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9篇
  154篇
综合类   325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e extraction of earth alkaline and alkali metals (Ca, Mg, K, Na), heavy metals (Mn, Fe, Cu, Zn, Cd, Pb) and Al by 1 M NH4NO3 and 0.5 M NH4Cl was compared for soil samples (texture: silt loam, clay loam) with a wide range of pH(CaCl2) and organic carbon (OC) from a forest area in W Germany. For each of these elements, close and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could be observed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both methods in organic and mineral soil horizons. The contents of the base cations were almost convertible one‐to‐one. However, for all heavy metals NH4Cl extracted clearly larger amounts,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ir tendency to form soluble chloro complexes with chloride ions from the NH4Cl solution. This tendency is very distinct in the case of Cd, Pb, and Fe,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results of Mn and Zn. In the case of Cd and Mn, and to a lower degree also in the case of Pb, Fe, and Zn, the effect of the chloro complexes shows a significant pH dependency. Especially for Cd, but also for Pb, Fe, Mn, Zn, the agreement between both methods increased, when pH(CaCl2) values and/or contents of OC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comparison to NH4Cl, NH4NO3 proved to be chemically less reactive and, thu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xtraction of comparable fractions of mobile heavy metals. Since both methods lead to similar and closely correlated results with regard to base cations and Al, the use of NH4NO3 is also recommend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mobile/exchangeable alkali, earth alkaline, and Al ions in soils an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effective cation‐exchange capacity (CEC). Consequently, we suggest to determine the mobile/exchangeable fraction of all elements using the NH4NO3 method. Howeve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NH4NO3 method to other soils still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72.
以兼性景天酸代谢CAM植物霍山石斛为材料,研究了强光胁迫条件下,外源一氧化氮(NO)对霍山石斛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光胁迫下,0.1mmol/L硝普钠(SNP,NO供体)处理显著缓解强光对霍山石斛光合系统Ⅱ(PSⅡ)的抑制,霍山石斛PSⅡ荧光参数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L、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ΦNPQ下降缓慢,且非光化学猝灭系数ΦNO值较低,PSⅡ反应中心恢复较快,说明该处理缓解了光抑制的发生,保护了光合机构免受强光胁迫的伤害,而经0.5mmol/L SNP处理后,霍山石斛的Fv/Fm、ΦpsⅡ、qL、NPQ和ΦNPQ下降程度增加,ΦNO也较高,恢复较慢,表明该处理加剧了PSⅡ反应中心光抑制的发生。可见,高浓度(0.5mmol/L)SNP处理可加剧光抑制的发生,而低浓度(0.1mmol/L)SNP处理可缓解强光对石斛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73.
通过测定急性冰水应激时犬血清甲状腺激素、NO及Na、K、Cl离子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急性冰水应激对犬体内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状态及电解质平衡的影响。试验选取8只成年杂种犬,保定躯干浸于冰水混合物中(0~4)℃,使其进行冰水浴30 min。分别于处理前0.5 h(-0.5 h)及处理后0、0.5、1、3、7 h进行桡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后测定其甲状腺激素(T3、T4)、一氧化氮(NO)及Na^+、K^+、Cl^-的含量。结果表明:与-0.5 h(处理前)相比,处理后各时间点犬血清T3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0.5 h及0、3、7 h相比,血清T4含量在0.5 h时显著降低(P<0.05);血清NO含量在处理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处理前0.5 h(P<0.05),且1、3、7 h显著高于0、0.5 h(P<0.05);与-0.5 h相比,处理后3 h血清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K^+含量处理后0 h显著高于1、3、7 h(P<0.05),血清Cl^-含量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急性短期冰水应激会扰乱机体的能量代谢状态、降低T4含量,同时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使NO含量大量升高;引起血清Na、K离子平衡紊乱、含量升高,提示临床上人或动物发生冰水应激时应及时纠正机体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 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4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 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
蔬菜保护地土壤硝酸盐积累及盐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天津市部分区县菜田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内0~20cm、20~40cm土壤NO-3含量与全盐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露地0~20cm土壤两者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0~40cm土壤的相关性极差。从定点观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春季露地表层土壤(0~3cm)的全盐量明显高于大棚土壤,其它土层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6.
不同水稻品种对NO-3 同化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 4个品种水稻 (汕优 63、扬稻 6号、泗优 917、农垦 57) 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GSA)。结果表明, 1mmol·L-1 NH 4 培养下, 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 1mmol·L-1 NO-3 培养 28d后, 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 其中, 扬稻 6号生长最优, 农垦 57最差; 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 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 58 7%, GSA高出 34 6%, 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 3 2倍, 说明籼稻对NO-3 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77.
罗氏沼虾育苗水质变动因子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罗氏沼虾育苗生产操作流程,作者研究了育苗池中三态氮、COD 及pH 等水质变化状况,其特点是这些化学指标无明显的昼夜变化,但NH3-N、NO2- -N 含量较高,并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COD 含量较为稳定。从育苗安全性需要出发,还研究了育苗水的预处理模式以及投饵、换水、施药对育苗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河口天然水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作为常规在操作管理上坚持每天彻底排污、适时适量换水、合理用药能有效控制育苗水的水质状况,即使采取高密度( Z1:22万尾/m 2)育苗也能获得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78.
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2O和N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紫色土施肥方式与养分循环长期试验平台(2002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排放的野外原位观测试验。长期施肥方式包括单施氮肥(N)、传统猪厩肥(OM)、常规氮磷钾肥(NPK)、猪厩肥配施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肥(RSDNPK)等5种,氮肥用量相同[小麦季130 kg(N)×hm~(-2),玉米季150 kg(N)×hm~(-2)],不施肥对照(CK)用于计算排放系数,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N_2O和NO排放的影响,以期探寻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协同减排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所有施肥方式下紫色土N_2O和NO排放速率波动幅度大,且均在施肥初期出现峰值;强降雨激发N_2O排放,但对NO排放无明显影响。在整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N、OM、NPK、OMNPK和RSDNPK处理的N_2O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40 kg(N)×hm~(-2)、4.60 kg(N)×hm~(-2)、0.95 kg(N)×hm~(-2)、2.16kg(N)×hm~(-2)和1.41 kg(N)×hm~(-2),排放系数分别为0.41%、1.56%、0.25%、0.69%、0.42%;N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7 kg(N)×hm~(-2)、0.40 kg(N)×hm~(-2)、0.39 kg(N)×hm~(-2)、0.46 kg(N)×hm~(-2)和0.17 kg(N)×hm~(-2),排放系数分别为0.21%、0.15%、0.15%、0.17%、0.07%。施肥方式对紫色土N_2O和N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NPK处理比较,OM和OMNPK处理的N_2O排放分别增加384%和127%,同时NO排放分别增加3%和18%;RSDNPK处理的NO排放减少56%。表明长期施用猪厩肥显著增加N_2O和NO排放,而秸秆还田有效减少NO排放。研究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均显著影响小麦季N_2O和NO排放(P0.01),对玉米季N_2O和NO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无机氮含量则是在小麦-玉米轮作期N_2O和N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P0.01)。全量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是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协同减排的优化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揭示大菱鲆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0)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分别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菱鲆脑组织中的nNOS进行定位研究.[结果]NADPH-d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菱鲆大脑皮质中有蓝色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存在.神经元呈梭形、锥形等形状,神经纤维呈串珠状且无序交织;小脑中NOS阳性神经元在分子层分布稀疏,在颗粒层分布密集,浦肯野细胞胞核淡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可观察到大脑皮质中nNOS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小脑皮质的分子层、颗粒层及浦肯野细胞层均有nNOS阳性神经元分布,浦肯野细胞呈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结论]大菱鲆脑组织中的NOS类型主要限于nNOS,且nNOS在神经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进一步证实N0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一些共同的作用,但不同物种或相同物种不同组织中NO分布及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咖啡氮肥肥料有效性,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NH4+和NO3- 2种不同形态氮吸收速率、5种铵硝比例(10∶0、7∶3、5∶5、3∶7、0∶10)对咖啡生长及其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咖啡的生长影响差异显著,铵硝混合营养下咖啡的生长明显优于单一形态氮素处理。在单一形态氮素条件下,咖啡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当2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时,铵态氮会抑制硝态氮的吸收,硝态氮促进铵态氮的吸收;铵态氮促进地上部分生长,但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硝态氮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咖啡地上部分的生长。因此,在咖啡苗期,铵硝比例控制在7∶3~3∶7有利于咖啡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