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9篇
  963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The problem of gully erosion is very severe in the riparian areas of the alluvial deep soil region in Ind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ve progressed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 in social needs. The earlier strategy of maintenance of law and order has changed to one of reclam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riparian areas.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the ravines has been adopted for development of food security, eco‐restor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ase studies on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watersheds projects initiated in the mid‐1980s revealed the scope for bringing increased prosperity through crop diversification and eco‐restor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erosion process, new concepts of management zones and improved conservation and reclamation practic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sociological factors have been rationally analysed, as they applied to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the ravines. A new paradigm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by group ac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ways of combating the ravine problem and enhancing the productivity of ravine‐degraded lands were made on rational process‐based approach, there is scope for it to be implemented in other countries with similar land and socio‐economic situation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62.
2009年5月、7月和9月对小江流域消落区5个断面土壤重金属的监测结果表明,Cu、Zn、Pb、Cd、Fe和Mn浓度均值分别为28.41、90.54、16.94、1.46、5.053×104和554.04mg/kg。随海拔高程升高,各重金属浓度均值在高程160m处最小、170m处增加;流域沿程在养鹿段减少,高阳和黄石段增加,在双江段又减少;随时间变化,7月增加、9月减少。Zn和Cu、Fe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b和Cd、Fe,Cu和Fe、Pb呈较显著正相关性;pH和Mn呈正相关,与其他5种重金属呈负相关,与Fe  相似文献   
963.
流域景观异质性及森林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流域景观异质性的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 对景观异质性的成因及流域景观的组分进行了综述, 提出流域景观异质性的研究重点在于嵌套流域的尺度转换。当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景观生态研究, 遥感的重点在于解译分类, 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空间分析功能提供了景观异质性和动态模拟研究的新途径。景观动态研究的主要途径是模型模拟, 文中对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对象的异质种群模型、林窗模型和空间直观景观模型进行了评述, 指出景观动态模拟重点在于参数化过程中类型变量的判别根据, 今后森林动态模型发展需要对空间属性和过程变化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964.
根据1981~2004年连续24a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上游迎河小流域的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及降雨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迎河小流域降雨、径流的年际变异程度均较大,离差系数分别为0.28和0.45,显示出区域旱涝灾害出现机率大;降雨年内分配集中,汛期降雨量占年雨量82.1%;典型年份雨次的分析表明,流域次降雨雨型以均匀型为主;年降雨量同年径流量存在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可以用年降雨量对径流量进行预报;径流率与汛期雨量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65.
水土保持区划历经70年发展日趋成熟,明确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方向,但却难以直接指导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故本研究提出在小流域(50 km2)尺度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水土流失敏感性、土壤侵蚀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并且针对目前应用于分区的方法众多,其分区效果有待评价的问题。以江西省宁都县小洋小流域为例,使用三种聚类评价指标对三种常用聚类算法所得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k-means算法最适用于小洋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探讨了复杂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意见,为小流域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966.
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针对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单一的现象,探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以获得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以江苏省丹阳市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将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景观、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理念,并界定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相关概念。[结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和生态旅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967.
根据纸坊沟小流域1955—2002年降水、径流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法对降雨及径流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凸显单一峰值;降水在年际上呈平水年—干旱年—平水年(较丰水年)周期性变化;流域月径流变化基本与月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吻合,在同一周期中径流量峰值推后于降水量峰值一个时段,流域径流年变化幅度很大;径流深在季节分配上也有很大差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占年总值的86.2%,而春、冬季仅占13.8%;径流距平值变化无论是季节上还是月度上均呈下降趋势;当年降水量增加或减小10%,20%,30%时,年径流深表现出分别增加或减少23.29%,46.59%,69.88%的正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域治理程度的提高,流域径流量和径流深相应减小,径流深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68.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流域植被覆盖分形维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量化和表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复杂性是研究植被与地表物质迁移关系的重要问题。为研究植被覆盖分形维数的表征特点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分形布朗运动理论,结合像元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空间分布,提出并计算了植被覆盖分形布朗运动(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FBM)分形维数。结果显示,流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可用分形维数表征,其值在2.5~3之间,越接近2.5,表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越复杂。植被覆盖FBM分形维数与流域内均值化NDVI值和NDVI值的变异系数无直接关系,与单位面积不同NDVI值的像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6,P0.01)。植被覆盖FBM分形维数具有尺度效应,随流域面积增大而增大,到一定尺度后趋于平稳。流域植被覆盖FBM分形维数能够克服NDVI像元点奇异值等对植被空间分布量化表征计算的干扰,相对传统表征植被覆盖的指数,其在水文、土壤侵蚀等模型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69.
新立小流域侵蚀地带动态仿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立小流域景观生态设计基础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综合治理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70.
李博 《水土保持研究》1998,5(3):40-42,55
随着小流域治理与开发一体化的推进.小流域经济推向了市场,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群众关注的中心由解决温饱到致富达小康。以乌盟永定河流域重点治理两期成效及治理特点为例,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探讨治理开发小流域,发展小流域经济的途径和方法,以阐明发展小流域经济是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