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林业   914篇
农学   330篇
基础科学   207篇
  658篇
综合类   2397篇
农作物   336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壁材类型和用量及相对湿度对微囊化的食品保鲜剂亚硫酸盐模拟释放的影响,并用Avrami's公式分析了不同相对湿度下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为85%,壁芯比为1.0,壁材为乙基纤维素的微胶囊6d时SO2保留率为16.2%,其他壁材24d时SO2保留率为8.0%~13.8%;壁材用量对释放影响不显著;同种壁材,相对湿度85%时释放速率是相对湿度75%时的1.3倍,是相对湿度43%时的5.5~7.0倍.该保鲜剂用于玫瑰香葡萄保鲜时,与普通片剂及粉剂相比,药害率和腐烂率均降低60%左右,果实中SO2残留量降低了40%~50%.  相似文献   
82.
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模压方法制备了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并利用试验方法研究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通过对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极差分析发现最优组合相同,即热压温度A=170℃、热压压力B=9.8 MPa、热压时间C=20 min、黄糊精质量D=30 g,并对最优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出其弯曲强度为15.34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2 522.78 MPa.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热压时间是不显著因素,而热压压力是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83.
胡萝卜微粉物理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微粉制备中,影响微粉物理特性及营养成分的试验分析表明:热风和微波干燥获得的胡萝卜微粉容积密度大,冷冻干燥的胡萝卜微粉容积密度小.微波干燥获得的胡萝卜微粉溶水性好,其次是冷冻干燥;胡萝卜生粉比熟粉溶水性好.胡萝卜生粉的氨基酸质量比高于熟粉和冻融粉;真空冷冻干燥生胡萝卜,粉碎粒径小于240目时,氨基酸质量比高.经过冻融处理的胡萝卜微粉V_c质量比高于其生粉和熟粉;冷冻干燥的胡萝卜微粉V_c质量比高.类胡萝卜素质量比随着粒径减小而减小;冷冻干燥冻融处理的胡萝卜,在粉碎粒径为80~120目时,类胡萝卜素和V_c质量比高.  相似文献   
84.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对酪蛋白进行酶促交联,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光谱分析和毛细管电泳验证.利用毛细管电泳、面积归一化方法对交联酪蛋白进行分析并计算交联度;以交联度为指标、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交联条件优化,得出适宜的条件为:温度37℃、反应时间2.9 h、酶添加量为每克蛋白质4.73μkat,此条件下酪蛋白交联度达到6.9%.与酪蛋白相比,交联酪蛋白的乳化活性在蛋白质质量分数为0.01%时提高了8.7%,而其乳化稳定性在蛋白质质量分数为0.03%时提高了21.1%.  相似文献   
85.
利用荧光原位PCR技术体系整合木薯的分子遗传图谱,将16号连锁群上的NS376和SSRY86标记定位到华南6号木薯的染色体上,结果表明:这2个标记均能在华南6号不同时期的细胞上检测到1个信号.结合核型分析,将NS376标记定位在华南6号的第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扩增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是31.25,将SSRY86标记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扩增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是75.86.NS376和SSRY86 2个标记位于木薯的同一对染色体上,并且分别位于该染色体的两端,进一步揭示了16号连锁群对应的是木薯的4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86.
以干热变性莲子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变性淀粉用量、甘油用量和干燥温度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及加权评价函数法对膜性能指标进行综合优化,得到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变性莲子淀粉用量为3.53%,甘油用量为1.51%,干燥温度80.61℃。本研究成果将为干热变性莲子淀粉可食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7.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环境下, 利用2个冠层结构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 扬粳9538), 设置高、 中、 低3个施肥水平, 研究水稻抽穗期穗部温度特征, 以探讨水稻抗热避热的生态学机制。 穗部与大气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扬稻6号和扬粳9538的穗部平均温度分别比气温低3.58℃和3.04℃。 施肥水平显著影响大气 穗部的温度差, 高肥和中肥处理下, 2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比低肥的高1.54℃和0.90℃。 品种间大气 穗部温度差也存在差异, 扬稻6号平均比扬粳9538高0.85℃。 相关分析发现,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 穗部温度差与总叶面积指数、 穗上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穗部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比如合理的施肥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对降低穗部温度, 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的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8.
不同木薯品种(系)块根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古碧  李开绵  李兆贵  李凯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2):1876-1882
对79个木薯品种(系)块根淀粉的鲜薯含粉率、原淀粉水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峰值粘度、糊化温度、透明度、恩氏粘度、淀粉粒直径和表面积等淀粉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系)各淀粉特性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品种(系)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E169、C766、E1424、E339、R72、E217、E344、E232、E316和桂热3号木薯淀粉的加工特性最好,更适合木薯淀粉的深加工.  相似文献   
89.
以高直链淀粉及突变体材料Goamy2及其野生型亲本Ilpumbyeo米粉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上的差别,并通过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其水溶性和不溶性淀粉组成结构差别。从冷水溶性成分来看,Goamy2主要以小分子DP141~DP2(DP为聚合度)为主,而Ilpumbyeo中带分支的链DP4100~DP64也就是相对大分子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33.3%。从热水溶性淀粉成分来看,突变体Goamy2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大致为4∶1,而Ilpumbyeo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大致为1∶1。至于两个材料的热水溶性支链淀粉链长分布,长短链比例差别较大,Goamy2长短链比率为0.67,而Ilpumbyeo为0.32。从热水不溶性成分来看,两个材料均以支链淀粉为主,直链淀粉所占的比例很低,均不到5%。热水不溶性支链成分的链长分布中,野生型亲本Ilpumbyeo以短链为主,短链所占的比例高达72.5%,而突变体Goamy2短链和长链几乎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90.
通过实际观察、杂交试验、考察育种记录、遗传分析和适合性检验,对贵州黑马羊间性、无角、颌下髯以及颈部肉垂特征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和探讨了黑马羊相关遗传特征表现的基因表达方式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①“无角×无角”繁殖的F1代无角羊占72.41%,有角羊占24.14%,无角间性羊占3.45%;②“有角×有角”繁殖的F1代有角羊为100%.③“有角×无角”、“无角×有角”的正反交试验,F1代无角羊占52.20%、有角羊占47.80%.④对166只19个群体的黑马羊统计,颌下有髯率为80.72%,颈部有肉垂率为19.28%;无角(P)对有角(p)呈显性,无间性(I)对间性(f)呈显性,颌下有髯对无髯呈显性,颈部有肉垂对无肉垂呈完全显性;有角山羊基因型为ppH,正常无角羊基因型为PPII、PPIi和PpII、PpIi,间性羊基因型为PPii、Ppii,且山羊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