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9篇
  45篇
综合类   463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烤烟主要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南(许昌)、云南(玉溪)、贵州(贵阳)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种植NC89、K326、NC297和中烟1004个烤烟品种,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烤烟5种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美拉德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关键因素,基因型控制着西柏烷类产物的含量,基因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的影响主要通过与生态因素互作起作用。互作分析显示,NC89与河南许昌环境条件互作,苯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K326与云南玉溪环境条件互作,高西柏烷类产物降解产物的含量较高;NC297与云南玉溪的环境条件互作,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含量较高。中烟100与河南许昌、云南玉溪环境条件互作,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2.
云南主产烟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云南5个烤烟主产区K326以及福建泰宁翠碧一号烟叶为供试材料,对其中性致香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提取表征样本在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中性致香成分指标,并对提取的差异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对提取的云南5个主产烟区间烟叶中性致香成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时,红河和大理分类正确、区分效果好,其次为曲靖地区,但玉溪和昆明地区分类、区分效果一般。(2)对提取的福建泰宁地区与云南5个主产区烟叶中性致香成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时,云南5个主产烟区、福建泰宁分别聚为一类,并且两类别区分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83.
为促进伊兹密尔香料烟提取物在卷烟中的使用,采用GC/MS法分析了伊兹密尔香料烟经酸碱分离纯化所得致香组分和分子蒸馏富集所得致香组分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了卷烟加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酸碱分离得到的组分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酸类,在鉴定出的55种成分中,酸性成分占28种,分别为3-甲基戊酸、庚酸、苯甲酸、苯乙酸、棕榈酸等,其中棕榈酸是主要成分,其含量占18.10%;在分子蒸馏得到的组分中检测到32种成分,主要是酯类、酸类、醇类和酮类,其中酯类、酸类所占比例最大;酸性组分与分子蒸馏致香组分中共有10种成分,包括6种酸类成分和4种酮类成分。2种方法制备的伊兹密尔香料烟致香组分卷烟加香各具特征风格:添加酸性组分的卷烟烟气柔和细腻,烟香增强,口感改善明显,每克烟丝中用量1.0μg较适宜;分子蒸馏致香组分用于卷烟加香后能增加烟香,使烟气丰满、飘逸、甜润,并赋予卷烟特有的风格特征,每克烟丝中用量2.0μg较适宜。  相似文献   
84.
花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莹 《北方园艺》2012,(6):184-187
花的芳香来源于植物体内合成并释放到空气中的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这些成分不仅是植物诱引昆虫授粉,防御食草动物侵害以及参与体内各种次生代谢的重要物质,而且也会通过人的嗅觉系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花香挥发成分的鉴定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花香挥发物主要由烷烃类、烯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等组成,按照生物合成途径这些香气化合物又可分为萜烯类、苯丙酸类/苯环型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三大类。花香挥发物的形成与植物基因型、发育阶段、激素以及温光等环境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85.
锦橙汁辐照和巴氏灭菌处理后相关品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辐照和巴氏杀菌对橙汁品质的影响,对锦橙汁分别进行1.4、2.8、5.6kGy3种不同剂量辐照及巴氏灭菌处理,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橙汁色度、pH值和Vc含量,并对橙汁香气进行感官评定。在鲜橙汁、巴氏灭菌汁和3种辐照样品中分别检测到了54、47、57、55和53种成分,2.8kGy剂量辐照处理后橙汁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最高,β-月桂烯、柠檬烯和γ-松油烯等橙汁特征香气物质经辐照后保持率高于巴氏灭菌。各种处理后Vc含量均有所下降,橙汁橙香均减弱。1.4kGy辐照后的橙汁感官评价结果最好,因此可以对橙汁进行低剂量辐照灭菌。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板栗脆片增香的工艺技术,将生板栗及蒸、煮后的板栗分别切成厚度1 mm、2 mm、3 mm的板栗片,将板栗片在5个温度(160℃、180℃、200℃、220℃、230℃)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烤,再通过感官评定,研究板栗脆片的增香增色效果。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煮后烘烤的板栗片的增香增色效果最好,蒸后烘烤的板栗片次之,生板栗片烘烤后的效果最差,且煮后3 mm厚度板栗片在220℃、230℃烘烤25~30 min能达到最佳增香增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 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 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 μg·kg -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 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未浸果和浸果处理(氯吡脲10 mg·L-1)对贵长猕猴桃果实产量品质、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采收期果实产量参数和可食期营养品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别分析了可食期果实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0 mg·L-1氯吡脲浸果处理可有效促进贵长猕猴桃果实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显著降低果实果形指数和硬度以及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耐贮性。此外,10 mg·L-1氯吡脲浸果极显著增加果实脯氨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P<0.01),而果实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贵长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烯烃和烷烃,共70种成分。其中,未浸果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等,浸果果实主要为丁酸乙酯、苯甲酸甲酯、丁酸甲酯和(E)-2-己烯醛等。10 mg·L-1氯吡脲浸果增加了醛类、醇类、烯烃和烷烃在果实香气成分中的占比,提高了香气的多样性。本研究为贵长猕猴桃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试验以一种酿酒葡萄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不同可同化氮含量(200、300、400 mg/L)、酵母多糖(150、250、350 mg/L)、发酵温度(14、18、22℃)、初始pH值(3.3、3.5、3.7)和SO2添加量(40、70、100 mg/L)处理发酵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探讨了复合酿造因子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主要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300 mg/L的可同化氮有利于高级醇、酯类、单萜化合物的积累;酵母多糖添加量为250 mg/L时,单萜化合物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198.54μg/L);发酵温度从14℃升高到22℃时,高级醇含量显著升高,酯类和单萜含量显著降低;提高葡萄汁初始pH有利于单萜化合物的积累,不利于高级醇、酯类的生成;添加70 mg/L的SO2时,单萜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181.73μg/L)。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发酵温度和SO2添加量对高级醇含量影响较大;发酵温度与可同化氮对酯类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大,酵母多糖和pH值对单萜类香气物质含量影响较大。各处理组间的聚类分析可知,可同化氮和酵母多糖对主要香气化合物的影响关联度较高、葡萄汁初始pH值和SO2添加量关联度较高。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酒样中香叶醇、异戊醇、苯乙醇、辛酸乙酯的生成,添加中等浓度的可同化氮和酵母多糖可促进乙酸异戊酯、乙酸己酯和己酸乙酯的合成,较高的初始pH值有利于芳樟醇、香茅醇和香叶醇的积累。综合分析,发酵温度18℃、初始pH值3.5、70 mg/L SO2、300 mg/L可同化氮、250 mg/L酵母多糖酿造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可有效促进酒样中主要香气化合物的合成释放。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氮对薄壳山核桃香气成分累积的影响,以“波尼”为研究对象,开展4水平氮肥试验(0、0.4、0.8和1.2 kg·株-1),以获取氮肥最佳用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关键香气成分,验证了分析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由于测试成本低,适合大量样品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低氮环境有助于“波尼”果仁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累积,高氮条件不利于香气成分的产生。不同施氮处理中6种关键香气成分含量均发生了变化,每株施氮量0.4 kg时,目标香气成分累积量处于最高水平。合理的低氮处理对薄壳山核桃香气成分的累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