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颜应成 《杂交水稻》2001,16(4):12-13
威优134是以带爪哇稻亲源的父本yl-34与母本V20A配组选育的高产中熟杂交组合,2000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鸡为研究对象,探明134Cs在鸡体内的累积与代谢情况,为减少放射性同位素污染及安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4Cs引入后能很快被鸡体吸收,并迅速转移到各内脏器官和组织中,6h放射性比活度在肝、肠、胰、心中积累较高,达到3210780±1560Bq~4568580±1860Bq ,血、肉、骨、毛中累积较少,在198480±360~198480±360Bq之间, 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24h时,组织中放射性比活度下降到6h时的30%左右。到第69d时除毛和肉中以外,其余器官和组织中均未能检测到放射性134Cs的存在。喂饲NaCl能减轻134Cs在鸡体内的积累。清水浸洗对鸡肉中134Cs清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晚籼三系杂交新组合天丰优1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秧龄期对秧苗素质、生育进程、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的秧龄期为30 d,最长不宜超过35 d,作二季晚稻常规栽培适宜移栽叶龄为7叶左右,9叶期为其早穗的临界叶龄:在适宜的秧龄条件下,播种量为225.0 kg·hm~(-2)左右:该品种收获指数高、千粒重高、适应性强,其高产措施主要是稀播壮秧、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的浸种时间和不同间隙次数对稻种发芽率的影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提供合理依据。以‘秀水134’为试材,探究了不同浸种时间48、60、72 h和不同浸种方式连续浸种、间隙1次、间隙2次对‘秀水134’浸种催芽的影响。对‘秀水134’稻种发芽率影响的效应是浸种方式浸种时间,在平均17.5℃的环境中,浸种间隙的影响以2次浸种间隙处理的发芽率最高,其次是一次浸种间隙处理,连续浸种的发芽率最低。浸种时间的影响中,72 h浸种时间的种子,在催芽初期就表现出极高的发芽率。在上海崇明地区,以浸种72 h,间隙2次可以提高‘秀水134’的发芽率,并对稻种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谈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是现在还不是很理想。具有对环境友好性和优良的热物理特性的天然工质CO2与其他制冷剂相比有独特优势,将是下一代汽车空调的首连。  相似文献   
17.
利用137Cs示踪技术评价东北黑土侵蚀和沉积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Soil and water losses through erosion have been seriou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Therefore, a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in Songnen Plain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to: 1) determine the ^137Cs reference inventory in the study area; 2) calculat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ates of black soil on different slope locations; 3) conduc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ome model parameters; and 4) compare overall outputs using four different models. Three transects were set in the field with five slope locations for each transect, including summit, shoulder-slope, back-slope, foot-slope, and toe-slope. Field measurements and model simulation were used to estimate a bomb-derived ^137Cs reference inventory in the study area. Soil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ates were estimated using four ^137Cs models and percentage of ^137Cs loss/gain. The ^137Cs reference value in the study area was 2 232.8 Bq m^-2 with ^137Cs showing a clear topographic pattern, decreasing from the summit to shoulder-slope, then increasing again at the foot-slope and reaching a maximum at the toe-slope, Predicted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for different slope locations varied. Among models, the Yang Model (YANG-M) overestimated erosion loss but underestimated deposition. However, the standard mass balance model (MBM1) gave predictions similar to a mass balance model incorporating soil movement by tillage (MBM2).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roportion factor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137Cs in the surface layer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137Cs enrichment on calculation of the soil erosion rat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distribution of fallout ^137Cs in landscape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as calculating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 using ^137C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以环境友好的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作为反应介质,用磷脂酶D催化卵磷脂(PC)的酰基转移反应制备磷脂酰丝氨酸(PS)。探讨了压力、温度、水分、酶量、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D在亚临界R134a中(303~323 K、2~8MPa)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与传统的有机溶剂反应体系相比,亚临界R134a体系能够改善酶促反应动力学,即需要较少的酶量即可迅速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在亚临界R134a体系压力6 MPa、体系温度313 K的条件下,9.6 U磷脂酶D催化反应240 min,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达到84.88%。  相似文献   
19.
朱聪  郭江峰 《核农学报》2008,22(3):379-382
在土壤中引入134Cs后接种抗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研究其对放射性铯在土壤中化学形态的影响。在抗辐射球菌存在的情况下,利用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吸收134Cs,初步研究了134Cs化学形态与结球甘蓝对其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34Cs在土壤中主要以残留态形式存在,且接种抗辐射球菌的土壤残留态134Cs比在无菌土壤中的比例高28.64%~38.17%。结球甘蓝对134Cs的吸收量约为12100Bq/g,但在接种抗辐射球菌后,结球甘蓝对134Cs的吸收量约为8500Bq/g,比未接种细菌时的吸收量下降了约29%。抗辐射球菌可以改变134Cs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从而降低植物对134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水体中的~(134)Cs很容易被土壤和矿物所吸附。矿物的吸附能力比土壤强。~(134)Cs在水体中的消失和土壤、矿物对~(134)Cs的吸附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即,呈指数回归形式。~(134)Cs在土壤中的移动很小,95%的~(134)Cs集中在 0~2 cm的表土中,淋溶水中的~(134)Cs只占加入总量的 0.1%以下。土壤对~(134)Cs的吸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pH和有机质含量有关。粉粒和粘粒的含量越高,pH值越低,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对~(134)Cs的吸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青紫泥对~(134)Cs的吸附能力最强,净化水体中~(134)Cs的效果最好,红壤强于小粉土,江涂土相对比较弱。但无论那一种土壤,只要控制一定的土/水比,都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134)Cs。当然矿物是更好的净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