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7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348篇
基础科学   258篇
  1192篇
综合类   2705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553篇
畜牧兽医   416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51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的确定对于评价重金属积累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在存在人为污染的情况下,土壤重金属数据经常强烈地偏离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而稳健统计方法可以降低离群值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港为研究区域,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表层和底层土壤Cu、Pb的回归关系,通过底层土壤Cu、Pb含量计算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并对土壤Cu、Pb积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稳健回归方法确定的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可以反映出不同样点间,土壤Cu、Pb背景含量的自然变异。与稳健统计学方法相比,使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或大区域(江苏省)的土壤背景值,评价自然背景本身存在变异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2.
采集到襄阳古城7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含量,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了重金属分布特征,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污染评价,并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了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襄阳古城表土样品中Hg的平均含量为1.04±1.10 mg kg~(-1),富集最为显著(可达70倍于背景值),其高浓度分布基本与居民区、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场以及人口密集区重合;Cd、Zn、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6±0.15 mg kg~(-1)、160.5±62.97 mg kg~(-1)和46.8±17.34 mg kg~(-1),也发生富集(可达数倍于背景值),高值总体沿NW-SE向分布,且三者的高值分布区域基本重合,指向交通繁忙地点;其它几种元素未明显富集。Hg总体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I_(geo)平均2.52),达到了极高生态风险级别(潜在生态风险因子E_i平均519);Cd总体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I_(geo)平均0.77),达到较高生态风险级别(E_i平均80.65);Cu、Pb、Zn无污染至轻度污染(I_(geo)<1),As、Cr、Ni无污染(I_(geo)<0),它们为低生态风险级别(E_i<40);8种重金属总体达到了高生态风险级别(RI平均633)。襄阳古城表土样品中Hg主要来自垃圾和污水处理、燃煤等,Cd、Zn、Cu和Pb具同源性应主要源自交通和燃煤,As可能源自农药施用,Cr和Ni具同源性主要为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03.
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而水土流失问题是造成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以生态风险评估理论研究为基础,将该体系按照生态危险性、生态重要性和生态易损性3部分进行分析,以北京市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同时结合GIS手段,选取多指标,综合分析北京生态风险等级分布,并对各指标因素进行打分,最终得到北京地区生态风险评估图.结果表明:在人口密集区域,由于其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上看,北京山区北部的生态风险等级要高于南部,西部要高于东部;具有相同生态风险等级的各区域主要风险源不同,但总体上相近地区的主要风险源相同.基于早期的生态风险评估理论,将水土流失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克服传统的单因子评价、综合指数评价和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不足,构建一种新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王佳  刘斌  肖柏林  李余杰  张田硕  吴璜  张玉婷 《土壤》2019,51(6):1160-1167
探索不同功能区空气降尘中重金属通量特征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对于了解空气降尘输入对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主城的居住区(JZ)、文教区(WJ)、商业区(SY)、郊区(JQ)、交通区(JT)和工业-居住混合区(GJ)逐月进行空气降尘通量和Cr、Ni、Cd、Pb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工业–居住混合区的空气降尘通量平均值最高,文教区的最低。6类功能区秋季的降尘量相对较低。Cd、Cr、Ni和Pb的平均降尘量在不同功能区分布存在差异。空气降尘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Cd 2.14 mg/kg、Cr 66.36 mg/kg、Ni 27.69 mg/kg、Pb 98.33 mg/kg。6类功能区降尘中Cd、Cr、Ni和Pb 4种重金属含量一般冬季较高。地积累指数法的分析表明降尘中Cd污染最严重。经推算,以空气降尘的方式向土壤中输入的重金属,使重庆主城区土壤中Cd、Cr、Ni和Pb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在累积100a后仍将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增加速度最快为Cd,其次为Pb和Cr,Ni的增长为负值。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通过对东祁连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合青藏高原土壤元素背景值,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的均值都超过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Zn和Ni平均含量较高,为196.67 mg·kg-1和74.28 mg·kg-1,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3.20和3.00倍,形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现象;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法分析显示,各类型土地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2.84,属于中度污染程度,其中农田平均污染指数最大,为3.10,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草地为2.71,湿地最小为2.49,均为中度污染水平。各类型土地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94.31,其中农田类风险系数最高,为101.90,草地类为92.22,湿地为73.29;各类型土壤中Zn元素变异系数最低;Cd元素变异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06.
为完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更客观真实地反应其经营管理绩效。本文概述了我国林业税费体制的历史沿革,并以某国有林场为实例,在假设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分别以不征收特产税和将"两金"由20%调整为5%及二者兼而有之三种情况,具体分析了税费变化对林木资产评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大坝安全风险评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风险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在国外的应用经验,将大坝安全风险评估的原理、实施步骤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大坝风险因素、失事树分析法及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等诸多关键问题,并通过算例对文中所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应用与说明。  相似文献   
108.
朱松  孙彩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30-333
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农业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对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项目的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最大熵原理、模糊集合论和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为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最大熵的模糊评价法(FAME)。FAME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水体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把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为一维指标值。根据隶属度值的大小对水体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从而解决了各单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通过实例研究,并对比遗传投影寻踪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改良剂对铅污染砖红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未污染的花岗岩砖红壤中加入重金属Pb,平衡两周后在污染土壤上施用不同水平的钙镁磷肥、牛粪、钙镁磷肥+牛粪等改良剂,以小白菜作为指示作物,根据小白菜生长动态变化和收获后生物量、Pb吸收量、土壤pH、土壤中有效Pb含量等理化性质的差异,来评价各种改良剂对Pb污染砖红壤的改良效果,以便为海南花岗岩砖红壤Pb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各改良剂对Pb污染土壤都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不同程度的减轻了小白菜的毒害症状,其中钙镁磷肥与牛粪配施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的小白菜不仅生物量高,而且Pb含量较低;其次是钙镁磷肥处理,而改良效果最差的是牛粪,其植株叶片不仅稍有黄化症状,且Pb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