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36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7篇
  226篇
综合类   60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目的] 科学评估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为区域内生态安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秦巴山地2000—2020年3期地表覆被数据为基础,应用空间分析法和地形分布指数法,定量地分析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以及其在各地形梯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显著,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呈东西两侧跟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②2000—2020年,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低生态风险区明显扩张,高生态风险区显著缩小。③高生态风险多集中分布于海拔高、地形复杂或海拔低、地形平坦地区,低生态风险在中等地形梯度地区呈优势分布。[结论] 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2.
渭河流域能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水资源的问题,而秦岭北麓是渭河的重要产水区。为探究秦岭北麓近年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基于水文相似性原理,运用典型流域参证法,重建了1970—2015年秦岭北麓径流变化。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观测流域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在月径流模拟中,纳什系数(NS)大于0.76,相关系数(R2)大于0.91,相对误差(RE)小于±15%; 通过水文参数移植法模型可以真实还原无观测流域径流变化,在验证期NS,R2,RE分别为0.81,0.94,4.6。近46 a来北麓径流总量在(16.01~65.4)亿m3/a波动,1983年径流量最高达到65.4亿m3,而1977年最小值仅为16亿m3,丰水年份是枯水年份的4倍,径流年际变化明显,过去46 a秦岭北麓多年平均径流值为35.2亿m3/a。降水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并且也是水文模拟中最重要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筛选并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冰层产淀粉酶的低温酵母菌。[方法]对天山一号冰川冰层含冰冻土产低温淀粉酶的低温酵母菌菌株进行筛选、纯化,并对其生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天山一号冰川冰层含冰冻土中分离出60株酵母菌,并从中筛选出6株产低温淀粉酶的菌株,根据细胞菌落形态、菌体特征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系统发育分析,6株菌分别隶属于红酵母属(Rhodotorula)、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和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最适生长温度为20~24℃,为兼性耐冷细菌。[结论]研究可为了解冰川酵母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以及低温淀粉酶的生物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04-6205
该文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对秦岭“七药”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该区系属与种的地理成分,发现秦岭“七药”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为秦岭“七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陆昕  胡海清  关岛  孙龙  魏书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49-7452,7455
森林火灾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具有调节和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某些物种生存的作用。该文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减灾效益作出评价,提出科学的林火管理建议,希望在以后的大兴安岭森林防火实践中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大光斑激光雷达估测小兴安岭平均树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获取覆盖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GLAS第三激光器Laser3I数据,并用IDL和MATLAB对GLAS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来提取树高,利用小兴安岭二类调查数据做精度检验,得到精度为92.67%。结果显示:大光斑激光雷达能够高精度地提取树高,可为林业生产及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7.
柞树是辽东山区的主要阔叶用材树种,在天然次生林的分布中,柞树占据的面积较大,并以蒙古栎和辽东栎为多。为了充分利用该树种的经济价值,对其成熟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柞树的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期,均在50年左右;工艺成熟,小径原木和车辕材55年时进入工艺成熟期,一般原木80年后才到来;柞树55年时开始心腐,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加重.初步认为萌生柞树的主伐龄为50年。  相似文献   
108.
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样地调查数据,分别用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来衡量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用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来衡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白桦优势度的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下降;从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来看,混交林的水平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林分的混交程度高,林木的生长水平整体处于中庸状态;各项指标均表明,白桦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对白桦林向松桦混交林过渡的群落演替趋势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对宁夏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度景点、景区的开发与利用,从整合、挖掘现有生态资源的角度进行规划研究。通过旅游资源评价,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进行旅游发展前景预测、客源和市场分析,规划出"四圈一带"旅游空间格局,并进行旅游效益分析,以期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提供规划样本。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锐齿栎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森林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内设置13块样地进行间伐,其中抚育强度5%,10%,15%,20%的样地各3块,对照样地1块,测定不同间伐强度样地内的环境因子及锐齿栎的光合生理生态因子,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抚育后的林内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抚育强度15%,20%的林内光强(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而相对湿度(RH)极显著或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在抚育强度15%的林内极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经抚育后显著降低,但在不同抚育强度间无明显差异;通过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可知,抚育强度15%和20%的林内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较高;通过假设检验可知,Pn与环境因子PAR、Ta、Ca、RH在α=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n与PAR、Ta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s、Ci呈极显著负相关;抚育后林内的光合同化量有所提高,其中抚育强度15%的林内光合同化量最高。【结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抚育强度设置在15%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