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Natural flowering is one of the major agronomic problems in pineapple (Ananas comosus) cultivation. It causes heterogeneous flowering and fruit development with multiple harvest passes of the same field a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To avoid natural flowering, pineapple plants are induced to synchronize flowering by external ethylene treatments. In this research it is shown that pineapple plants (MD-2 hybrid cultivar) are already sensitive to external ethylene treatments at an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 i.e. 3 months after planting, although no natural flowering occurs during this early stage of plant developm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young pineapple plants already posses all the necessary factors to induce 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ethylene treatments. Additionally the efficiencies of flowering induction of different external ethylene treatments, including a novel agent developed at our lab, called ‘zeothene’, were evaluated. Zeothene (=zeolite containing ethylene gas) and ethylene dissolved in water (both applied in the central cup of the plant) were proved to be very efficient flowering induction agents. The commercial cultivation practice, in which ethylene gas is sprayed with water over whole plants, was found less efficient confirming that central cup application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whole plant spraying. Cup applications allow the active ingredient (ethylene or ethephon) to be taken up immediately by the apical meristem resulting in an efficient flowering induction signal. The addi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to enhance the flowering induction treatment was found to be useful only with a very high dose of activated carbon (5%) and a long interaction time (at least 5–30 min) between the activated carbon and the flowering induction solution.  相似文献   
102.
选用无刺卡因菠萝,采用大田试验,固定N肥施用水平(400 kg/hm2),从0至4依序增加施肥次数,分析施氮次数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平均分施对增加无刺卡因的产量最适宜,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施氮次数都会造成单果重和产量的下降;就品质而言,增加N的施肥次数将导致可滴定酸、含糖量和Vc含量下降,不利于保持卡因的品质.本研究为果农从事无刺卡因菠萝的优质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低温贮藏对菠萝细胞壁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菠萝在贮藏过程中PG、PE活性升高 ,水溶性糖醛酸含量增加 ,硬度降低 ,同时果肉组织细胞表现为细胞壁微纤丝层次性排列被破坏 ,中胶层电子密度降低。低温可延缓水溶性糖醛酸含量的增加和硬度的下降 ,抑制PG和PE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壁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4.
习金根  吴浩  王一承  孙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15-14916
[目的]研究了覆盖栽培对菠萝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结果]在覆盖栽培下,菠萝根系活力和根系保水力较高。[结论]花生稿覆盖栽培有利于菠萝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干旱胁迫下菠萝苗期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陆新华  叶春海  孙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72-3973,3976
[目的]研究菠萝优良品种的抗旱性。[方法]用盆栽自然干旱法对巴厘、巴厘突变体、台农17号、MD-2、无刺卡因5种菠萝幼苗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同时,对不同干旱胁迫期的叶绿素(a+b)、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在干旱胁迫初期,5种菠萝幼苗的叶绿素(a+b)含量均下降;在干旱胁迫中期,巴厘、台农17号、无刺卡因3个品种叶绿素(a+b)却增加;在干旱胁迫后期,台农17号、无刺卡因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再次降低;而巴厘、巴厘突变体、MD-2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b)变化基本一致,而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出现了较小的波动。[结论]在5个菠萝品种中,抗旱性的强弱依次为巴厘突变体、MD-2、巴厘、台农17号和无刺卡因。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从菠萝皮渣中提取菠萝粗多糖,探讨菠萝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功能。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菠萝多糖,用羟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体系、多糖的还原能力体系研究菠萝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菠萝多糖去除羟自由基能力,当浓度为12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90%以上。用邻苯三酚法测定菠萝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当浓度为6 mg/mL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达80%以上。菠萝多糖还原能力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其代谢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巴厘"和"台农11号"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实中糖积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糖积累缓慢;进入成熟期,蔗糖迅速积累,而己糖"巴厘"果实中前期变化较少,后期稍有积累,"台农11号"果实中前期稍有积累,后期基本不变.2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S和SPS活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正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I活性与2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含量与AJ的活性相关性品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8.
不同菠萝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门地区不同菠萝品种花前阶段的新抽生叶片、茎粗、株高的月生长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其中3个菠萝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品种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生长规律,在该阶段的新抽生叶片、茎粗和株高的月变化量分别约为1.5个、0.15cm和0.5cm;‘黄金菠萝’’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金菠萝’次之,‘巴厘’最低。3个品种的有机酸含量含量相近,‘金菠萝’的Vc含量明显高于‘黄金菠萝’和‘’巴厘’’。  相似文献   
109.
云南省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菠萝是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及广泛的工业用途。中国是菠萝的主产国,云南省菠萝生产在气候、土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从面积、产量、单产、产值、主栽品种及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菠萝生产情况,指出了云南省菠萝生产中存在主栽品种少、良种苗木缺乏、种植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从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提升种植技术、加强贮运保鲜和加工工艺研发、提高产业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HPLC法测定菠萝果实中8种维生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中脂溶性维生素(VA、VE)和水溶性维生素(VC、 VB3、 VB12、 VB6、 VB2、 VB1)的方法; 脂溶性维生素以甲醇 ∶ 乙酸乙酯(V甲醇 ∶ V乙酸乙酯=95 ∶ 5)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25 ℃, 检测波长275 nm。 水溶性维生素以0.005 mol/mL己烷磺酸钠(pH3.2)∶ 甲醇(V乙烷磺酸钠∶ V甲醇=7∶ 3)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30 ℃,于254 nm处测定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 其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7~1.000 0之间, 线性关系良好。VA、 VE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48%、1.31%;VC、 VB3、 VB12、 VB6、 VB2和VBl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35%、 1.78%、 1.50%、 1.52%、 0.93%和1.10%。VA、 VC、 VB3、 VB6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2%、 102.3%、 91.0%、 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