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28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两大关键资源,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探究 黑龙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发展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 Logistic 模型和 RMSE 分析模型,在 当前农业科技管理水平下,对黑龙江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用水量、种植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估预测。【结果】该 农业生态系统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极值约为 1.43×107 hm2,农业水资源供应极值约为 3.16×108 m3,水稻单产 极值约为 7 030 kg/hm2,粮食作物单产极值约为 5 275 kg/hm2,粮食作物总产量极值可达 7.53×107 t。同时,利 用该模型对水资源灌溉总量、作物种植总面积、作物单产等指标的模拟值与统计值的拟合分析可知,决定系数 R2 最小为 0.89,最大为 0.98,均方根误差 RMSE 均小于 10%,达到了 0.01 水平下的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Logistic 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 20 年间黑龙江农业生态系统水土资源利用与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82.
能值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山西省农业生态系统仍然处于主要依赖人力有机能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系统能值投资率为1.07,能值产出率为0.99,环境负载率为6.55.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小杂粮、蔬菜和干鲜果的能值产出仍较小,远未成为优势产业;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的回报效率较低,承受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83.
从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看全球生态经济系统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运用3种方法预测作物产量潜力,结果表明:(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计算中国主要粮油作物的区域单产最高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大豆的单产潜力分别是它们2005年全国平均单产的1.2倍、2.2倍、2.2倍、2.9倍、2.0倍、1.9倍;(3)运用自然界中植物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计算世界主要粮油作物单产的光合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产量的最大光合生产潜力大约分别是目前高产地区单产的1.4倍、2.5倍、1.2倍、1.8倍、1.9倍、2.2倍。据此:从作物产量潜力极限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再从“封闭”系统特性出发,论述了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4.
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kg/hm2;氮素输入主要发生在6~9月,占全年输入量的57.8%;降水输入的N主要是NH+4-N,2002年输入的NH+4-N占降水输入总N量的68.5%±11.3%,2003年占63.6%±9.4%。通过降水输入的K在2002和2003年分别为0.959和2.686kg/hm2。NH+4-N,NO-3-N,K和无机N总量与降雨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各养分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及碳生态效率的年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由于北京城市功能的疏解以及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以北京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2004—2012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碳源、碳足迹以及碳生态效率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其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为北京市健康持续发展及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总体呈增加趋势,年递增幅度为2.8%,年平均碳蓄积量为105.82 万t,决定其碳汇功能的主要因素是粮食作物中玉米与小麦的经济产量及种植面积。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的年均碳排放量为27.6 万t,基本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年均递减1.3%,决定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农业化学品中氮素化肥的施用量。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年均碳足迹为5.71 hm22,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年递减率为5.5%,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但是由于近年北京市耕地面积的减少,碳生态盈余量呈下降趋势;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的碳生态效率较高,年均为3.854 kg C·kg-1 CE,农业生产处于较高的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86.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对盐池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较高,平均值为0.94193,协调度呈逐年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0.40上升至2012年的0.87,说明盐池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在不断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旧较为突出,说明目前盐池县的发展仍表现为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7.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certain limitations of ex situ methods for conservation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at the ‘Earth Summit’ in 1992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that are relevant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gave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on‐farm and other forms of in situ conservation. Unlike semi‐static nature of ex situ conservation the in situ or on‐farm conservation (OFC) is a dynamic evolutionary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Republic of Korea, where there is a continuum betwee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ivars, integration of OFC with already existing gene‐bank activities in the country will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e country's crop genetic resources. However, very litt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so far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OFC,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OFC and strategies for its development in Republic of Korea. Survey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have shown that the landraces of major crops have been almost replaced by newly bred varieties in the country. But some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or minor crop species are still being maintained in the farmers’ fields. We have identified crop landrace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different categories from the OFC point of view. These are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landraces, sexually reproduced landraces, landraces with improved varieties and landraces cultivated for the reasons of personal preference. The related issues on OFC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from the point of national cooperative system in designated specific condi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o ensu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fast changing agro‐ecosystem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88.
熊鹰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154-160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仅关乎民众福祉,也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旨在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结合皮尔生长曲线模型和恩格尔系数计算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得2000—2017年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际值。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四川省农用地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农用地变化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园地和林地面积增加的趋势。(2)2000—2017年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显著,增幅达2.79倍。其中林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73.64%。(3)2000—2017年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价值排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保持、水文调节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占总价值的比例接近50%。通过计算社会发展阶段系数,修正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理论评估值,使得评价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89.
城市化导致都市农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研究有助于实现都市农业功能的空间合理布局与优化、协调与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展。结合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构建都市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就业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的格网化技术从0.5 km×0.5 km尺度测评并分析都市农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受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和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生产经济功能整体上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递增、从近郊平原区向中远郊平原区递增的空间格局;就业功能受区县农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作用,表现出秦岭山区低于平原区、近郊平原区向中远郊平原区递增趋势的空间分布规律;文化休闲功能受距离衰减规律支配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型的圈层空间结构,道路、河流、旅游景区又进一步影响各种功能值分布区的具体空间形态;西安都市圈的地貌地形、都市农业用地类型及其破碎化程度决定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都市圈边缘区域至中心区域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征,并且各种生态功能值分布区的破碎零散化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