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9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林业   911篇
农学   808篇
基础科学   427篇
  851篇
综合类   3501篇
农作物   33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22篇
园艺   940篇
植物保护   45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6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苹果果实日灼人工诱导技术及阈值温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使用自制的日灼诱导设备,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对活体果实进行田间日灼诱导,通过改变诱导室内的气温来控制和调节果面温度,从而确定了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发生日灼的阈值温度。试验证明: 自制的诱导设备运行平稳,诱导期间可保持果温基本稳定,大多数情况下,处理期间果面平均温度与实际设定温度的差异小于0.12℃ ,温度变化幅度一般小于±0.5℃ 。本试验所测定的9个苹果品种日灼阈值温度为(45.9±0.5)℃ (48.5±0.5)℃。光照对日灼发生有重要影响,即使在同样的阈值温度下,有光的处理果实发生日灼,而无光的处理则不发生日灼。  相似文献   
32.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桃、杏、李、樱桃、杏梅等果树的 1 4个品种为亲本 ,3年来共进行了 80余个组合的远缘杂交试验 ,探讨了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并对远缘杂种幼胚进行了胚抢救。结果表明 ,铃铛花期授粉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初花期授粉 ;同一杂交组合 ,正反交坐果率差异显著 ,母本对远缘杂交亲和性影响很大 ,选择自交亲和或自然坐果率高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容易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适宜场强的静电场、He -Ne激光处理及60 Coγ射线与He -Ne激光联合处理花粉 ,均能显著提高花粉离体萌芽率 ,用上述处理的花粉进行的远缘杂交坐果率也明显高于对照 ;60 Coγ射线单独处理则降低了花粉离体萌芽率 ,远缘杂交的坐果率也低于对照 ;对远缘杂种幼胚及时地进行胚抢救 ,并诱导形成多丛芽 ,是克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种不育性的有效方法。研究并筛选出了李、樱桃胚萌发与生长、多丛芽诱导与增殖以及生根培养等最佳培养基配方。目前已将欧洲甜樱桃×中国樱桃、大石早生李×泰安巴旦水杏及凯特杏×总统李等一批核果类果树远缘杂种定植于露地 ,其中欧洲甜樱桃与中国樱桃的种间杂种是国内外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33.
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团及几种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梨品种西子绿、菊水及砀山酥梨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梨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及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细胞团的分布密度在幼果期较高,以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和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接近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直径随果实的生长而逐渐变大;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降低,花后75d后保持低水平不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稍迟于苯丙氨酸解氨酶,高峰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总的变化趋势逐渐下降。品种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石细胞团的形成之间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科尔沁草原主要草地植物传播生物学简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论述了科尔沁草原主要草地植物的传播生物学特性.在141种植物中,44种以种子作为传播体,97种以果实作为传播体;传播体重量< 0.1 mg的植物12种,重量0.1~0.999 9 mg的植物61种,重量1~9.999 9 mg的植物55种,重量10~99.999 9 mg的植物12种,重量100~999.999 9 mg的植物1种;具有典型聚合传播体的植物4种;具有典型多态传播体的植物1种;传播体具附属物的植物66种(占总数的46%),其中19种带冠毛,10种带绢毛或丝毛,15种带芒或刚毛,6种带翅,6种带钩或刺,10种带其他附属物(花柱、花萼、结块和喙等).在124种植物中,11种植物(7种蒿属植物、2种车前、百里香1种和野亚麻1种)种子具有粘液,其种子或果实的干重<1 mg.已发现23种植物具有明显的植冠种子库(植冠种子库种子达到总结种量的5%).8种植物植冠种子库种子超过结种量的30%,7种植物达到结种量的20%~30%,8种植物少于结种量的20%.具有植冠种子库的植物以菊科(尤其蒿属)、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为多.具有较强或相对较强沙生适应性的植物多数具有植冠种子库.探讨了传播体类型和重量、利于(或阻滞)传播的传播体特征、传播体多态性与传播适应的多面性、延缓传播与植冠种子库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36.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37.
Acidovorax citrulli is a seed-transmitted gram-negative bacterium that can cause substantial economic yield loss in watermelon and melon production worldwide. Four small-molecule libraries containing 4,952 compounds were selected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gainst Acitrulli wild-type strain Xu3-14 by evaluation of growth inhibition. One hundred and twenty-seven molecules (2.5% hit rate) were identified as bactericidal or bacteriostatic against Acitrulli at 100 μM. Secondary screens indicated that 27 candidate compounds were more effective against Acitrulli Group II strains than Group I strains (classified using repetitive element PCR). Several compounds were inhibitory to other pathogenic bacteria, including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 and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but did not affect the growth of plant beneficial bacteri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nd Bacillus subtilis.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mpounds did not inhibit germination of Arabidopsis or watermelon seeds. The effect of small molecules on Acitrulli seed-to-seedling transmission was evaluated by applying each compound to inoculated watermelon seeds and assessing seedling infection. Nine compounds were chose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ir reduction of percentage seedling infection and compiling scores on their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phytotoxicity obtained in the secondary screens. The five best compounds were selected (thiamphenicol, nadifloxacin, pipemidic acid, ciclopirox, and zinc pyrithione) for greenhouse tests and were foun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ed-to-seedling transmission of Acitrulli in both artificially and naturally infested seeds. These top five compounds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 Acitrulli-specific bactericide.  相似文献   
38.
果蔬采后冷害机制及其防控是当前采后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科技问题。果蔬冷害发生是由内在因子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借鉴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成果,果蔬采后冷害发生调控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热带果蔬采后冷害发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和冷害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能量代谢调控果蔬采后冷害作用,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防控果蔬冷害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冠层增温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冠层增温系统(Active heat storage-release system for canopy warming,AHSCW)并进行实地试验,分析该系统对番茄冠层的增温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主动蓄放热热能的高效应用方式和作物局部增温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在第六代主动蓄放热系统基础上设计AHSCW,以太阳能为热源,白天通过水循环将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收集于蓄热水池内,夜间通过冠层增温管道释放热量,对番茄冠层进行局部增温。以使用AHSCW的日光温室为试验温室,未加温的日光温室为对照温室,通过测定太阳辐射强度、番茄冠层空气温度、水温及水泵耗电量参数及不同时期番茄的株高、茎粗和产量,对系统的增温效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白天AHSCW的蓄热量为166~194 MJ,夜间放热量为129~142 MJ,能量利用效率为67%~86%;该系统能够提高番茄冠层区域气温1.4~3.0℃;AHSCW温室果实产量为1.14 kg/m~2,是对照温室(0.64 kg/m~2)的1.77倍。【结论】AHSCW可以明显提高番茄冠层气温,保证番茄的越冬生产,促进番茄生长,增加其产量并可使果实提前成熟上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索叶幕微气候因子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光合同化能力的影响,为文冠果树体的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东营选择20株6年生文冠果树,调查其冠层内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方向上层和下层、外侧和内侧4个区域,共16个小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微气候因子,再分别测定各区域文冠果枝叶量及叶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和氮含量,并将其与微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文冠果叶幕内不同区域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区域光照强度差异显著,除北向上层外侧光照强度略低于下层外侧外,其余各方向均有上层外侧最高、下层内侧最低的现象,两区域差异达260.0%。树冠东、南方向1年生枝条数量、长度、基径均大于西、北方向;树冠上层1年生枝条数量少于下层,而上层1年生枝条长度、基径均大于下层;树冠外侧新枝数量和叶片数量均多于内侧,下层叶片数量多于上层,但上下层新枝数量无明显差异。5月为树冠内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段,树冠上层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快且明显大于下层,与光照强度增长规律一致。树冠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西、北方向高于东、南方向的规律;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均有外侧大于内侧,东、南方向大于西、北方向,且东、南方向各区域差异较大的规律。光照与文冠果树冠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相关性较大,且与多数树体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适当对东、南方向和上层、外侧的枝条加以疏除,可以增强透光性,能使树体生长更为均匀,为文冠果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