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组合采用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反向遗传学等技术,分析叶位对本氏烟抗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叶位显著影响本氏烟对核盘菌的抗性,随着叶位自上而下,该抗性逐渐增强。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Ca2+通道抑制剂 LaCl3和 NaVO3处理消除了本氏烟叶片对核盘菌抗性的叶位间差异。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3个 Ca2+信号通路基因 NbCNGC20、NbCA M TA3和 NbCML1在本氏烟不同叶位叶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叶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分析结果表明,钙调素类似蛋白基因 NbCML1的沉默导致叶位介导的本氏烟对核盘菌抗病性的丧失。这些结果说明叶位对本氏烟抗核盘菌具有显著影响,揭示了包括 NbCML1基因在内的 Ca2+信号通路对叶位介导的核盘菌抗性的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2.
钙调素与核酸在梨花芽分化中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为试格,对成花过程中CaM和核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短枝芽的CaM含量在成花的发端期成倍增加形成高峰,而新梢芽却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短果枝叶的CaM与新梢叶有着相近的变化趋势。但在成花前后,短果枝叶的CaM含量要明显高于新梢叶的,短枝芽所含核酸,尤其是RNA开始回升时与CaM的峰值相吻合,并且在整个成花期间都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的制备及其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备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并对其进行纯化,首先从小麦叶片中提取钙调素蛋白,对其初步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得到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再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的拟南芥钙调素蛋白作为抗原,利用PVDF膜结合法纯化得到了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所纯化的多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54.
以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 C. avellana)品种‘达维’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ACE技术克隆钙调蛋白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预测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自交不亲和授粉后不同时间雌蕊中的表达模式。克隆获得一个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ChaCaM(GenBank登录号:KY211037),其开放阅读框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分子量16.8476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haCaM为酸性稳定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存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序列分析表明,ChaCaM包含两个EFh结构域,与其他物种的CaM高度相似。系统进化树表明,ChaCaM与烟草、可可和萝卜等的CaM亲缘关系极近,聚类在同一分支下。基因表达分析表明,ChaCaM在平欧杂种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且在自交不亲和授粉后的雌蕊中具有明显的表达量变化。ChaCaM具有典型的钙调蛋白基因特征,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表现为组成型表达,推测其参与了榛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反应。  相似文献   
55.
硅对菜薹炭疽病防御反应中信号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暹  杨跃生  冯红贤 《园艺学报》2008,35(6):819-826
通过不同硅(Si)处理和接种炭疽病菌研究Si对菜薹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和钙调素信号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的形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感染炭疽病后,不同基因型的PI消长明显不同,适宜Si水平下感病后可诱导形成较高水平的PI。感染炭疽病菌后感病品种的中Si处理和抗病品种的低Si、中Si处理的PI呈明显增长趋势,而其它处理有消有长。感病品种在感病前期有抑制PIP产生的趋势,而后期转为促进作用,但抗病品种的变化规律与感病品种相反。在适宜Si水平下感染炭疽病菌后可明显提高抗、感病品种PIP含量,特别是在感病后期其诱导作用更明显,这可能与PI后期大量降解,传递抗病信息有关。Si影响钙调素(CaM)含量,其影响程度与炭疽病菌的作用有关。低Si水平明显促进了炭疽病菌对感病品种CaM的诱导作用,以中Si水平对抗病品种的诱导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且感病品种的诱导促进作用比抗病品种明显。感病品种的中Si处理与抗病品种的低Si处理在感病后的CaM变化相对缓和。表明CaM参与炭疽病致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56.
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镉浓度(0﹑5﹑20和100 µmol/L)和处理时间(12﹑24﹑48﹑96、168 h)对植株体内钙调蛋白(CaM)含量及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可溶性Ca2+含量在镉胁迫后较不加镉处理增加,镉处理在叶和根中分别在48和24 h后达最高,然后随镉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步下降;同时镉诱导了植株CaM的合成,其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逐步增加,但20 µmol/L和100 µmol/L镉处理在168 h后有所下降;与不加镉处理相比,镉胁迫导致植株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迅速升高,但随镉处理浓度提高和时间延长,镉胁迫植株的Ca2+-ATPase活性在48 h(质膜、液泡膜和内质网膜)和24 h(线粒体膜)后逐步降低。各膜上的Ca2+-ATPase活性依次为质膜> 液泡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膜,且同一微囊膜,根中的活性大于叶中。  相似文献   
57.
以耐旱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钙、钙调素拮抗剂W7[N-(6-aminohexyl) -5-chloro-1-naphthalene sulfonami de]预处理对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钙调素拮抗剂W7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丙二醛(MDA)、H2O2含量和O2 ()/(*)]产生速率,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加剧了抗坏血酸(A 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破坏;而Ca 2+处理显著降低了PEG胁迫下番茄幼苗MDA 、H2O2含量和O2 ()/(*)产生速率,提高了SOD、POD活性,减轻了胁迫对AsA和GSH的破坏.相同处理条件下,耐旱性强的品种'毛粉802'较耐旱性弱的品种'皇冠'伤害程度轻,Ca 2+-CaM信号系统对缓解番茄PEG胁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植物特异性 IQD 家族蛋白质是一类植物特有的钙调素结合靶蛋白,在植物的生物防 御和发育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酵母双杂筛选试验表明,Pik-H4 与 OsIQD1 存在互作关系,为进一步 揭示 OsIQD1 在水稻抗稻瘟病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 CRISPR/Cas9 编辑技术对 OsIQD1 基因进行定点编辑。 【方法】通过序列比对获得水稻 OsIQD1。在 OsIQD1 第 1 外显子和第 5 外显子(DUF4005 结构域)区域设计 2 个 20 bp 的编辑靶点,将 2 个靶点核苷酸片段克隆至 pRGEB32 载体,获得 pRGEB32-OsIQD1-gRNA 载体,利用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 Pik-H4 NIL 愈伤组织,经再生培养、潮霉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并对 T0 代转基 因植株靶点区域序列进行 PCR 和测序,分析 osiqd1 的突变类型。【结果】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过对抗潮霉素基因 HPT Ⅱ的 PCR 鉴定,获得 30 株阳性株系。对 T0 代植株靶点附近序列的测序结果表明,OsIQD1 基因被成功编 辑,两个位点的编辑效率分别为 21.67% 和 26.67%,其中,靶点 2 区域有 1 个纯合突变株系。【结论】研究结 果为进一步利用 osiqd1 突变体开展其参与钙离子 / 钙调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遗传材料,初步推定 OsIQD1 参与植物的基础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9.
In mammals, hyperactivation is essential for sperm fertilization with oocytes in vivo. Two types of hyperactivation “full-type and nonfull-type pattern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spermatozoa from boars, bulls, and mice. We have a hypothesis that the full-type hyperactivation is a physiological (in vivo) pattern and are elucidating its molecular base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ct calmodulin in boar sperm flagella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Ca2+ and calmodulin antagonists “W-7 and W-5 (W-5; a less potent antagonist)” on the occurrence of full-type hyperactivation in boar spermatozoa. Calmodulin was specifically detected as the 17-kDa antigen in the flagella and postacrosomal region of the heads. Full-type hyperactivation could be induced effectively in the samples incubated with 3.42 mM CaCl2 for 120–180 min,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s of W-7 and W-5. Suppressing effects of W-7 on the full-type hyperactivation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W-5.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flagellar calmodulin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extracellular Ca2+-dependent full-type hyperactivation in boar spermatozoa. This is the first indication of the intracellular Ca2+-sensing molecule which can function in the full-type hyperactivation.  相似文献   
60.
CaM与ZmCCaMK相互作用参与BR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通过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共沉淀激酶反应以及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等方法研究了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过程中钙调素(Calmodulin,Ca M)的作用以及Ca M和Ca2+/Ca M依赖的蛋白激酶(Zm CCa MK)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外源BR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的Ca M含量,Ca M拮抗剂的预处理几乎完全抑制了BR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酶活性,表明Ca M参与了BR诱导的抗氧化防护。而且Zm CCa MK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及瞬时沉默结果显示Zm CCa MK影响BR诱导的Ca M含量,Ca M拮抗剂的预处理也显著抑制了BR诱导的H2O2的产生、Zm CCa MK基因表达以及激酶活性。说明BR诱导产生的Ca M增强H2O2的积累,进一步诱导抗氧化防护酶活性增加,并且Ca M和Zm CCa MK之间存在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