在13.51%~77.49%、2.65%~49.51%,N的回流率大于P,进而使其具备了较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③3种植物叶片的N/P、C/N、C/P变化范围分别在11.81~21.70、15.76~16.59、195.47~273.37,枯落物的变化范围分别在7.72~17.05、17.71~64.46、215.43~487.46,3种植物叶片与枯落物的N/P、C/P差异显著(P<0.05)。④植物叶片N/P均值为16.95,枯落物N/P均值为12.31,说明植物的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提供草地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83.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oncept,this study first interpreted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com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oncept and small town planning.Second,it expounded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natural resources,economic development,landscape system,social humanities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small towns.According to the study,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cept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ecology first",practice "multiple compliance",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lanning,make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aspects of town scale,functional orientation,structural form,road traffic,landscape style and features,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and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lanning.Finally,summary and outlook was made,hoping that the study will be of reference value and guidance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宜春市红壤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宜春市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通过发展特色立体农业体系,突显微生物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莹  张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2-1694,175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笔者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进行了确定,然后对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阐述和评价,最后对其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原荣  朱晓媚  吴安湘  周青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12-1213,1219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2004年桂林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桂林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93 484 hm2,面临的生态压力低于全国和世界水平,资源环境形势较为乐观.但是,桂林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199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1.16倍,在全国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桂林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措施,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87.
魏波  张建新  吴绍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47-5849
借鉴了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对农用地的生态价值、价值评估作了简要介绍。以宜兴市农用地作为实例研究,运用植被第一性生产力的Miami模型计算了农用地净第一性产量,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了固定CO2释放O2的量。最后,采用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工业制氧法对宜兴农用地固定CO2释放O2生态价值进行评估,宜兴市农用地系统固定CO2释放O2生态价值评估结果为102 951.29万元/a。  相似文献   
88.
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10-6712
通过评估与核算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为24.688 9×108元(不包括森林的游憩类价值),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游憩类生态资产总价值为58.7×108元。  相似文献   
89.
生态修复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48-8949
以辽宁省某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为对象,介绍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指出在我国依靠生态修复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以具有西南土石山区典型特点的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等现代科学技术,对重庆市璧山小流域进行了生态修复监测研究。经过3年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结果显示,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提高、植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泥沙量和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修复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对影响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因子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年限、人口环境容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璧山小流域最适合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近自然式生态修复,修复年限越长、人口环境容量越小,修复成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