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5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林业   1338篇
农学   317篇
基础科学   208篇
  2306篇
综合类   1820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648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26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方向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开发生物质液体燃料是解决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了我国液体燃料市场和生物质资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甘肃省天祝县永丰草地的主要草地类型、生产能力及利用模式。研究工作显示,草地改良措施,对不同植被的生物量分布,将产生显著的效果。灌溉和施肥,将促进河谷草甸的地下生物量向地上生物量的转化过程。灌溉可使河谷草甸中禾草组分的增加超过50%,使产草量增加50%~100%。上年秋天和当年春天土壤的含水量,是全年产草量的决定因素,其对产草量的重要性超过全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除了植被组分、产草量的变化外,河谷草地在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能、代谢能等方面也有重大变化,9月份与4月份相比,这三项指标分别高出376%、86%和86%。不同年龄组的绵羊饲料消耗显示,7岁羊的饲料消耗是10月龄羊的17倍;但是7岁羊的胴体重量仅是10月龄羊的2倍。根据永丰滩草地、饲草、家畜的这些特点,当地的畜牧业,不应当在毫无经济意义的情况下,保持太多的牲畜头数,优化畜产品生产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行季节畜牧业。季节畜牧业(其中繁殖母羊数达67%)与其他草地改良措施相结合,将使该地区单位面积上的绵羊的产肉量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河北省太行山刺槐种群乔木层生物量、各组分量及种群密度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种群自人工造林伊始,其种群总生物量、各组分量、种群密度(断面积表示)即表现出速增性,约至12a生达到峰值,基本符合Logistic规律。此后随个体间竞争的加剧,自疏作用加强,种群呈不稳定状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下降,由一个同龄纯林逐渐趋向于具有多代个体年龄结构稳定的群体,并使种群生物量回复到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本文还建立了生物量及各组分量与种群年龄、密度的相关模型,及W~f(A,G,H)多元线性回归议程。  相似文献   
14.
刺槐单株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420株刺槐生物量及23株树干解析资料,应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太行山坡地刺槐林单株干、枝、叶、根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器官生长的速生期和停止生长林龄,为实现刺槐林的多目标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生物量-碳和-氮与土壤有机碳、氮及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氯仿熏蒸培养法测定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生物量-C 和-N。结果表明:士壤生物量-C 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准;用6mol/L HCl 水解的总氮量与土壤全氮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生物量-N 则不然;生物量-N 与酸解的氨基酸态氮及未知态氮都有显著相关性。施肥显著提高土壤生物量-C 和-N,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大于单施化肥的。  相似文献   
16.
羊草+杂类草群落生物量动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肇州县羊草+杂类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以及地上生物量与降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群落地上生物量动态模式呈单峰型,符合四次多项式模型增长,最大地上生物量出现在8月5日,其值为197.3m2而后下降;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由上至下呈负幂函数变化,其模型为:Bu=Y·(D+10)-x.其中在0-30cm土层中,群落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77%~82%.  相似文献   
17.
毛条灌木草场建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毛条灌木林进行平茬,在人工灌溉条件下观测平茬毛条生物产量的变化,认为毛条平茬后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可产生原生枝条数4.1倍的萌生枝条;每年灌溉1次,灌水量1050m^3/hm^2,既可维持平茬毛条林的正常生长;在4株/m^2的密度条件下,平茬毛条的年产草量(干质量)可达538g/m^2,植被盖度可达78%以上,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根据平茬毛条的生长变化规律,可初步确定冬春季节和夏季干旱时期为毛条灌木草场适宜的放牧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水淹干扰恢复过程的群落动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根据随机取样的测定数据,经过幂函数和多元回归分析及相关检验,揭示了草地水淹干扰对羊草 寸草苔、羊草 杂类草群范数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水淹干扰对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比例有明显的影响。水淹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草地的种类数量和生产量配置大约需要6—7年。随着生境水分减少和土壤变干,羊草种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均以幂函数形式增加,而寸草苔和杂类草的数量和生物量则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铅对草坪植物生物量与叶绿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通过盆载模拟试验研究了铅对植物生物量、叶片叶缘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植物中毒后的症状。结果表明,铅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可使根冠细胞有丝分裂减少、根量减少。铅进入叶肉组织后导致叶片失绿,严重时使叶片枯黄死亡。试验早期植物中毒症状表现为根冠膨大变黑,严重时根系腐烂。当营养液中Pb浓度达5.0mol/m^3时,试验后期引起植物死亡且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performance of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 native to the tropical Americas and invasive to several countries, was evaluated for response to soil quality. Phenological (six stages) and quantitative growth variables [relative growth rates in height (Rh) and diameter (Rd)] were measured every fortnight. Based on harvest data, the variables, root:shoot (R:S) ratio, specific leaf area (SLA), relative growth rate in biomass (Rw), 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and dry matter allocation to plant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High clay content in soils prolonged the rosette stage, enhanced Rh and Rd and hampered root growth, but promoted biomass allocation to shoots. The extreme degree of plant mortality was observed, with only 33.3% individuals surviving to reproduce in the soils with highest clay contents. This appears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s that certainly has a major bearing on the range of adaptation of the weed. Seed mass declined whereas seed production increased in relatively coarser soils with the exception of nearly pure sand. In soils rich in clay, plants produced a smaller number of larger seed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variation in fundamental functional traits would enable P. hysterophorus to adjust to a variety of habita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