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74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富硒极大螺旋藻整细胞、藻胆体及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培养富硒极大螺旋藻的最佳硒处理浓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40mg/L的硒可促进该藻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富硒极大螺旋藻的整细胞、藻胆体及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硒没有影响到极大螺旋藻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相似文献   
82.
在低硒土壤上叶面喷施亚硝酸钠 ,生产富硒绿茶 ,应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富硒绿茶中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 ,茶叶喷施亚硒酸钠有显著提高茶叶总硒含量 ,由普通绿茶的( 0 1 2 1± 0 0 30 ) μg·g- 1 提高到富硒绿茶的 ( 0 92 0± 0 892 ) μg·g- 1 ;同时发现 ,富硒绿茶的有机硒总量和百分含量都比普通茶叶显著提高 ,富硒茶叶的有机硒含量达 99%以上 ,富硒绿茶中的硒主要为有机态硒。茶叶叶面施用亚硒酸钠可能刺激了茶叶机体对外源硒的吸收和利用 ,将无机形态的硒转化为有机硒  相似文献   
83.
薇菜含硒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恩施市主要含硒区采集薇菜样品,并分析其含硒量。结果显示,所采样品中,薇菜根含硒在1.58~5.04μg/g之间,茎含硒在1.97~5.52μg/g之间,叶含硒在3.06~7.44μg/g之间。不同含硒区的薇菜含硒量不同,薇菜含硒量呈现出叶大于茎、茎大于根的分布规律。说明薇菜能够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硒,发展富硒薇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利用富硒土壤和硒肥生产富硒玉米的可行性,为生产富硒玉米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样点,分别取土壤和当年生长玉米籽粒样品,测定土壤和玉米籽粒含硒量,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同时,进行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研究硒肥对玉米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含硒量和聚硒系数均与土壤含硒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除高硒土壤外,玉米聚硒系数很低,其含硒量难以达到富硒标准;而叶面喷施硒肥可使玉米籽粒含硒量增加到8倍以上.[结论]在一般富硒土壤上难以生产出富硒玉米,而叶面喷施硒肥是生产富硒玉米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采用土培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外源硒(硒酸钠)梯度(0,1 mg·kg-1,5 mg·kg-1)与外源汞(硫酸汞)梯度(0,0.5 mg·kg-1,1 mg·kg-1)条件下,苗期水稻根与地上部分中硒与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外源硒抑制了苗期水稻根与苗对汞的吸收与积累,苗期水稻对汞的吸收随外源硒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5 mg·kg-1是外源硒处理与无硒处理组相比水稻根部汞含量的下降最多,达到36.83%,并使水稻苗的汞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外源汞添加量1mg·kg-1时水稻苗中硒含量达到(58.16±0.17)mg·kg-1,是相应无汞添加组的20.12倍,说明外源汞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期水稻对硒的吸收与累积。整体而言,水稻苗中的硒-汞的吸收迁移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尤其在水稻苗中的硒-汞富集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其可能的机制是硒在水稻根部与汞结合形成硒-汞络合物从而抑制水稻地上部分对汞的吸收,这对于利用硒酸钠来降低苗期水稻地上部分对汞的累积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6.
富硒链霉菌wh63可在平板硒浓度为100 mg/L时生长良好。低浓度的硒元素可以促进菌株生长,高浓度则会抑制菌株的生长,硒添加量为0.5和1.0 mg/L的wh63菌株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2%和8%。通过显微形态学观察,wh63菌株孢子丝卷曲,孢子表面光滑;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为白色,后期颜色会变深。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发现其与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的同源性最高,为99%,且生理生化特性一致,初步鉴定wh63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结合SEM(扫描电镜)和IR(红外光谱)分析,发现链霉菌wh63可以将无机硒转化为红色单质硒,红色单质硒附着在富硒链霉菌wh63菌体表面。  相似文献   
87.
150羽雏鸡随机分为5组,Ⅰ-Ⅲ组于7日龄(ND首次免疫前3天)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硒-VE结合体25,15,5mg/kg,Ⅳ组添加VE15mg/kg,Ⅳ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了硒-VE结合体对雏鸡血液NK细胞活性和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硒,VE的适度配合使用具有雷同作用,能明显提高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但在一定范围内,其效果受使用剂量的显著影响停止投服硒-VE结合体后,NK  相似文献   
88.
15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5组,第1-4组为加硒试验组,第5组为不加硒对照组。全部鸡饲喂全价饲料(含硒0.18mg/kg),并以饮水方式进行新城疫第一次免疫和第二次免疫,其中第1-4组分别于两次免疫前连续3d以饮水方式给予亚硒酸钠,剂量分别0.25、0.50、0.75及1.0mg/kg。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平均血清硒含量变化与给硒剂量相一致;第3组、第4组雏鸡的增重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第5组(P<0.05或<0.01);各加硒试验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均较不加硒对照组为高,其中以第3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9.
青海海南州土-草-畜系统中钼、硒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土壤和牧草中钼浓度秋季最高;血清中钼浓度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被毛中钼浓度夏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和秋季(P<0.01);日摄入量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土壤和被毛中硒浓度在三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硒夏季最高;绵羊血清硒冬春季显著低于秋季(P<0.05);被毛中硒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硒的日摄入量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  相似文献   
90.
中草药保健鸡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天然中草药科学配伍组成 3个配方 ,以 1 0 %相同比例 ,分别添加于 3个蛋鸡试验组中 ,经 30d饲喂 ,采集鸡蛋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 ,4种主要微量元素Cu ,Fe ,Zn ,Se含量 ,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试验 1组鸡蛋Zn含量 (1 188mg/ 10 0g)比普通鸡蛋 (1 0 10mg/ 10 0g)高17 6 2 % ,Se含量 (2 1 16 7μg/ 10 0g)比普通鸡蛋 (14 980 μg/ 10 0g)高 4 1 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