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50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75篇
  153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针对连续式捆烧设备在连续进料过程中,秸秆捆连续稳定燃烧性能差、挥发分气体燃烧不充分、秸秆捆难燃尽,而导致热效率低、排放高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分级燃烧原理与秸秆捆燃烧特性,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对燃烧、换热、配风系统等较为重要设计参数给出了合理的参考值,并通过烟气预热干燥秸秆捆、增加挥发分二次燃尽的三级风、往复炉排增加捆间间隙等方式提高秸秆捆的燃烧性能。设备试制后,利用玉米秸秆捆为燃料开展了热工与排放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式秸秆捆烧锅炉的平均热效率为80.37%,颗粒物、NOx、SO2平均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48、197、7 mg/m3,环保与能效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与国家标准。并对建立的采暖示范工程进行排放、污染物等测算,结果表明采用秸秆捆烧供暖单位面积可减少标煤使用量23.1 kg/m2,CO2当量排放量58 kg/m2。该研究能为秸秆能源化利用与北方清洁区域供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2.
The natural 15N abundances (δ15N values) were measured for nitrate and free and bound amino acids from the leaves of field-grown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L.) and komatsuna (Brassica campestris L.), as well as ureides and free and bound amino acids in the leaves and roots of hydroponically grown soybean (Glycine max L.) totally depending on dinitrogen. Nitrate from the spinach and komatsuna leaves and ureides from leaves and roots of soybean showed higher δ15N values than the total tissue N and N in free or bound amino acid fractions. The δ15N values of individual free and bound amino acids, determined by GC/C/MS using their acetylpropyl derivatives, were similar in leaf tissues except for proline but varied in soybean root tissues. The order of 15N enrichment was similar in the four samples: aspartic acid > glutamic acid > threonine, proline, valine > glycine + alanine +serine, γ-amino butyric acid, and phenylalanine.  相似文献   
93.
以1台水冷、自然吸气双缸柴油机的2#缸改造成的HCCI发动机为试验对象,研究混合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发动机台架,采用不同混合比燃料依次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HCCI发动机在转速为1 000r/min、过量空气系数为2.5、进气温度为140℃下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循环变动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混合比对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很大;随混合比升高,峰值缸内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燃烧放热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峰值出现时刻滞后;缸内温度下降,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先降低后升高,指示热效率升高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
为探明生物质燃气各组分相对含量对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在一台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上进行了生物质燃气发动机循环变动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了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H2含量(H2在CH4-H2中的体积分数)及CO2含量(CO2在CH4-H2-CO2中的体积分数)的变化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料组分对燃烧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在本试验中,当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较小、燃料组分中H2含量较低时(如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为0.4、H2的体积分数为25%及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为0.6、H2的体积分数为17%),CO2含量对燃烧稳定性起支配作用,CO2含量的增加导致循环变动增加(上述工况的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均超过了10%),在个别条件下导致部分燃烧。随着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及H2含量的增加,CO2含量对燃烧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当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及H2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为0.6、H2的体积分数为33%及50%,以及理论空燃比与实际空燃比的比值为0.8所对应的所有H2含量条件)CO2含量对燃烧的影响作用已不明显。通过改变燃料组分条件的方法,能够提高生物质燃气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该研究的成果对生物质燃气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改善,以及生物质燃气发动机技术应用、推广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低排放轻型车用柴油机结构及燃烧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现有4F20机械式燃油系统柴油机基础上,从机械系统和燃烧系统优化匹配、后处理系统选型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经济型轻型车用柴油机开发。机械系统设计中,对机体和缸盖的加强筋和冷却水套进行合理布置,有效提高整机刚度和缸套冷却效果,减少变形,并设计了结构紧凑、传动可靠且运转平稳的新型齿轮传动系统。燃烧系统升级优化方面,由直列泵式机械燃油供给系统升级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新设计燃烧室形状的同时将压缩比从19.7降低为17.5,并优化燃油油束在燃烧室内的分布。通过燃油喷射、增压与废气再循环参数的协同标定改善了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选用容积占有率为25%和75%的2级氧化催化转化器,对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可溶性有机成分(soluble organic fractions,SOF)和颗粒(particulatematter,PM)的净化效率分别达90%、85%、90%和20%。柴油机配套NHQ6492V3型SUV后整车排放测试结果显示:CO、NOx、总碳氢(THC)+NOx和PM排放分别为0.36、0.259、0.328和0.029g/km,距国Ⅳ排放限值有20%以上的裕度,综合油耗为7.217L/(100km),满足2015年即将实施的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第3阶段法规限值。  相似文献   
96.
基于分形理论的汽油机富氧燃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湍流的分形特征,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湍流燃烧速度和质量燃烧率,分析了富氧燃烧时未燃混合气密度的计算方法。借助VB语言编制计算程序,进行了计算与实验对比分析。探讨了将分形理论应用到发动机富氧燃烧模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对495汽油机的进气道和燃烧室进行了改进,运用流体分析软件FIRE对改进前后的进气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模拟计算,获得了其内部流场的详细状况,并做了对比分析.实测了改进后不同气门升程下的进气流量,并与模拟计算值进行比较,计算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改进后的495汽油机进气系统有更好的流动特性,也验证了三维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科学地防控云南松林下森林火灾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腐朽树桩进行了阴燃试验,采集了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通过分析树桩的物理性质、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和现象,从阴燃时间、最高温度、300℃以上高温维持时间3个方面研究了树桩阴燃的持火力。[结果]云南松林下树桩阴燃持火力强,具有保存火种作用。[结论]根据树桩的阴燃持火力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
7种草本植物燃烧性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白三叶、车前草、月见草、马蹄金、黄花酢浆草、常春藤和火绒草7种草本植物进行了燃烧试验,采集了样品燃烧过程中的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变化数据,分析和计算表明,7种草本植物燃烧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车前草、马蹄金、常春藤、火绒草、月见草、黄花酢浆草、白三叶,结合这7种植物的生物学性、生态学性、物候学性和利用价值,初步认为白三叶、马蹄金2种植物是较好的防火草本植物,其中白三叶是营造防火草带的首选植物,常春藤、月见草、火绒草的燃烧性差,可以用于生物防火.  相似文献   
100.
针对链条炉在实际运行中,几个调节燃烧的因素不能达到最佳匹配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提高锅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