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Chen F  Li S  Li D  Ding JS 《Fitoterapia》2012,83(5):954-960

Aim

Evodiamine (EVO) and rutaecapine (RUT), the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from Evodia rutaecarpa extract (EE), are recognized as a depended analgesic agen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urity and chemical enhancers on the transdermal behavior of EVO and RUT,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their topical cream in vivo.

Material and methods

Transdermal delivery across a full thickness pig abdominal skin was detected in vitro by Franz-type diffusion cell, with HPLC for quantification of the permeation of EVO and RUT. The activity of topical cream in vivo was evaluated by a mice pain model induced by formalin and hot plate.

Results

Transdermal characters of EVO and RUT showed a low transdermal rate, long lag time and low cumulative amount. The transdermal rate and cumulative amount could be promoted by lipophilic enhancers, whereas lag time was shortened by hydrophilic surfactant, but these permeation parameters were not markedly influenced by purity of EE (p > 0.05). The effect in vivo was confirmed by analgesic models in topical cream of EE, which produced a significant (p < 0.05) inhibitory effects on pain response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The purity of EVO and RUT from E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permeation through porcine skin, but oleic acid or nerolidol can markedly elevate the transdermal rate of EVO and RUT. High purity of E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opical preparation to increase the drug loading. The effect of EE in vivo is verified by formalin model and hot plate test.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代码模型,结合基于TMS320F2812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负载扰动工况仿真、空载阶跃输入工况仿真与实验来验证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ro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速度控制器,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达到稳态转速的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优;在负载突变时,转速跌落小,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强,是一种提升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鲁棒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义Hough变换在遮挡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广义Hough变换的空间有部分遮挡的茄子目标识别方法。从生物学的角度,用广义柱近似等效样本茄子形状;通过坐标转换获得了不同位姿的立体目标在平面上的投影边缘,并建立茄子外形的4维参数索引表;采用一种广义Hough变换计算茄子目标的潜在位置,并通过比较各旋转角度下的"面积比",筛选出目标实际的位姿。试验表明:这种广义Hough变换检测目标位置和姿态的相对误差分别约在1.3%和5.5%以下,说明其对空间不同位姿、部分遮挡情况下目标的识别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适用于非平稳、非线性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Hilbert-Huang变换(HHT)被认为近年来信号分析领域的一大突破。适用于非平稳、非线性信号分析。从往复机械上得到的振动信号往往具有非平稳、非线性特征,因此采用HHT方法分析是一种较佳的选择。然而,该方法提出不久,并不能用一个解析公式表示,影响了对其理论分析及性能评价。建立一多分量仿真信号,并应用HHT、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时频分布对其分析比较,证明它具有较高的分解效率及准确地刻画信号的能力,并由此发展了能消除多分量信号交叉干扰项的时频分析方法。应用HHT对内燃机敲缸信号进行分析,有效地提取故障的特征信息,为往复机械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行星传动两柱塞液压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塞的受力状态直接制约着柱塞式液压泵的工作可靠性及输出压力的高低,对摩擦副材料有特殊要求。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方式实现从旋转到直线的往复运动,不同于现有柱塞泵由凸轮、曲柄连杆或斜盘实现往复运动的方式,没有滑靴等高压力作用下高速滑移的元件。柱塞在缸筒中工作时,柱塞只承受机械推力及液体的反作用力,柱塞与缸筒无机械力产生,泵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该泵具有一杆双柱塞、双缸结构,直线往复运动的行程长,排量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垄线平行特征的视觉导航多垄线识别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为有效快速地识别农田多条垄线以实现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与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多垄线识别与定位方法。使用VC++ 6.0开发了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图像处理软件。该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获得各垄行所在区域,使用垂直投影法提取出导航定位点。根据摄像机标定原理与透视变换原理,计算出各导航定位点世界坐标。然后结合垄线基本平行的特征,使用改进的基于Hough变换的农田多垄线识别算法,实现多垄线的识别与定位。使用多幅农田图像进行试验并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处理一幅320×240的农田图像约耗时219.4 ms,室内试验各垄线导航距与导航角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3 mm与0.3°。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与定位农田的多条垄线,同时算法的实时性也能满足 要求。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NDFT Goertzel滤波器和逻辑判断的DTMF信号检测的改进方法.传统的基于Goertzel算法的检测方法需要计算8个频率点上的DFT,而改进方法根据按键不同只计算最多6个,最少2个频率点的NDFT.检测数字按键时,对于每个按键计算频率点数的期望值为4.1.改进的检测方法满足ITU的大部分规定.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永芬  边传周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60-3061,3074
对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质粒的分析,并对其中12株100%耐庆大霉素(GM)的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成功获取了2个转化子。质粒检测结果表明: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分为49种质粒图谱类型,质粒电泳条带最多6条,最少1条,其中质粒图谱为1条条带的菌株占测试菌株的45.16%;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但它们之间会有相同或相近的少量流行质粒存在。质粒转化结果表明: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抗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或不同的抗性基因,证明了质粒可以传递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抗药性与抗药性质粒的转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秦益霖  史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98-15401,15418
在农业科技服务系统构建中,关于农业科技信息的保护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混沌系统加密的数字水印嵌入算法,嵌入过程在要保护图像的RGB色彩空间经Contourlet变换后的域内进行。原始水印经过复合混沌加密后,重复嵌入到R、G、B各颜色分量的Cont-ourlet变换域低频分量中。水印提取时,可以根据R、G、B颜色分量Contourlet域低频系数值提取水印。实验结果证明,该水印算法可以抵抗JPEG压缩、中值滤波、加噪、剪切、旋转剪切等常规水印攻击,有效提升了水印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黄新民  姚军财  何军锋  申静  黄晓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67-6268,6271
[目的]研究水稻监控系统中的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方案,并通过仿真试验对图像进行了不同压缩比的压缩。[结果]对于压缩比在30以内的数字图像的压缩,衡量编码压缩质量的5个参数(压缩比、图像的熵、平均码字长度、编码效率、冗余度)和评价压缩图像逼真度的参数(PSNR)均达到较好效果,人眼几乎不能分辨出解压缩图像和原始图像之间的差异;在压缩比超过30的数字图像的压缩上,解压缩图像存在一定的失真。当压缩比为91.516 3时,虽然图像有一定的失真,但PSNR仍能达到21.528 2,从直观上人眼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仍能接受解压缩图像。[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图像压缩方案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较好的图像压缩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农作物监控系统中图像存储、交换与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