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74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e effect of varying levels of dietary vitamin E on selenium status was determined using 40 Wistar rats with similar initial body weight. The ra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fed the following dietary treatments (mg vitamin E/kg DM): 18 (control; C‐diet), 0 (0E‐diet), 9 (0.5E‐diet) and 36 (2E‐diet) for either 4‐week (Phase 1) or 8‐week (Phase 2) period.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animals were slaughtered to measure vitamin E and selenium levels in the brain, liver, spleen, kidney, muscles and blood tissues. Dietary vitamin E levels did not affect feed and water intake and body weight. But whole‐blood selenium concentration in rats fed 0E‐diet was higher than in rats fed 2E‐diet after 4 weeks. Selenium level in muscle, spleen and brain was also higher (p < 0.05) in rats fed the 0E‐diet than in rats fed C‐diet after 4 weeks of feeding. On the other hand, selenium level in the muscle was lower (p < 0.05) in rats fed 0.5E‐diet than in those fed 0E‐diet after 4 weeks of feeding, but not after 8 weeks of feeding. Increasing dietary vitamin E level directly influenced selenium content of the spleen and brain after 8 weeks of feeding 2E‐diet. Moreover, the twofold increase in vitamin E intake resulted in a tendency to reduce whole‐blood selenium level and total selenium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after 4 and 8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ing dietary vitamin E level resulted in a tendency to reduce Se contents in some vital organs of the body such as the liver and kidney, suggesting their close compensatory interrelationship. Therefore, dietary vitamin E level directly influenced selenium metabolism in the animal body.  相似文献   
132.
江苏省苏南村镇居民硒营养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详尽了解太湖流域苏南村镇居民的Se营养状况,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苏南村镇居民的各种食物摄入量,并随机采购其农贸市场出售的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及随机对应采集了居民头发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各种样品的含Se量.结果表明:苏南村镇动物性食物含Se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品中,虾的含Se量最高;禾谷类和豆类食物的含Se量比蔬菜高.苏南村镇居民人均Se摄入量为34.7 μg/天,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Se摄入量的最低限值50μg/天,头发Se含量平均为336.0 μg/kg,居民膳食Se摄入量和头发Se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居民头发Se含量比广州、上海等地居民低很多.上述结果表明,日常膳食不能满足人体对Se的最低需要,有待开发高效安全的补Se食品.  相似文献   
133.
春小麦对不同形态Se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75)Se 示踪法探讨春小麦对不同形态 Se 的吸收、运转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春小麦对 Na_2SeO_4[Se(Ⅵ)]的吸收、运转比 Na_2SeO_3[Se(Ⅳ)]快,土施时 Se(Ⅳ)和 Se(Ⅵ)在小麦植株中的分配规律相似,施用方法对 Se 的分配有很大影响。春小麦对 Se(Ⅵ)的利用率比 Se(Ⅳ)高,土施时两者相差8倍,在喷施情况下两者相差2.4倍。施用不同形态的 Se 还影响植株中 Se 的来源。在施 Se(Ⅵ)时,植株中54%~86%的 Se 来自外源 Se,而在施用 Se(Ⅳ)时,则植株中 Se 主要来源于土壤。  相似文献   
134.
硒对镉胁迫下寒地水稻镉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施硒对不同镉污染土壤上镉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分配及稻米中镉含量的影响,探讨通过施硒降低水稻镉吸收量及在稻米中分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垦鉴稻6号为材料,研究添加不同浓度镉(0、2、4和8 mg/kg土壤)的条件下,施硒(0、0.07和0.14 mg/kg土壤)对水稻不同器官镉含量和镉分配的影响。成熟期整盆收获,分别测定叶片、叶鞘、茎秆、根系和糙米、精米镉含量、硒含量和干物重,计算镉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结果】1)当土壤镉浓度在0 4 mg/kg时,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中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增高而显著增加,但当土壤中镉浓度4 mg/kg时,糙米和精米中镉含量增加不显著。未施硒(Se0)时,Cd2(4 mg/kg)和Cd3(8mg/kg)处理糙米中镉含量分别为0.221 mg/kg和0.234 mg/kg,分别是Cd0处理的15.8和16.7倍,均超过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稻米镉的限量(0.2 mg/kg),精米镉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限量,Cd3处理精米中镉含量最高,为0.174 mg/kg。2)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均显著下降,糙米和精米的镉含量均低于我国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稻米镉限量,且Se2(0.14 mg/kg)处理优于Se1(0.07 mg/kg)处理。其中Cd1(2 mg/kg)浓度时,Se2处理的精米镉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比Se0降低31.5%(P0.01)。3)镉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根系茎鞘稻谷叶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镉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减少,在稻壳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在精米中的分配比例下降。在Cd1浓度时,根系镉分配比例范围为60.9%67.8%,稻谷镉分配比例为12.6%13.8%;Se2处理稻壳中镉分配比例比Se0增加5.2个百分点,而精米中镉分配比例则下降了6.2个百分点。4)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各营养器官干物重均增加,Se2处理对干物重的影响优于Se1处理。Cd1、Cd2和Cd3浓度下,Se2处理比Se0处理稻谷干物重分别增加了6.4%(P0.01)、5.2%(P0.05)和11.3%(P0.01)。【结论】施硒可降低镉污染土壤上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的镉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精米中镉的分配比例,保证稻米的食用安全性,尤其在Cd加入量为2mg/kg土浓度下,施硒效果最显著,以施Se量为0.07 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5.
符明明  贾萌萌  胡文友  黄标 《土壤》2016,48(5):887-892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性质变化剧烈,其对作物吸收硒(Se)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典型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土壤及对应植物样品进行取样分析,探讨高强度利用模式下土壤Se的存在形态以及不同蔬菜类型对Se吸收的差异,分析蔬菜Se含量与土壤Se存在形态及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对长期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Se的摄入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蔬菜可食部分对Se的富集能力表现为叶菜类(平均含Se量为60μg/kg,干重)根茎类(30μg/kg)茄果类(26μg/kg)。蔬菜可食部分Se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及有机结合态S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域有机肥的大量施入引起的有机结合态Se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降低Se有效性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比较不同硒源对肉仔鸡组织硒含量及对肝脏和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的影响 ,以不同的指标确定4种硒源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添加量 ,采用4×3因子完全随机设计 ,包括4种硒源 (硒化卡拉胶、硒蛋氨酸、富硒酵母、亚硒酸钠 ) ,3个水平 ,设基础日粮对照。测定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的全血、肝脏、血浆、红细胞、肌肉的硒含量和GSH -Px活性。结果表明 ,硒蛋氨酸组在所有组织中均有最高的硒含量 ,4种硒源均能有效提高肝脏及全血GSH -Px活力 ,硒蛋氨酸和富硒酵母可显著提高红细胞中的硒含量 ,而亚硒酸钠则能有效提高红细胞的GSH -Px活力  相似文献   
137.
 针对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的现状,研制强化硒香肠。通过采用天然色素着色方法取代亚硝酸盐的发色,并在该香肠中添加有机富硒粉,制成无硝富硒香肠。经感官评定,具有较好的感官指标;人体试验表明无硝富硒香肠具有一定的补硒效果。这将对广大缺硒地区的人群提供一条方便和安全的补硒途径。  相似文献   
138.
在新西兰大白兔日粮中添加10%的高硒、高钴、高硒钴等3种高微苜蓿草粉,研究其对新西兰大白兔产品品质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西兰大白兔日粮中添加10%高硒和高硒钴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家兔产品中肝脏、肾脏和心脏和中硒的含量,其中肝脏硒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随着硒量的增加,更多的硒首先富积在肝脏和肾脏中。而高硒钴苜蓿草粉比高硒苜蓿草粉更有利于硒在大白兔肝脏中富集。另外,添加高硒钴苜蓿草粉对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其中Fe、Cu和Zn含量。  相似文献   
139.
自制硒酸钡制剂进行了效力和安全试验.妊娠30d母猪16头随机均分成4组,三组分别以硒0.5、1、1.5mg/kg.BW皮下注射,第四组对照,第一次妊娠30(注射前)、70、110d,第二次妊娠110d时采血,两次分娩仔猪每窝随机选4头45日龄采血,DAN法测硒,三个试验组母猪间与仔猪间血硒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肉猪安全试验表明,试验组以硒5mg/kg.BW皮下注射,血硒1个月时出现峰值(0.285±0.013mg/L),随后两个月平稳,对照组血硒逐月下降.初步认为该制剂可作为安全有效地预防仔猪硒缺乏症的母猪长效硒制剂.  相似文献   
140.
不同调控措施在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肥和粉煤灰、秸秆干馏液配合施用共4种不同调控措施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上茶叶硒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调控措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硒含量和茶叶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物肥处理>粉煤灰-秸秆干馏液-生物肥复合处理>粉煤灰-生物肥复合处理>秸秆干馏液-生物肥复合处理;对土壤pH值提高幅度的大小次序为:粉煤灰-秸秆干馏液-生物肥复合处理>粉煤灰-生物肥复合处理>生物肥处理>秸秆干馏液-生物肥复合处理;另外,4种不同措施对改善酸化茶园土壤其他理化性质也呈现不同效果,其中秸秆干馏液-生物肥复合处理的综合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对于江苏高硒地区土壤中硒素的有效利用和加快发展富硒茶产业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