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16篇
  免费   3369篇
  国内免费   6803篇
林业   6071篇
农学   6287篇
基础科学   2134篇
  10165篇
综合类   29353篇
农作物   4260篇
水产渔业   3576篇
畜牧兽医   7300篇
园艺   2564篇
植物保护   3778篇
  2024年   255篇
  2023年   930篇
  2022年   1696篇
  2021年   1989篇
  2020年   2035篇
  2019年   2430篇
  2018年   1634篇
  2017年   2738篇
  2016年   3404篇
  2015年   2997篇
  2014年   2868篇
  2013年   3708篇
  2012年   5117篇
  2011年   5154篇
  2010年   4077篇
  2009年   3964篇
  2008年   3919篇
  2007年   4602篇
  2006年   3904篇
  2005年   2987篇
  2004年   2406篇
  2003年   1757篇
  2002年   1379篇
  2001年   1258篇
  2000年   1132篇
  1999年   917篇
  1998年   769篇
  1997年   687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676篇
  1994年   579篇
  1993年   559篇
  1992年   504篇
  1991年   427篇
  1990年   391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224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结果表明,由性状果实最大周长,果实体积,门茄显蕾期,单株产量等性状构成的选择指数较好;进一步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认为,应用选择指数时应注意果实体积这个性状,单株产量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性状,门茄显蕾期是一个限制性因子。应用选择指数对品种评价结果认为,早熟性较好的品种有:天津早茄、西安绿茄、二民、七叶茄、白线茄和汉中荷包。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从生化角度研究了F型(形成子实体)和N型(不形成子实体)两类香菇菌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菇的整个生长过程中,F型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N型菌株,尤其在形成子实体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均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是一致的,同时F型菌株对培养基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高于N型菌株,说明在形成子实体的过程中,F型菌株具有比N型菌株相对更强的生化代谢能力;各种与物质降解有关酶的代谢活动在某些环节上受阻或不能有效地表达是N型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3.
大豆叶面积变化对田间微气象条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1977~1981年和1987~1989年,分别在绥化、哈尔滨和合江地区的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发现大豆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可造成不同的田间微气象环境条件,叶面积指数6左右时,植株似倒非倒,株间采光量和CO_2分布较为合理,光合效率高,大豆单株生育良好,群体产量高;在生产上可依据当地土地条件、施肥水平、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方式用叶面积动态变化方程式计算出适宜的密度,以使大豆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保持在6左右,创造较理想的田间微气象效应。  相似文献   
124.
新疆森工企业是新疆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森工技术进步率是全面考核林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新疆森工统计资料,首次采用增长速度方程、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总因子生产率指数三种模型测算了新疆森工技术进步贡献份额(1981年到1986年)。结果表明,新疆森工年均技术进步率在0.5%~0.522%之间,技术进步对森工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在34%~36%之间。  相似文献   
125.
1989~1990年选用陆地棉(G.hirstum L.)北农1号品种和海岛棉(G.barbadenseL.)海7124品种为材料,对棉纤维发育后期的纤维素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棉纤维的发育 Mg~(2+),K~+-ATP 酶活性逐渐下降。②Mg~(2+),K~+-ATP 酶活性的最适 pH 值为6.5。Mg~(2+),K~+ATP 酶活性随[Mg~(2+)],[K~+]和[NADH]/[NAD~+]的增大而变大。③Mg~(2+),K~+ATP 酶活性变化与还原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1~*),与纤维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0~(**))。④Mg~(2+),K~+-ATP 酶参与了纤维素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6.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127.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s of 1992–93 and 1993–94 at An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YM, nitrogen and source of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mustard [ Brassica juncea (L.) Czernj & Cosson].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leaf area index (LAI), crop growth rate (CGR),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seed yield. The direct effect of farmyard manure (FYM) was conspicuous in improving the growth of mustard. FYM application at 10 tonnes ha−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AI, CGR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at almost all the stages during first year study (1992–93) and in pooled analysis. Similarly,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stered maximum LAI, CGR at 75 kg level and RGR and NAR at 50 kg level at almost all the during both years. Sulphur carrying source (Ammonium sulphate plus single super phosphate) increased all stages growth characters. Maximum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and seed yield were recorded with highest levels of FYM (20 tonnes ha−1), N (75 kg ha−1) and source having S. Seed yield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at all the stages.  相似文献   
128.
四川低山丘陵地区多年生冷季型优良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在四川省洪雅县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个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品种的生育状况、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原因紫花苜蓿和百脉根不能结实;白三叶品种Ladino和紫花苜蓿品种Amerigraze702的产草量最高,而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最高的是红三叶品种Cherokee;所引进的禾本科牧草中只有鸭茅品种Pennlate可以越夏.  相似文献   
129.
进一步探讨了制定科研评价体系的原则、方法等,并结合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一套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0.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project (CFFP), we investigated the vegetation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rom more than 6,105 sub-compartments in Liangcheng County, Inner Mongolia by using the Matlab,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method (HCM). The site conditions were classifi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FFP at this site comprises five site-type groups and 19 site types. A quantitative site classification system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5, 27(6)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