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4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1339篇
林业   1195篇
农学   3118篇
基础科学   120篇
  1816篇
综合类   8673篇
农作物   2001篇
水产渔业   328篇
畜牧兽医   976篇
园艺   1212篇
植物保护   61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788篇
  2015年   634篇
  2014年   731篇
  2013年   1149篇
  2012年   1580篇
  2011年   1527篇
  2010年   1178篇
  2009年   1269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基于K_means硬聚类算法的葡萄病害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为了提高植物病害图像的分割精度与效果,根据植物病害症状及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K_means硬聚类算法(HCM)的葡萄病害彩色图像非监督性分割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在L*a*b*颜色空间模式下利用ab二维数据空间的颜色差异,以平方欧式距离作为像素间的相似度距离、以均方差作为聚类准则函数对颜色进行二分类聚类,并通过数学形态学运算对聚类结果进行校正。利用该方法对3种葡萄病害彩色图像进行分割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将病斑区域从彩色图像中分割出来,对葡萄病害彩色图像的分割处理比较理想,鲁棒性好,分割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2.
小麦籽粒胚乳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特征,选用4个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普通六倍体小麦新春24、E28(高淀粉含量组)和宁春16、安农9912(低淀粉含量组)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其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 SBE)、淀粉去分支酶(DBE)基因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9个基因在不同淀粉含量的4个供试品种花后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花后6d这些基因开始表达,在灌浆的中期(花后12~18d不等)有表达的小高峰,但在不同时期,2个高淀粉含量的品种中各种酶活性及其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比2个低淀粉含量的品种相对较高;这些基因表达谱与酶活性相关分析显示, 除GBSS外其他几种淀粉合成酶基因均与相应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且GBSS酶活性到达峰值时间稍迟于DBE、SSS、SBE等酶,说明DBE、SSS、SBE基因可能主要通过转录水平来控制籽粒淀粉的合成,而GBSS基因可能主要通过转录后水平来控制籽粒淀粉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3.
植物防御素是植物免疫系统的一员,具有防御病原菌侵染植物的功能。本文采用RACE法成功地克隆花生防御素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蛋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ACE方法克隆花生防御素基因(AhORRP),得到的cDNA全长为585bp,含一个225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75个氨基酸;经同源分析,花生防御素蛋白与其它物种具有33%~70%的同源性。原核表达获得大小约28kD AhDRRP融合蛋白。该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的获取为花生防御素功能鉴定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4.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西洋梨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了探索西洋梨采后的常温保鲜方法,以“早红考密斯”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西洋梨果实在20℃条件下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贮藏条件下,1-MCP处理能明显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色度的改变;抑制果实乙烯的合成,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推迟乙烯、呼吸峰出现,并降低峰值。1-MCP处理与对照相比,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高峰推迟6 d出现,同时降低了峰值,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高峰分别仅为对照的69.6%和79.8%;1-MCP处理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快速上升;在贮藏12 d时,果实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 144.7%、113.5%、141.4%;另外,1-MCP还可以抑制果实的腐烂,降低果实腐烂率。因此,1-MCP处理可抑制西洋梨货架期的后熟衰老进程,有利于保持果实品质,提高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95.
摘要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基因库中686份样品所代表的190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并且形成核心种质的EST—SSR指纹图谱库。结果表明利用4组鉴定白菜品种的EST—SSR的特异性标记组合,获得近158个EST—SSR多态的标记,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基因库中686份样品所代表的190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了分析数据。形成的核心种质包括168份样品,占库存资源的8.8%,它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保持了原群体的100%。所构建的核心种质涵盖了原资源的绝大部分区域来源的品种,包含了早、中、晚熟品种中所有典型的大白菜类型和其相关的特征特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的EST—SSR指纹图谱库中,每一份样品的指纹都是唯一的,为登记、评价、整理、分发、繁殖等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和育种者对其材料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EST-SSR标记组合是构建中国大白菜核心种质及其指纹图谱的经济、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6.
黄土高原刺槐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树龄刺槐纯林林地和撂荒地作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刺槐树龄增加无明确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和交换性镁含量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按幂函数衰减,有效磷含量有递减趋势,土壤全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土壤pH随深度呈波动性变化;与撂荒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21.6%~96.8%,34.3%~160.1%,191.5%~238.4%,2.1%~24.1%,19.82%~92.71%,64.2%~80.0%,25.0%~46.5%和67.2%~89.5%,表明刺槐林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7.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iron oxide (Fe2O3) and zinc oxide (ZnO) on two wheat genotypes (Kavir and Tajan) at three levels (0, 75, and 150 mM sodium chloride (NaCl)) of salinity. Spray treatments included two forms of normal and nanoparticles of Fe2O3 and ZnO, a mixture of nanoparticles of Fe2O3 and ZnO (2 g L?1) and a non-spray treatment. The pot experiment was arranged as factorial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Two forms of Fe2O3 and ZnO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plant height, leaf area, shoot dry weigh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ron (Fe) and zinc (Zn) in comparison with non-spray treatment. The highest plant height and leaf Fe concentration belonged to Fe2O3 nanoparticles;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e spray of nanoparticles may not be superior compared with normal forms in alleviation of salinity impacts.  相似文献   
198.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ugar beet genotypes (Beta vulgaris L.). Therefore, a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Peshawar, Pakistan, during the winters in 2012–2013.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split plots, having three replications. Fertilizer treatments (control, composted manure Higo Organic Plus at 5 t ha?1, Maxicrop Sea Gold seaweed extract at 5 L ha?1, farm yard manure at 10 t ha?1, inorganic nitrogen–phosphorus (NP) at 90:60 kg ha?1, NP at 120:90 kg ha?1 and NP at 150:120 kg ha?1) were allotted to main plots, while genotypes (Sandrina, Serenada and Kawe Terma) were allotted to the sub-plots. Plots tre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P at 120:90 kg ha?1 produced the highest beet yield (76.4 t ha?1) and sugar yield (11.1 t ha?1), and had the second highest polarizable sugar content (14.52%) and more economic return (Rs. 553,000 per hectare) as compared to control plots. Sugar beet genotype Serenada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eet yield (55.5 t ha?1) and sugar yield (7.9 t ha?1) and a higher economic return (Rs. 380,000 per hectare)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Sugar beet genotype Serenada supplied with NP at 120:90 kg ha?1is recommended for the general cultivation in the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of Peshawar valley.  相似文献   
199.
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对长期连作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枸杞自身种植特点和道地产区土地资源限制,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宁夏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问题。前期研究表明,连作能够显著影响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但就连作对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作对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连作显著促进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丰度。但连作对真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细菌,导致细菌/真菌比例失衡,使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偏向于真菌型。对测序结果的分析发现,所测定样地中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及球囊菌门,其中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样地显著降低,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增加(P0.05)。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也证实连作显著抑制再植枸杞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P0.05)。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而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则是解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这些结果说明长期施用化肥可能是改变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枸杞-真菌互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为理解枸杞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0.
以一株分离自健康、高产辣椒根际土壤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M2为供试菌株,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的手段,对木霉菌M2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将木霉菌M2进行固体发酵制得孢子粉,研究其在温室条件下是否对小白菜的生长具有促生能力。结果表明:菌株M2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土壤接种M2孢子粉对小白菜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且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可食用叶片数,其中接种5.0×10~9cfu的M2孢子粉处理的鲜重、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0.26%、20.08%;接种5.0×10~8cfu的M2孢子粉处理鲜重、干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8.33%、12.46%。这说明哈茨木霉M2菌株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