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831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471篇
基础科学   749篇
  1745篇
综合类   1836篇
农作物   29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72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积周年产量的可能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281个站点自建站至200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0℃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根据热量指标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地区种植制度零级带的变化,综合考虑热量和降水两个指标研究了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的变化,并利用2000-2007年各省粮食产量分析了种植制度界限变化敏感区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结果(1)南方地区≥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1℃·d/10a,≥1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9mm/10a,空间差异大。(2)与1980年以前相比,南方一年一熟与一年二熟区的分界限无明显变化;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的界限变化较为明显,平均向西推进约0.2个经度,向北移动约0.20个纬度;研究区域一年三熟区面积扩大,一年二熟区面积有所缩小,一年一熟区也稍有缩小。与1980年前相比,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变化较大:黄淮海地区水浇地二熟与旱地二熟一熟区的南界向北移动;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二熟区整体向北推移,且总面积扩大;四川盆地水旱二熟三熟区北界在四川东北部向南移;西南高原山地水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西界向西推移,东南界向西推进,总区域面积变化不大;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二熟区,北界平均向北移动,西界也平均向西推进,总区域扩大;华南晚三熟二熟与热三熟区,其北界平均向北移动,区域扩大。(3)种植制度的改变有利于大部地区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提高。结论气候变化对南方地区种植制度界限有较大影响,造成多熟种植界限的向北、向西推进,多熟种植区域扩大,总体上有利于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2.
我国热带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国家战略物质储备、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市场供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了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分析了热带作物产业在品种选育、热作产业关键技术、规模化经营、节本降耗和增效、基本建设条件、产业组织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业基础、技术、生产、市场需求,探讨了我国热带农业产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93.
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棉花旱作物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总结出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效应,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及pH值,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减轻杂草危害和环境污染。农田覆盖秸秆后玉米、棉花的产量分别提高了7.9%和11.4%。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94.
部分农业科技文章作者和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对作物名称的通俗性理解不够全面,片面追求使用作物名称通俗化,导致科技期刊使用作物名称的混乱现象。针对这一思想认识,分析了片面追求使用作物名称通俗化的弊端,阐述了使用作物名称通俗化与规范化的关系,强调了统一使用作物规范名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5.
也谈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肥料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并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从农业中肥料利用率的科学本质及其试验设计原理出发,讨论了如何筛选和利用长期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资料评价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试验中施肥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与氮肥利用率评价的问题,并提出在农业中应考虑施肥与增产的实际效应以及用不同养分肥料的配合施用来设计和分析施肥实践中氮肥利用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6.
作物涝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涝害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涝害引起作物一系列的伤害甚至死亡,严重限制了作物的分布及产量。文章从形态建成和生理生化方面介绍了作物在涝害胁迫下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作物涝害机理等;指出应进一步对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基因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究作物耐水分胁迫的内在机理,并确定可靠、直观的涝害鉴定生理指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体水分胁迫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天津地区保护地常用茄子嫁接栽培技术及茬口安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适宜天津周边地区保护地茄子嫁接生产的栽培方法、砧木及接穗的选择种类,提出了保护地茄子嫁接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针对目前天津地区保护地蔬菜栽培的种植习惯和要求,介绍了合理的种植茬口安排。  相似文献   
998.
随机抽取调查1237个典型地块农户,针对泰安市种植业污染源中的化肥、农药、农用地膜施用状况及农作物秸秆的去向,进行了综合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泰安市种植业污染评价模型,为定量地评价泰安市种植业的污染状况,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的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测定了水稻鲜干重、分蘖动态、叶面积、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覆膜湿润栽培显著地提高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一次性基施氮肥后,覆膜水稻前期的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淹水处理,表现出旺长趋势;而后期则低于淹水处理,且穗实粒和收获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从安阳市西部岗丘区种植业结构的基本现状出发,全面分析了该区农业种植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