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43篇
  744篇
综合类   856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文中设计一种小型手动式红枣去核装置,该装置主要采用弧形凸轮轴系作为去核构件的导向机构,通过弧形凸轮轴系驱动去核构件进行上下往复直线运动;采用钢珠弹簧定位送料准确,并利用钢珠弹簧带动顶核杆运动,实现枣核分离,主要对关键组件弧形凸轮轴系、去核构件、矩形刀架进行结构设计。装置外壳材料采用工程塑料3D打印,成本低,利于普及。试验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最低生产率约为2500粒/h,最低去核率达到95%以上,破损率低于3%。  相似文献   
992.
黄精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更受关注。其传统繁殖方式为根茎繁殖,成本高且易产生品种退化。种子繁殖受到关注,但黄精种子具有休眠性,发芽率低。为了打破黄精种子休眠,解决黄精人工育种栽培遭遇的困难,总结了黄精种子休眠类型及原因,包括种子结构、内源抑制物、种胚发育状况、综合因素与种子休眠的关系和打破黄精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机制,包括机械处理、温水浸种处理、层积处理、化学试剂处理、激素处理、萌发温度及光照条件、综合处理,认为黄精种子的休眠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层积和激素处理等方法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993.
选取湖南省东部地区12个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聚铁网纹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暗红简育湿润富铁土、表蚀简育湿润富铁土、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等6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等9个土族和燕塘系(43-LY01)等12个土系。研究发现:受亚热带气候影响,许多土壤剖面发生了富铁铝化过程,且由于淋溶强烈,形成了聚铁网纹层,而现行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还不能给出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建议在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中增设一个可以反映相关特性的网纹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  相似文献   
994.
黏土矿物和化学添加剂对牛粪堆肥过程氮素固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比分析在等质量添加下,不同化学和黏土矿物添加剂对氮素保存能力的差异,以鲜牛粪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2.5%的化学物质(氧化钙、氧化镁、硫酸亚铁、明矾)或黏土矿物(蛭石、沸石、麦饭石、膨润土)作为添加剂进行为期35 d的堆肥试验,研究其对堆肥过程氮素损失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在50 ℃以上的高温期持续了10 d以上,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GB 7959-2012)。和对照相比,添加氧化钙和氧化镁未对氨挥发和总氮损失产生明显影响,添加硫酸亚铁和明矾分别降低氨挥发43.7%、30.0%和总氮损失33.8%、26.5%;添加蛭石、沸石、麦饭石和膨润土分别降低氨挥发24.4%、29.9%、7.1%和20.1%,降低总氮损失15.4%、22.9%、2.2%和13.4%。所有添加剂均未对堆肥过程EC值变化产生明显影响,添加氧化镁明显提高了堆体pH值,堆肥结束时pH值为9.36,使堆肥未达到基本腐熟水平(发芽率指数GI>50%),其他处理对pH值影响较小,且可以达到基本腐熟。综上,硫酸亚铁和明矾对氮素保存的效果优于黏土矿物,但黏土矿物价格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添加剂类别。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996.
997.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of three benchmark soils in the rain forest region of Southwestern Nigeria, were measured by three standard CEC methods.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a view to selecting the best suited CEC method for the soils. The study sites wer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Farm of Obafemi Awolowo University, Ile-Ife, and Itagunmodi settlement. Two representative soil profile pits each were established in soils developed in coarse-grained granite and gneiss, fine-grained biotite gneiss and schist, and the amphibolite. The three methods gave different CEC values in the order of CEC-pH 8.2 > CEC-pH 7 > ECE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the CEC obtained by each of the three methods (P ≤ 0.05), meanwhile, total clay show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CEC provided the best estimate of the CEC for the soils and adequate SOM management is crucial to enhance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of the soils.  相似文献   
998.
微藻个体微小,不易采收,为其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利用酸性壳聚糖对3种不同类型的黏土矿物(膨润土、硅藻土、沸石)进行改性,制备无公害复合絮凝剂,探究其对小球藻(C.pyrenoidosa)的絮凝效果,并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的浓度、静置时间、藻液p H值和壳聚糖与黏土矿物的比例对絮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高于壳聚糖。其中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最佳,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 H值为8,壳聚糖和硅藻土的配比为1∶6,浓度为0.2 g/L,沉降120 min。在该条件下,小球藻的絮凝采收率可达到约96.16%。复合絮凝剂无毒环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微藻生物质后续加工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安全健康的微藻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通过系统研究种植果树对土壤胶结性物质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探索影响果园土壤团聚体状态的因素,以期为果园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渭北旱塬苹果主产区分别选取10 a、20 a的苹果园和农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对照)各4个,在果树冠层投影范围内距树干2/3处逐层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和0~50 cm土层原状土壤样品,研究不同植果年限果园及农田土壤剖面黏粒、有机质、CaCO_3等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各果园土壤黏粒含量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且在0~40 cm土层表现为农田10 a果园20 a果园,40 cm以下土层则呈现相反的态势;种植果树相比农田可显著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总储量,但随着种植果树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总储量呈递减趋势;在0~100 cm土层土壤CaCO_3总储量表现为10 a果园农田20a果园,但在0~40 cm土层CaCO_3含量及储量表现为10 a果园农田20 a果园,而40~100 cm土层则为20 a果园10 a农田。皮尔森相关分析发现(29)0.25 mm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与土壤黏粒、有机质和CaCO_3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主要受土壤中CaCO_3、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主要受土壤中黏粒和CaCO_3的影响。总之,植果显著改变了土壤中黏粒、有机质、CaCO_3的演化过程和趋势,随植果年限增加,果园土壤黏粒和CaCO_3在土壤较深土层淋溶淀积明显;各果园土壤有机质总储量虽然高于农田,但随植果年限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可见植果明显加速了渭北黄土塬地土壤的残积黏化和钙化过程,影响着表层土壤团聚作用和底层土壤的紧实化和坚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不能够从细观尺度研究植被固坡作用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应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无护坡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8,应用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安全系数为1.09,表明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是可行的;2)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仅在坡面、坡脚或者坡顶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3)当在坡面与坡脚或者坡顶与坡底都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在坡顶、坡面和坡底全都种植植被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边坡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植被护坡铺设位置的选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