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270篇
基础科学   364篇
  607篇
综合类   758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热泵干燥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泵是一项高效节能技术,将其应用于干燥过程可以降低能耗,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带有辅助冷凝器的热泵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大枣为干燥物,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两方面分析了热泵干燥系统,指出其能量利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合理设计和运用热泵干燥系统指出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花椒烘房内温度的自动检测与控制问题,克服传统人工控制、PID控制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ARM技术的花椒烘房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和ARM技术,在干燥过程中,使烘房内的温度按照系统内预存的最优控制曲线变化,整个控制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为干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节约能源,安全性高,控制精度和花椒烘干品质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水肥交互作用对稻田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蒸渗仪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稻田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和施肥方式的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稻谷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氮素累积量一半左右,间歇灌溉模式和传统淹灌模式氮素累积量的差异反应在茎和绿叶和实粒,而在黄叶和秕粒中差别不大;差值法测得氮肥利用率比同位素法偏高,但二者均表现为间歇灌溉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模式,且间歇灌溉模式下低氮水平氮肥利用率高于高氮处理;根据同位素示踪法计算氮素平衡,氮素在稻田系统中的分配为氨挥发和反硝化占37.4%~51.7%,土壤残留占20.4%~37.7%,作物吸收占9.2%~36.4%,淋失占0.3%~16.4%。  相似文献   
994.
农产品干燥加工占干燥行业能耗的12%左右,是一项高能耗的过程.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回热热泵、真空带式干燥、旋流床气流膨化、太阳能和热泵组合干燥等四种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装备,同时还探讨了农产品干燥加工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自动跟踪式小型太阳能集热玉米果穗干燥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缩短玉米果穗的干燥制种时间及相应干燥成本,利用中国西北部地区充沛的光热及干燥空气资源,设计了一种安装有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的自动跟踪式小型太阳能集热玉米果穗干燥装置。结合该地区气候条件,确定了干燥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完成了集热、干燥、控制系统及风机等关键部件设计选型,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相关玉米果穗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自动跟踪式小型太阳能集热玉米果穗干燥装置能够将含水率为25%的新鲜玉米果穗(湿基)500kg在5d内(36h)干燥至含水率14%(湿基),装置干燥时间较集热器固定作业方式提高7h,平均干燥速率由0.256%/h提高至0.306%/h,满足设计目标,符合玉米果穗等农产品的贮藏、制种干燥要求。  相似文献   
996.
玛咖真空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将采后鲜玛咖加工成玛咖干制品,分别采用自然晾干、真空及热风等常规干燥方法对鲜玛咖进行干燥试验,讨论了玛咖的干燥特性并建立了玛咖干燥动力学模型,以干制玛咖外观色泽为指标,评价了3种常规干燥方法在玛咖干燥上的应用;利用响应曲面法设计玛咖真空干燥参数并进行优化,其优化的干燥条件为:干燥压强为43?kPa,温度为75℃,可以得到色泽总值为7.4的干玛咖,其指标值符合国内类似产品标准,为玛咖产区块根采后干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Development of soil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s of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WSA) in many soils are known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ycling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some fine and medium textured soils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has been found to act as a nucleus for macroaggregate formation. However, this role of POM in aggregate formation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in soils dominated by smectitic clay minerals. This study explored aggregation processes in a Vertisol from a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eastern Mexico in relation to the addition of 14C-labeled maize residues and application of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during 105 days of incubation. Fractionation of the WSA formed showed that labeled residues were preferentially accumulated in large macroaggregates (>2000 μm). Treatments with addition of organic residues had three to four times more intra-aggregat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POM) in large macroaggregates than the control after 14 days of incubation. Residue-derived carbon accounted for 53% and 41% of the total carbon stored in the iPOM fraction in amended treatments with and without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respectively. Conversely, residue-derived carbon represented <20% of the total carbon in the iPOM fraction from small macroaggregates (250-2000 μm) and microaggregates (53-250 μm).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amount and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per large macroaggregat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large macroaggregates formed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and those formed in continuous moist conditions. However, due to formation of higher number of large macroaggregates per kg of soil, more carbon could be stored in amended soils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than in constantly wet soil: 1.4, 1.8 and 2.7 times more 14C kg−1 soil after 14, 58 and 105 incubation day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wetting and drying enhanced protection of the added maize residues inside large macroaggregates by forming more aggregates, rather than b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POM entrapped per aggregate. Therefore, after the addition of organic residues, this soil could accumulate more C than continuous moist soil through the influence that wetting and drying has on soil aggregation.  相似文献   
998.
钝顶螺旋藻的真空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琨  鲁军  郭萌  郭瑶  任迪峰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3):377-381
为提高螺旋藻的藻蓝蛋白质量浓度,针对其真空干燥工艺中3个主要干燥因素(物料厚度、干燥温度和干燥真空度),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数据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干燥因素与藻蓝蛋白质量浓度之间的函数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钝顶螺旋藻的较佳真空干燥工艺条件为:物料厚度3?mm,干燥温度45 ℃,干燥真空度0.08 MPa,在此优化干燥条件下螺旋藻粉中的藻蓝蛋白质量浓度达12.500×10-3 mg/mL。该研究对于提高螺旋藻粉的干燥品质和产品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谷物干燥节能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通过开发谷物干燥模拟研究实践和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对谷物干燥中的节能技术按以下几方面作出了评述:1.数学模拟和优化技术在改进干燥机结构和工艺参数、降低能耗方面的应用,2.新型节能干燥工艺的开发,3.干燥机排气余热回收再利用,4.基于新机理上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决传统蔬菜干燥技术成本高、能耗大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干燥温室与热泵联合系统,基于试验地环境设计了干燥温室,采用三级串联的方式构建了组合式热泵机;测定了干燥温室内外太阳辐射和温度变化情况,以胡萝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联合系统性能指标,对比了独立热泵机组与联合系统的制热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变化情况,研究了系统参数设定对胡萝卜丁干燥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室白天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平均高6.4 ℃,夜间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平均高4 ℃;在较优干燥工艺温度为60 ℃、风速为2 m/s、装载量为2 000 kg的条件下,系统由静止状态进入运行状态后,总温升43.14 ℃,总温降17.5 ℃,对比独立热泵机组,联合系统总COP提高26%~29%,鲜胡萝卜丁处理量80 kg/h,产出干胡萝卜丁18.8 kg/h,消耗电量53.5 kW,生产干胡萝卜丁成本2.25元/kg;对干胡萝卜丁品质指标的检测表明,其色泽(a*值)均值为31.27、复水比均值为5.42、维生素C均值为1.51 mg/g、总糖均值为12.36%、胡萝卜素均值为0.68 mg/g。研究结果可为大宗蔬菜干燥加工后供应于食品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