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顾志荣  师富贵  金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15-10616,10619
总结了当归麻口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当归麻口病的症状及危害、发病机制、对当归药材质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2.
腐烂茎线虫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对通用引物rDNA1/rDNA2扩增6个腐烂茎线虫供试群体的rDNA-ITS区域,获得序列长度不等的片段.Des-1、Des-2和Des-3群体扩增片断长度均为1 130 bp.而Des-5、Des-6和Des-7群体的扩增片段长度均为942 bp,与以上群体相比,在ITS区具有一个188 bp的缺失片段.序列比对后确定缺失片段位于ITS1区,而且该片段含有多个可重复小片段,这可能是造成碱基缺失的原因.根据遗传进化分析可将供试线虫分为两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安德森(Denis L.Anderson)等人对蜜蜂瓦螨分类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课题组对中国蜜蜂瓦螨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将我国"大蜂螨"的学名从"雅氏瓦螨"改为"狄斯瓦螨".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相似文献   
25.
26.
为明确狄斯瓦螨侵袭西方蜜蜂蜂群后工蜂出现的畸形等级和形态差异,参照1988年Ruttner提出的形态测定标准,测定了蜂螨侵袭后采集蜂巢内正常蜂、畸形蜂、爬行蜂的喙、翅、足、背、腹等躯干的形态特征值,划分西方蜜蜂的致畸等级。结果表明:畸形蜂的腿长(8.188±0.122)mm、蜡镜面积2.451 mm2、翅脉指数Ci(-0.501)小于其他3种蜂,畸形蜂的经济性能消失;爬行蜂的蜡镜面积3.072 mm2、第六腹板宽指数(93.686)最大,而背腿比(56.759)最小,从形态结构上来说,背部与腿部的比例失调可能造成了工蜂爬行;按累积贡献率>85%原则确定了蜂螨对工蜂致畸性的8个主要成分;聚类分析显示,爬行蜂在形态上不能与正常工蜂区分开,因素分析显示畸形蜂划分为3个等级:A型趋近正常工蜂;B型中度残缺,表现为翅膀残缺;C型重度残缺,翅膀、腹、腿完全畸形。蜂螨入侵后翅膀与腹部首先发生变化,表明这个部位具较强的脆弱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可能是蜜蜂抗蜂螨的一种抗逆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相似文献   
28.
甘薯茎线虫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以来,甘薯茎线虫病在我国甘薯产区严重发生,本文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警示各地及早预防,以免流行。  相似文献   
29.
高效有机肥对当归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高效有机肥和化肥可明显增加鲜、干芦头径和主身径,明显改善了当归的商品性状,其中施用高效有机肥的效果较好, 与对照相比, 鲜、干芦头径分别增加了16.51 %和22.48 %,鲜、干主身径分别提高了16.28 %和19.91%;两种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单根鲜重和鲜归产量,与对照相比, 施用高效有机肥单根鲜重和鲜归产量分别增加了43.58 %和46.80 %; 施高效有机肥的麻口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 施化肥的麻口病发病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甘肃岷县当归茎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岷县的5个乡镇42块当归田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进行了系统调查,以了解当归茎线虫病的发生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田间病株率达到25%~79%,病情指数达15.8~68.0,其中,以梅川镇梅川村发病最严重,发病率达79%,病情指数达68.0;在不同土壤深度、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茬口作物根际土壤中均有腐烂茎线虫分布,但群体密度不同。以5.0~10cm土层分布比例较大,每100g达230头;以黑土中病原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达1 102头,与黄土和沙壤土相比线虫密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茬口作物中以黄芪茬口病原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达590头,与马铃薯、大豆、小麦茬口相比线虫密度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