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445篇
  336篇
综合类   669篇
农作物   16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伊犁察南灌区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与运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伊犁河谷察南灌区为研究区,运用磁感式电导率快速获取技术及室内分析相结合手段,通过构建盐分解译模型,获取2015年及2016年秋季0~30 cm、30~60 cm、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对土壤各土层进行了盐渍化分级统计和半方差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对研究区高程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调查河流影响范围对河流进行缓冲区分析。旨在构建适用于研究区及同类型灌区磁感式盐渍土地快速精量诊断评估与利用规划技术体系,了解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农田土盐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土盐时空运移机理进行研究。初步研究表明,相比于2015年秋季,2016年秋季研究区非盐化土面积显著减小,中度盐化土面积显著增加,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呈现向中度盐化土演变的趋势;研究区土壤盐分呈现向中部及东部区域运移的趋势,盐化土面积增加,且盐分含量均值增大;另外,在空间大尺度范围上,河流是影响土盐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局域小尺度范围内,地势是影响土盐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索灌水均匀系数与灌水量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滴灌灌水均匀系数,本研究设置65%、75%和85%3个灌水均匀度水平, 190 mm、220 mm和250 mm 3个灌水量水平,测量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及番茄产量,计算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和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灌水均匀系数为65%~85%时,土壤水分均匀系数均值(82.57%~93.76%)接近或高于设置的滴灌灌水均匀系数的最大值(85%)。滴灌灌水均匀系数对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影响权重最大,灌水量、灌水均匀系数、土壤初始含水率均值3个影响因素与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均值之间呈线性关系(P0.05),决定系数为0.918。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比重60%,灌水量低于15mm时,灌水均匀系数与灌水量二者的交互作用与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为显著线性关系(P0.05),其他情况下均无显著性关系。灌水量对产量为显著影响(P0.05),灌水均匀系数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无显著影响,考虑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220 mm、灌水均匀系数75%组合为最优组合。因此在西北地区,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建议下调现行滴灌灌水均匀系数标准。  相似文献   
113.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碱化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寻找合理高效的增碳方式,降低碱化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轻度、中度盐碱土为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生物炭(BC)添加、羊粪(GM)添加,对照(CK)3个处理,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后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CK相比,轻度碱化土壤BC、GM处理土壤DOC含量分别增加3.28%,20.66%,SOC含量增加5.40%,10.30%,中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下可溶性碳增加41.32%,74.10%,土壤SOC含量增加60.24%,79.16%;(2)轻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土壤DOC含量与SOC含量呈负相关,中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下呈正相关;(3)盐碱土壤SOC、DOC含量主要与土壤pH、电导率的变化有关;BC处理较GM处理相比土壤电导率低约1.93%~29.15%,而GM处理土壤pH、碱化度比BC处理低0.31%~1.53%,7.10%~24.63%。总体来看,有机物料添加后均能使土壤中SOC、DOC含量提高,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碱化程度,且羊粪添加较生物炭略好,因此羊粪添加对河套灌区碱化土壤碳含量的提高比生物炭添加更有效,土壤改良效果更好,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4.
青海土壤资源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省土壤资源概况,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类型组合以及改良利用方向措施不同,将青海省土壤划分区域,并提出改良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15.
不同水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07/2008年度在北京市昌平区进行,采用5因子4水平的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有机肥和灌水量的组合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灌水钾肥有机肥磷肥,同时存在交互作用;水分和产量成较好的正相关,有机肥对产量的提高虽然不如氮肥、钾肥和灌水,但是对产量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各种组合中,以施氮量为75kg.hm-2配合12000kg.hm-2的有机肥、75kg.hm-2的磷肥、150kg.hm-2的钾肥以及3000kg.hm-2灌水量处理的产量较高,为本年度最佳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16.
三峡库区库岸带开发中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星一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151-153,171
三峡库区库岸带人口密集,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工业基础遭到破坏,单纯发展一、二产业,投入比较大,且生态效益得不到保障.本文针对三峡库区库岸带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库岸带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7.
五味子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及其分析方法标准,对吉林博维五味子GAP种植基地规划区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水质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博维五味子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质量标准达到GB 3095-1996的2级标准,土壤环境达到GB 15618-1995的1级标准,水资源达到GB 5084-92的1类标准.吉林博维五味子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8.
朱创鑫  肖清华  张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40-11541
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特殊,耕作农业以引水灌溉为主。长时期的引水灌溉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由此引发了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使地表土壤盐渍严重。以民和地区,尤其是区内生态地质问题严重的黑方台为例,论述了黄土高原农业灌溉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从治水入手,改进灌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并配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改善农业地质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9.
关中地区两种不同农业管理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不同土壤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和NIKON NISBR2.2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灌溉和非灌溉土壤均具有Ap1-Ap2-BC剖面构型, 但前者分异更明显;粗颗粒矿物组合均以石英和长石占绝对优势;与非灌溉土壤相比, 灌溉土壤Ap1和Ap2层中颗粒的长度、等圆直径、周长、面积、圆度、C/F(10μm)值降低的程度更大,残积粘土数量更多且出现一定数量的淀积粘土,孔隙形态更规则和孔壁更光滑。【结论】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剖面分异和微形态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可增强风化强度,使颗粒形态细化和园化程度增强,残积粘土数量显著增加且可出现淀积粘土,但对粗颗粒主要矿物组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0.
唐凌 《古今农业》2008,(3):63-67
本文依据调查及文献资料,认为广西龙州县上龙乡更贵山水渠是目前所知的中越边境壮族地区早期修筑的水利工程之一,立于其旁记载着该工程修筑经过的摩崖碑刻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该水利工程对中越边境地区壮族民众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修筑者坚强的意志,有助于人们认识明朝时期壮族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官绅阶层和政府在聚合力量、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政府在保护农业文明遗产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